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的語言特點如下: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過秦論》。此文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教訓,以作為漢王朝建立制度、鞏固統治的借鑒,是壹組見解深刻而又極富藝術感染力的文章。
《過秦論》上篇先講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漸強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優勢、實行變法圖強的主張、正確的戰爭策略、幾世秦王的苦心經營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鋪陳式的描寫方法,富有氣勢。
之後則寫陳涉雖然本身力量微小,卻能使強大的秦國覆滅,在對比中得出秦亡在於“仁義不施”的結論。中篇剖析秦統壹天下後沒有正確的政策,秦二世沒有能夠改正秦始皇的錯誤政策,主要指責秦二世的過失。
下篇寫秦在危迫的情況下,秦王子嬰沒有救亡扶傾的才力,主要指責秦王子嬰的過失。
拓展知識:
《過秦論》是壹篇政論。“過秦”意思是指出秦的過失,“過”是動詞。“論”是壹種議論文體,重在闡明自己的意見。“過秦論”意為“指責秦的(政治)過失的壹篇史論”。
《過秦論》***有三篇。其中寫得最好、影響最大的是第壹篇。它最早附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篇末,列為第二篇;後來褚少孫補《史記》,又把它單獨附在《陳涉世家》的篇末。《漢書》《新書》《文選》也都選錄了這壹篇。
在今傳賈誼所撰專著《新書》第壹卷中,對此文則明確標出它是三篇中的“上篇”。本文在《史記》《漢書》《新書》《文選》四部書中,文章字句頗有出入。
賈誼(前200—前168),世稱賈太傅、賈長沙、賈生,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西漢初期的政論家、文學家。年少即以育詩屬文聞於世人。後見用於漢文帝,力主改革,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因當時長沙王不受文帝寵愛,故有被貶之意)。後改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自傷無狀,憂憤而死。
賈誼的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著有《新書》十卷。代表作有《過秦論》《陳政事疏》(又名《治安策》)《論積貯疏》等。其中《陳政事疏》和《論積貯疏》是批評時政之作,對後世散文影響很大。
魯迅曾說,賈誼的文章“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漢書·藝文誌》著錄有賦七篇,被貶長沙途中渡湘水時作《吊屈原賦》以自喻。謫居長沙三年,作《鵩鳥賦》,假辭賦之要,抒憂國之情。
其賦皆為騷體,形式趨於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所著文章五十八篇,劉向編為《新書》十卷,已散佚不全。明人輯有《賈長沙集》,今人輯有《賈誼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