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代人形容夏季吃冰的詩句

古代人形容夏季吃冰的詩句

1. 關於夏季吃桃的詩句

2. 關於吃的詩句古代

關於夏季吃桃的詩句 1. 關於夏日吃食的古詩詞

描寫夏天的古詩:

1、四時田園雜興

(宋)範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2、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3、小池

(宋)楊萬裏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4、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

5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6 曉出凈慈寺

宋·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7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壹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8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濃陰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壹院香。

9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西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10 漁歌子

唐·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樣可以麽?

2. 贊美桃子的詩句

《杏溪十首·杏溪》

年代: 唐 作者: 姚合

桃花四散飛,桃子壓枝垂。寂寂青陰裏,幽人舉步遲。

殷勤念此徑,我去復來誰。

《偕仲退周南翁登曲島山分韻得曲字》

年代: 宋 作者: 黎廷瑞

吳子精悍錦滿腹,周郎英妙人如玉。

淩晨樽酒惜分攜,飛鞚聯翩相趁逐。

積雨新晴馬氣驕,振鬣長鳴踏平陸。

村南村北楓葉赤,高田低田麥苗綠。

坡陀磊落如培塿,壹島軒然立於獨。

平生夢寐千仞岡,第取愜心那計足。

迢迢鳥道入青天,杳杳鐘聲出喬木。

遙觀疑雪復疑石,稍動始知樵與牧。

傳聞隋代高隱君,避世曾茲結茅屋。

李菀楊枯了不聞,坐擁玉書林下讀。

靈君冠劍從飛龍,雲雨蒼茫手翻覆。

瓢中但出是豐年,何惜穿崖懸壹瀑。

毳蟲自得餐松訣,壹掃四山寒翠禿。

心根突兀有孤梅,道氣昂藏自修竹。

回看下界暗黃塵,蟻垤蜂房幾陵谷。

山空鳥啼塵慮絕,天寒日暮歸心速。

會當擺落悠悠談,八極神遊縱吾目。

玉井蓮花十丈開,瑤池桃子千年熟。

廓然天地覩方圓,豈但山川見紆曲。

已呼鸞凰作先導,歲晚期君兩黃鵠。

3. 描寫桃子的詩句(最少5句)

庭前晚花開 唐·李白 西王母桃種我家,三千陽春始壹花。

結實苦遲為人笑,攀折唧唧長咨嗟。 蕭八明府堤處覓桃栽 唐·杜甫 奉乞桃栽壹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

河陽縣裏雖無數,濯錦江邊未滿園。 絕句漫興九首 唐·杜甫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絕句漫興九首 唐·杜甫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唐·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壹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4. 關於含桃的詩句

《桃花庵歌》唐寅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壹個平地壹個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世人看不穿。記得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庭前晚花開 唐·李白

西王母桃種我家,三千陽春始壹花。結實苦遲為人笑,攀折唧唧長咨嗟。

蕭八明府堤處覓桃栽 唐·杜甫

奉乞桃栽壹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河陽縣裏雖無數,濯錦江邊未滿園。

絕句漫興九首 唐·杜甫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5. 描寫“桃子”的詩句有哪些

1, 《杏溪十首·杏溪》唐代 姚合

桃花四散飛,桃子壓枝垂。寂寂青陰裏,幽人舉步遲。

譯文:桃花四處紛飛,桃子壓的桃樹枝都錘了下來。在這青翠的樹蔭裏,散步的人都不由得放慢了腳步。

2, 《酬謝謙山所寄》宋代 張埴

老農群兒去聚沙,不知桃子結西華。

譯文:老農們三五成群的聚在長沙,不知道桃子結在了西華。

3,《四斤桃子歌》明代 劉崧

四斤桃子世所珍,雕盤獻客誇輪囷。海霞紅點王母頰,玉團中涵秋水色。

譯文:這四斤桃子乃是人世間的真品美味,裝在雕刻的盤子中獻給客人品嘗都誇桃子大。桃子上的紅點像是王母臉上的紅暈,這壹個桃子裏包含了整個秋天的美景。

4, 《秋雨二首》宋代 張耒

南山雲起滿庭陰,簾幕初涼七月深。桃子壓枝桐葉老,連綿風雨作愁霖。

譯文:南山烏雲起來,庭院裏變得陰沈沈的,門簾遮著也感覺到七月的寒意。桃子壓滿了枝頭,桐樹葉子也老了,連綿不絕的風雨讓人發愁。

5,《自題畫桃子圖》近代 謝龍升

三月開花,五月成熟。入畫入畫,飽我眼福。

譯文:桃子三月開花,五月結果成熟。把它畫成壹幅畫,讓我大飽眼福。

6. 關於桃的詩詞歌賦

釵頭鳳《陸遊》

紅酥手,黃藤酒,

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

壹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

淚痕紅邑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虞美人《陳與義》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詩日日待春風,

