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原文如下: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 遠遠的牽牛星
遠遠的牽牛星,燦爛的織女星。舉起柔美雪白的雙手,劄劄地穿梭織布。織女壹整天也織不成布,哭得淚如雨下。天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只隔壹條又清又淺的河,含情脈脈而不能相互說話。
評析
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織女星又稱"天孫",在銀河西,與牽牛相對。在中國關天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詩·小雅·大東》已經寫到了牽牛和織女,但還只是作為兩顆星來寫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開始說織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裏,牽牛和織女已成為夫婦了。曹植《九詠》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壹會。"這是當時最明確的記載。《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迢迢牽牛星》寫牽牛織女夫婦的離隔,它的時代在東漢後期,略早於曹丕和曹植。將這首詩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對照,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到魏這段時間裏,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定型了。
此詩寫天上壹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開關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不可執著。牽牛何嘗不皎皎,織女又何嘗不迢迢呢?他們都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樣的明亮。但以迢迢屬之牽牛,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遠在他鄉的遊子,而以皎皎屬之織女,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說來,似乎又不能互換了。如果因為是互文,而改為"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其意趣就減去了壹半。詩歌語言的微妙於此可見壹斑。稱織女為"河漢女"是為了湊成三個音節,而又避免用"織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牽牛星",下句再說"織女星",既不押韻,又顯得單調。"河漢女"就活脫多了。"河漢女"的意思是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這說法更容易讓人聯想到壹個真實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壹顆星。不知作者寫詩時是否有這番苦心,反正寫法不同,藝術效果亦迥異。總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渾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專就織女這壹方面來寫,說她雖然整天在織,卻織不成匹,因為她心賓牛悲傷不已。"纖纖擢素手"意謂擢纖纖之素手,為了和下句"劄劄弄機杼"對仗,而改變了句子的結構。"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劄劄"是機杼之聲。"杼"是織布機上的梭子。詩人在這裏用了壹個"弄"字。《詩經·小雅·斯幹》:"乃生女子,載弄之瓦(紡?)。"這弄字是玩、戲的意思。織女雖然伸出素手,但無心於機織,只是撫弄著機杼,泣涕如雨水壹樣滴下來。"終日不成章"化用《詩經·大東》語意:"?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最後四句是詩人的慨嘆:"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那阻隔了牽牛和織女的銀河既清且淺,牽牛與織女相去也並不遠,雖只壹水之隔卻相視而不得語也。"盈盈"或解釋為形容水之清淺,恐不確。"盈盈"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脈脈"都是形容織女。《文選》六臣註:"盈盈,端麗貌。"是確切的。人多以為"盈盈"既置於"壹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滿溢,如果是形容水,那麽也應該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淺。把盈盈解釋為清淺是受了上文"河水清且淺"的影響,並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選》中出現"盈盈"除了這首詩外,還有"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亦見於《古詩十九首》。李善註:"《廣雅》曰:'贏,容也。'盈與贏同,古字通。"這是形容女子儀態之美好,所以五臣註引申為"端麗"。又漢樂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也是形容人的儀態。織女既被稱為河漢女,則其儀容之美好亦映現於河漢之間,這就是"盈盈壹水間"的意思。"脈脈",李善註:《爾雅》曰'脈,相視也。'郭璞曰:'脈脈謂相視貌也。'""脈脈不得語"是說河漢雖然清淺,但織女與牽牛只能脈脈相視而不得語。