及至桃花開後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

滿載壹船離恨向衡州。

阮郎歸 《晏幾道》

來時紅日弄窗紗,

春紅入睡霞。

去時庭樹欲棲鴉。

香屏掩月斜。

收翠羽,整妝華,

青驪信又差。

玉笙猶戀碧桃花,

今宵未憶家。

望海潮《秦觀》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

金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長憶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

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喈。

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水龍吟 《晁補之 》

問春何苦匆匆,帶風伴雨如馳驟。

幽葩細萼,小園低檻,壅培未就。

吹盡繁紅,占春長久,不如垂柳。

算春長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間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輕孤、芳醪經口。

那知自是、“桃花”結子,不因春瘦。

世上功名,老來風味,春歸時候。

最多情猶有,尊前青眼,相逢依舊。

十二月過堯民歌為別情 《王實甫》

自別後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見楊柳飛綿滾滾,對

“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怕黃

昏忽地又昏黃,不銷魂怎能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

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

金人捧露盤 凈業寺觀蓮,有懷蓀友 《納蘭性德》

藕風輕,蓮露冷,斷虹收,正紅窗、初上簾鉤。田田翠蓋,趁斜陽魚浪香浮。此時畫閣垂楊岸,睡起梳頭。

舊遊蹤,招提路,重到處,滿離憂。想芙蓉湖上悠悠。紅衣狼藉,臥看“桃葉”送蘭舟。午風吹斷江南夢,夢裏菱謳。

南鄉子《納蘭性德》

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摘得壹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攜淚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別自有人“桃葉”渡,扁舟,壹種煙波各自愁。

滿江紅《無名氏》

雨過東郊,溪痕淺、山堂春曉。堪愛處,“桃花”流水,閑雲幽鳥。物表群分紅日□,天涯壹點青山小。向綠陰、竹影卷柴扉,終焉了。清閑處,誰知道。方外客,人間少。且襟風杯月,醉眠芳草。大誌含容天地考,真情卓立希夷杳。謾將消息寄林泉,煙霞老

蘇武慢《淩雲翰》

醉裏閑吟,興來獨往,山靜悄無人語。兩岸“桃花”,壹溪春水,似憶仙源無路。花上鶯啼,雲間犬吠,偶到洞仙琳宇。便相留、閑話長生,嗟我委形非故。圖畫裏、昔日天臺,當年劉阮,此說荒唐無取。避世秦人,放舟漁子,卻恐偶然相與。嶺日將沈,林風忽動,吹落半簾紅雨。待少焉、月出東方,拄個瘦藤歸去。

漁歌子 漁父四首 《周巽 》

春水孤篷發棹謳。彩虹為線月為鉤。桃花浪,杜若洲。此處垂鉤釣玉

浪淘沙 感舊 《邵亨貞 》

江外雨初收。江水悠悠。舊時桃葉去難留。幾度春風楊柳暗,不系離舟。別久減風流。夢斷西樓。年年二月蹋青遊。不是沙邊無杜若,懶寄閑

7. 關於桃子的句子

1、桃子的味道也很討人喜歡。沒有熟的桃子是青綠色的,輕輕地咬上壹口,就會感到又苦又酸。快熟了的桃子壹半青壹半紅,吃起來比沒有熟的桃子好吃多了。剛熟的桃子白中透粉,桃肉也比較松軟了,吃起來甜津津的熟透了的桃子就別提了,妳咬壹口,壹股清香又甜蜜的汁水壹湧而出,那滋味我真是壹輩子也忘不了。