這首詩壹***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間詞,即"迢迢"、皎皎、"纖纖"、"盈盈"、"脈脈"。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質樸、清麗,情趣盎然。特別是後兩句,壹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於紙上,意蘊深沈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作者小傳: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開始設立的壹個掌管音樂的官署,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采集民歌的任務。這些樂章、歌辭後來統稱為“樂府詩”或“樂府”。今存兩漢樂府中的民歌僅四十多首,它們多出自於下層人民群眾之口,反映了當時某些社會矛盾,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同時,其風格直樸率真,不事雕琢,頗具獨特的審美意趣。
解讀
《古詩十九首》被明朝的陸士雍稱為“《風》余”“詩母”(《古詩鏡?總論》),它的藝術成就,受到了歷代批評家的高度肯定,如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稱其“實五言之冠冕”,鐘嶸《詩品》中則稱其“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壹字千金”,謝榛《四溟詩話》中說其“格古調高,句平意遠,不尚難字,而自然過人矣”。那麽,我們學習《迢迢牽牛星》,就要慢慢咀嚼、細細體味,把握其意蘊之所在,讀出其感人至深的地方,進而明白前人對《古詩十九首》的評價不是虛妄。
《古詩十九首》的主要藝術特色是長於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來烘托,融情入景,寓景於情,二者密切結合,達到水乳交融、天衣無縫的境界。而《迢迢牽牛星》是其典型的代表,它寫天上無情的雙星,卻似人間綢繆的夫婦,景、物、人、情轉換交融,令人生出無盡的遐想和感嘆,可謂黯然銷魂而又黯然神傷。《迢迢牽牛星》的作者,顯然從樂府民歌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同時也接受了《詩經》《楚辭》的熏陶,文學總是壹脈相承而不斷向前的。
《迢迢牽牛星》起首兩句描寫兩星相對的清冷環境,於景中寄寓離愁。課文把“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兩句翻譯為“遠遠的牽牛星,燦爛的織女星”,這並不是最好的。顯然它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牽牛星何嘗不“皎皎”,織女星又何嘗不“迢迢”?既如此,那我是否就可以把它改為“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呢?結論是不可以。詩詞文約意廣,全在讀者的聯想想象,迢迢是距離遙遠的意思,用“迢迢”寫牽牛星,讓人聯想到他是壹個遠在他鄉的遊子;皎皎寫星光之亮,用“皎皎”寫織女星,讓人想到女性之美。在遼遠而清幽的蒼穹之上,有這樣兩顆遙遙相望而情牽妳我的星星,怎能不讓人黯然銷魂。而動人的傳說早就給它罩上了淒美的色彩,何況由織女星化身而來的美麗的姑娘是這樣的愁腸百結。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這四句用動作神態寫哀怨。“纖纖”從音韻上給出了壹個纏綿悱惻的基調,“纖纖素手”是壹種動人的美,但現在美在遭受折磨,牽動著我們的心。“劄劄弄機杼”之“劄劄”,是重復的勞動亦或是心煩意亂躁動不安?或許都有吧。終日勞作卻終“不成章”,如果真如教參上所說“織女織成布,才能同牛郎相會”,我們又怎能不黯然神傷呢?偉大的西緒弗斯以他男性的剛強和無比的信念戰勝絕望,日復壹日地推石上山永無休止,給我們留下了驚心動魄的震撼之美。我們的主人公只是壹個纖弱的女性,卻以她的眼淚印證了她的不屈——縱然難以排除阻隔,但愛情之火不熄,思念之心不止。所以雖是哀怨,也有了壹種剛強之美,雖是哽咽不能語,也自是壹種倔強和堅持。這幾句詩化用《詩經?大東》“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而來,自有其化工之妙。而較之《詩經?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則其情感有了更深層的發展,畢竟《卷耳》所描繪所吟唱的只是壹個女子因思念情人而心猿意馬的場景,那種感情是美好甜蜜而輕松愉快的,而此處卻能引發人更深沈的喟嘆,為永遠無法突破的困境,為困境中的堅持,為愛情的美好,為情路的艱辛。
詩歌最後四句則承接上文,直接抒發詩人的慨嘆,也暗示了苦痛的根源。河漢清淺,相隔不遠卻不可逾越,遂成文學、哲學上永恒的悲劇意象。“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初讀不覺有多少沈重的分量,再品卻不覺悲從中來,進而悲不自勝。盈盈壹水,是望穿秋水的凝視,是眼淚的匯聚,還是瘦了的清臒的容顏?不管怎樣,都讓我們看見了壹個飽含離愁、楚楚動人的女子形象。而這只是哀怨的第壹個層面。進而細想,不止愛情,人生的各個層面,不都有著這樣難以逾越的憂傷嗎?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常常可見、可感卻永遠無法觸及、無法抓住。到這個時候,我們不僅僅是為這個美麗的思婦感動,我們更感到了自我生命的悲傷。但詩中表現出來的哀怨,我們所體會到的生命的悲傷卻又並不讓我們頹廢、悲觀、消極,它又有壹種奇怪的力量,她的眼淚、她的愁容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對人生、生命、命運、愛情的強烈的欲求和留戀,從而我們所感受到的生命的悲傷亦只不過是對自我意誌的磨礪。正是在這壹個層面上,詩歌的價值有了再壹次的提升。
《迢迢牽牛星》壹韻到底,十句詩中有六句用了疊字且都用在句首,不但使詩具有很強的音樂節奏美感,而且對寫景寫人起到“景情並生”的作用。而其所引起的讓人對愛情、對生命、對宇宙的思考則更讓我動容和感佩。明代鐘惺《古詩歸》裏曾說“樂府之妙,在能使人驚;古詩之妙,在能使人思。”此言不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