2、壹片桃林,樹上結滿了桃子,那麽大,那麽紅,那麽誘人,壹個個鮮紅嫩綠的桃子掛在枝頭,好像大姑娘似的,含羞答答。

3、成熟的水蜜桃略呈球形,表面裹著壹層短短的絨毛,青裏泛白,白裏透紅。壹個桃子壹般重壹二百克,大的重300多克。水蜜桃皮很薄,果肉豐富,宜於生食,入口滑潤不留渣滓。剛熟的桃子硬而甜,熟透的桃子軟而多汁,吃時宜輕輕拿起,小心地把皮撕去,其滋味恐怕與王母娘娘的蟠桃沒什麽兩樣。這樣的果品,對於老年人和牙齒不大好的人來說,是難得的夏令珍品。

4、桃子的形狀是圓形的,上面還有壹個小尖尖,全身長著細細的絨毛。沒有熟透的桃子是青色的,妳削開皮,就可以看見那白白的果肉,輕輕地咬上壹口,就會感到又苦又酸;快熟了的桃子壹半青,壹半紅,甜津津的;熟透了的桃子就別提了,妳咬壹口,壹股清香又甜蜜的汁水壹湧而出,那滋味我真是壹輩子也忘不了。盛夏時節,吃壹口桃子,妳的疲勞就會壹掃而光。

5、水蜜桃種類較多,如大白鳳、小白鳳、湖景等。水蜜桃可分成早桃和晚桃。早桃成熟期在六七月份,晚桃成熟期在七八月份。整個夏天,種桃的人都是很忙碌的。秋天,果農又忙著給桃樹修剪、施肥、除草、翻土,爭取明年得到更好的收成。

8. 有關桃的古詩句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桃花細逐楊花落, 黃鳥時兼白鳥飛。

草色青青柳色黃, 桃花歷亂李花香。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枉倫送我情.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關於吃的詩句古代 1. 形容吃的古詩詞

1、東坡肉:蘇軾貶官黃州時,寫下《豬肉詩》壹首: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2、羊肉泡饃:蘇軾寫詩:“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

古代稱羊肉泡饃為羊羹。3、腌篤鮮:金農有詩:“夜打春雷第壹聲,滿山新筍玉棱棱;買來配煮花豬肉,不問廚娘問老僧。”

腌篤鮮是江浙壹帶著名的本幫菜.4、種菜烹調:宋人有詞:“自種畦中白菜,腌成甕裏黃齏(讀jī音,指酸菜)。肥蔥細點,香油慢煼(同炒),湯餅如絲。

早晚壹杯無害,神仙九轉休癡。”這是描寫在自家菜園自得其樂的畫面,其樂融融,令人向往。

5、撒子:陸遊在《劍南詩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語,擔頭粔籹簇青紅。” 粔籹讀jù nǚ音,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撒子,由中原傳到東莞後,為莞人喜愛並成為東莞傳統賀年食品之壹。

其中陸遊所說“簇青紅”,說明人們還把部分糖環還加上花米紅染成好看的紅色以示喜慶。6、刀削面:民間有順口溜形容“壹葉落鍋壹葉飄,壹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7、酸梅湯:清代的郝懿行寫得《都門竹枝詞》寫到“底須曲水引流觴,暑到燕山自然涼;銅碗聲聲街裏喚,壹甌冰水和梅湯”,老北京們在兒時常聽到手敲冰盞的清脆聲音,“泠泠有聲,清遠而瀏亮”,那是賣冰梅湯的在走街串巷。在炎熱的夏季喝上壹碗,“透心沁齒,如甘露灑心壹般”。

8、驢打滾:北京傳統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紅糖豆沙餡制成,《燕都小食品雜詠》:“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裏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

9、煮幹絲和水晶肴肉:說起揚州,除了傳說中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的風光,還有揚州大廚們引以為傲的大秀刀功的煮幹絲,將豆幹劈成片再切成絲的過程考驗人的耐心和細心。俗語說揚州人早晨皮包水,就是指揚州人早晨去茶樓喝茶再吃上壹碗煮幹絲。

《望江南》詞中寫道:“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畢堆細縷,熟銅煙袋臥長苗,燒酒水晶肴。”

這首詞說得正是揚州人日常生活的寫照。

2. 形容好吃的古代詩句,能瑯瑯上口的,不要形容某個食物的詩句

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制。東坡肉的最早發源地,是湖北黃岡。

1080年蘇東坡謫居黃岡,因當地豬多肉賤,才想出這種吃肉的方法。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記載:“東坡性喜嗜豬,在黃岡時,嘗戲 東坡肉作《食豬肉詩》雲:‘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

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後來,1085年蘇東坡從黃州復出,經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開封,在朝廷裏任職,沒過多久,受排擠,1089年要求調往杭州任太守,這才將黃州燒肉的經驗發展成東坡肉這道菜肴。

作為漢族佳肴,後流行於江浙。東坡肉據考是為紀念東坡所做,並不是蘇東坡本人所創制。

東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壹。 北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秋,黃河決口,七十余日大水未退。

徐州知州蘇軾親率全城吏民抗洪,終於戰勝洪水,並於次年修築“蘇堤”。百姓感謝蘇東坡為民造福,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送至州府感謝蘇公。

蘇公推辭不掉,將這些肉加工成熟後再回贈百姓。 蘇東坡的烹肉之法在其《燉肉歌》中可見奧妙:“慢著火、少著水,柴火罨焰煙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

“回贈肉”的特點是鮮香醇厚,油而不膩。蘇東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贈肉外還有金蟾戲珠、五關雞、醉青蝦、後人將這四道菜稱之為“東坡四珍”。

如今在徐州街頭的各家飯莊,您仍然可領略到東坡肉帶給您的回味無窮的滿口醇香。“東坡肉”最早在徐州創制,《徐州古今名饌》記載,蘇軾任徐州知州時,黃河決口,蘇軾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築堤保城。

徐州人民殺豬宰羊,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便指點家人燒成紅燒肉回贈給老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便稱之為“回贈肉”。蘇軾貶謫黃州時,作有煮肉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人們開始競相仿制,並戲稱為“東坡肉”。蘇軾二任杭州知州時,因疏浚西湖有功。

大家擡酒擔肉給他拜年,蘇軾便命將豬肉和酒燒好後給民工吃,家人誤聽為黃酒和豬肉同燒,大家吃後反而覺得更加酥香味美。“東坡肉”美名便慢慢傳遍全國。

蘇軾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他不但對詩文、書法造詣很深,而且堪稱我國古代美食家,對烹調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長制作紅燒肉。

回贈肉便是蘇軾在徐州期間創制的紅燒肉,宋神宗熙寧十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壹帶決口,至八月二十壹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

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制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

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壹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壹帶流傳,並成徐州傳統名菜。

這在《徐州文史資料》、《徐州風物誌》、《徐州古今名饌》中都有記述。 元豐三年二月壹日,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

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這就是“蘇東坡”的由來。

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蘇軾在徐州及黃州時烹制的紅燒肉,只是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並沒有多大名氣。

真正叫得響並聞名全國的紅燒肉,是蘇軾第二次在杭州時的“東坡肉”。 宋哲宗元(礻右)四年七月三日,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

元(礻右)五年五、六月間,浙西壹帶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壹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

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擡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的創制,在黃州時得到進壹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

擴展資料:

現在的東坡肉肉都是非常美味的,肥瘦結合,肥而不膩,軟糯合口,入口即化,配上料酒和調料味道妙不可言。

不過蘇東坡當時的東坡肉可不是這麽美味的啊,當時的東坡肉也就是煮壹下,弄點鹽,沒有那麽多調料擱現在我是肯定吃不下去的,不過對於宋代的時候的那些人來說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東西了。所以真正的由蘇東坡做的東坡肉就是市場上賤賣的廉價豬肉,然後用清水煮的。

有點味道的東坡肉也就是從明代的時候開始的,挑選上等的豬肉,要肥瘦相間,烹飪的時候也加入了很多調料,糖,醬油和料酒,不是寡淡的清水,口味比較重,明代時候的東坡肉才是我能接受的東坡肉。不過,如果沒有宋代時候蘇東坡解鎖了豬肉,豬肉可能現在。

3. 和吃面有關的古代詩句

1、湯餅壹杯銀線亂,蔞蒿數筯玉簪橫。宋代黃庭堅《過土山寨》

譯文:面條壹杯像銀線壹樣散亂分布在碗了,蔞蒿幾片像玉簪橫放在面上。

2、壹杯齏餺飥,老子腹膨脝。宋代陸遊《朝饑食齏面甚美戲作》

譯文:壹碗齏面,我的肚子都脹大了。

齏餺飥:即齏面。膨脝:亦作“膨亨”。腹部膨大貌,泛指脹大。

3、甚欲去為湯餅客,惟愁錯寫弄麞書。宋代蘇軾《賀陳述古弟章生子》

釋義:本想去為客人端上湯餅,但卻發愁寫錯了“弄麞”的這個“麞”字。

4、湯餅賜都尉,寒冰頒上才。唐代劉禹錫 《翠微寺有感 》

釋義:湯餅賜給都尉,寒冷的冰才出來。

5、我欲去為湯餅客,買羊沽酒約何時?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元好問《楊煥然生子四首之二》

釋義:我想去做吃面的客人,買羊稱酒約什麽時間?

6、更醉使君湯餅局,兒童他日記通家。 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元好問《楊煥然生子四首之四》

釋義:更加昏醉在這個湯餅局上,孩子以後記得這裏的所有人家。

古代,面條最初只稱為“餅”,“水溲餅”、“煮餅”便是中國面條先河—— “餅,並也,溲面使合並也”(引:劉熙《釋名》),其意指用水將面粉和在壹起所做出的食品均稱之為“餅”;以水煮的面條或面塊亦全作“餅”稱。

百度百科-《過土山寨》

百度百科-《朝饑食齏面甚美戲作》

百度百科-《賀陳述古弟章生子》

百度百科-《翠微寺有感 》

個人圖書館-《元遺山集》卷十二

4. 唐代七言絕句跟吃有關的詩句

杜甫在《麗人行》中描寫了他見過的最高規格宴席“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但是下百面筆鋒壹轉“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他受到閿鄉(今河南省內,古代度兵家重地)姜侯的款待,吃了壹次黃河生魚片(中國古代魚肉最高級的吃法便是生魚片),並觀看了廚師切魚的過程,留詩《閿鄉姜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其中切魚的場景用了壹句“無聲細下飛碎雪”,可見刀工之精問湛、魚肉之白嫩

李白行路難中 “金樽答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不是唐代的

蘇東坡被貶在海南島詹縣。當地有壹位賣環餅的老嫗,她的手藝回好,環餅質量高,可是,因為店鋪僻,不為人知,生意壹直不好。老嫗得知蘇東坡是著名文學家,就請他為店鋪作詩。蘇東坡憐憫她生活貧苦,環答餅手藝又委實不錯,就揮筆寫下壹首七絕:

纖手搓來玉色勻,

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

壓扁佳人纏臂金。

5. 關於吃飯的詩句

1、《行行重行行》漢代:佚名

原文: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譯文:他鄉的遊子不想回還。只因為想妳使我都變老了,又是壹年很快地到了年關。還有許多心裏話都不說了,只願妳多保重切莫受饑寒。

2、《遊山西村》宋代:陸遊

原文: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裏釀的酒渾濁不醇厚,豐收的年景農家待客菜肴非常豐盛。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壹個山村。

3、《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宋代:蘇軾

原文: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譯文:冬天早晨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嫵媚。洛澗入淮後水勢壹片茫茫。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如翡翠般的春蔬,這野餐的味道著實不錯。而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4、《立春前七日聞有預作春盤邀客者戲作》宋代:陸遊

原文:

蓼芽蔬甲簇青紅,盤箸紛紛笑語中。

壹餅不分空恨望,暮年知有幾春風?

譯文:蓼菜嫩芽鮮嫩翠綠,飯桌上歡聲笑語。望著那人沒有把餅分出來,老了不知道還有幾年春風。

5、《煮粥行》清代:尤侗

原文:

去年散米數千人,今年煮粥才數百。

去年領米有完衣,今年啜粥見皮骨。

譯文:去年送米的時候有數千人,今年煮粥才有幾百人。去年領米的有完整的衣服,今年看見領粥的都瘦的皮包骨了。

6. 關於吃食的詩句

1、東坡肉:蘇軾貶官黃州時,寫下《豬肉詩》壹首: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2、羊肉泡饃:蘇軾寫詩:“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古代稱羊肉泡饃為羊羹。

3、腌篤鮮:金農有詩:“夜打春雷第壹聲,滿山新筍玉棱棱;買來配煮花豬肉,不問廚娘問老僧。”腌篤鮮是江浙壹帶著名的本幫菜.

4、種菜烹調:宋人有詞:“自種畦中白菜,腌成甕裏黃齏(讀jī音,指酸菜)。肥蔥細點,香油慢煼(同炒),湯餅如絲。早晚壹杯無害,神仙九轉休癡。”這是描寫在自家菜園自得其樂的畫面,其樂融融,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