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神秘的香巴拉,只有擁有純凈心的人才能進入

神秘的香巴拉,只有擁有純凈心的人才能進入

視頻鏈接:/7024830634740843022?logTag=099da744702076f69f73

雪域高原上,在美麗的吉雪臥塘,人們用黃金和花崗巖蓋起了壹座雄偉的宮殿,1300年以來,魏然聳立,直入雲天,有人說,它的地下能通往極樂凈土香巴拉,它就是神奇的布達拉宮。

吉雪臥塘,是個地名,在藏語裏是水草豐美的意思,就是今天的拉薩,那是它的小名,在**幹布修建布達拉宮以前,壹直這麽稱呼。布達拉宮就建在它西北部的紅山上,周圍雪山環繞,是世界上最高的宮殿,也是最神秘的宮殿。

千年天宮

它是離天最近的宮殿,海拔3700米,依山而建。

公元7世紀的時候,**幹布為了便於加強日益擴大的國家的管理,把王城搬到了這裏,建造了這座金頂白墻的宮殿,從這可以看出這位遊牧部落的草原雄鷹,心懷壯誌。

但是,他的後世子孫卻沒有逃脫王權爭奪的魔咒,最終,內憂外患,走向了分裂。而這座宮殿也在戰火中被摧毀,只剩下很小的壹部分,也就今天是**幹布和**公主的塑像所在的法王洞,那是**幹布當年修行和說法的地方。

直到800年以後,五世達賴喇嘛重新統壹了各個部落,建立了統壹的 葛丹頗章王朝。1645年,他在原來的基礎上重新修建,就是今天的布達拉宮白宮,在修建的時候,吉祥天母在周圍刮起了黑旋風,這是壹件吉祥的事情。

7年後,他赴京覲見了順治皇帝,被冊封為"達賴喇嘛",同時,活佛轉世的系統也得到清政府的認可,於是,達賴喇嘛和活佛轉世壹直沿用到今天。

此後的30年時間裏,這位才華橫溢、備受推崇的大德,就在布達拉宮管理西藏,編寫著作,直到1682年圓寂。8年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在白宮的基礎上修建了紅宮,在紅宮裏修建了靈塔殿,存放他的肉身。

從那以後,每壹位達賴喇嘛圓寂以後,都會在紅宮為他修建靈塔,每個靈塔的頂部,都有金光閃閃的金頂。

但是,有壹位達賴喇嘛在圓寂後後,沒能進入紅宮,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喇嘛。他也是壹個才華橫溢的人,但是,生不逢時,身處拉藏汗和桑結嘉措的政治鬥爭夾縫中, 22歲的時候被廢,第二年,在赴京受罰的路上,病死在青海,舉行了天葬。

不負如來不負卿,是他的情詩絕唱。但是,歲月沒有辜負他的才華,他的詩歌已經從雪域高原飛向了四面八方,和布達拉宮裏壹起,成為西藏文化的寶藏。

黃金寶藏

在藏民中流傳著壹種說法,布達拉宮用的黃金,占了世界的壹半。雖然,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布達拉宮金碧輝煌的金頂,無處不在的黃金裝飾,以及那些貼金描銀的藝術品,確實使用了大量的黃金。

黃金,金燦燦,明晃晃,被看做是太陽的化身,神明的標誌。

布達拉宮有7個金頂,用 鎏 金銅瓦制作,和 鎏金經幢 相映成輝,散發著神秘的聖光。

布達拉宮裏,有8座靈塔,其中,最大的是五世達賴喇嘛的,塔高將近15米,也就是5層樓那麽高。塔身由金銀等貴重材料制成,塔面用了3721公斤黃金包鑲,還有15000多顆珍珠、瑪瑙和寶石。

其它幾座靈塔,雖然沒有這麽高大,同樣也使用了大量的黃金和珠寶,都是價值連城的珍品, 裏面 安放著歷世達賴喇嘛的肉身,這裏是信徒們心裏最神聖的地方。

布達拉宮裏面供奉的各位神明的塑像,同樣使用了黃金包鑲,讓人們在朝拜的時候,自然營造出心中的佛境。

很多珍貴的經卷和唐卡也用了黃金,這部大藏經八寶《丹珠爾》是其中的珍品,裏面的經文是用黃金、綠松石等八種材料研磨制成的液汁抄寫的。

還有壹部最珍貴的經書,《貝葉經》,這種將經文寫在菩提樹的葉子上的經書,現在印度都已經絕跡了,但是,西藏獨特的氣候條件讓它保存下來,並成為世界孤本。

清政府禦賜的金印和冊封的金冊,也都是黃金制作的。其中,五世達賴喇嘛的禦賜金印重8公斤,上面有滿、漢、蒙、藏四種文字。

在布達拉宮裏行走,隨處可見的壁畫、彩繪裏也使用了很多黃金,身處其中,就好像行走在黃金的世界裏。

黃金,讓布達拉宮輝煌,也給它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因為,在藏民的心中那是神往的地方。而在世界的眼中,那裏是世界的中心,可能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未解之謎

關於布達拉宮的謎團有很多,我們從它的房間來說起。

壹般的宮殿或者建築物,都會很清楚裏面房間的數量,但是,布達拉宮的房間數量,卻至今沒人能說得清楚,特別是它的地宮。由於整個工程是靠山而建,而山地在不同的高度上呈現不同的形狀,於是,為了借助山的支撐力,就在地宮裏因勢建造了很多大小不壹的地隴,即使是那裏的管理人員,也很難數得清到底有多少個房間。

有記載的是,**幹布當初建造布達拉宮時,***設計了999間房,加上山頂的修行室,總計1000間。但是,在後來的重建和加建的過程中,沒有相關的記錄,這也就成了壹個謎團。

而更讓人著迷的,是關於布達拉宮地下能到達香巴拉的傳說。

香巴拉就是人們常說的香格裏拉,是藏語的壹種英文音譯。在布達拉宮收藏的經書中有對它的描述,而且,六世班禪還親自寫過壹本《香巴拉王國指南》,於是,就有人推測,布達拉宮裏的高僧就是香巴拉王國入口的看門人,這是怎麽回事呢?

《時輪金剛密法》裏說, 香巴拉王國,隱藏在青藏高原深處的某個地方,整個王國被雙層雪山環抱,由八個成蓮花瓣狀的區域組成,中央聳立著雪山,稱為卡拉巴王宮,宮內居住著香巴拉王國的最高領袖。 它是 文明高度發達的極樂凈土,是充滿愛與智慧的地方,只有擁有純凈心的人才能生活在那裏。

這座王國的形狀正是壹座壇城,據說,蓮花生大師曾經在那裏住過,並埋下了伏藏。

尼古拉斯.洛裏奇,約瑟夫.洛克,詹姆斯.希爾頓。

尼古拉斯.洛裏奇

尼古拉斯.洛裏奇,是壹位俄羅斯的著名藝術家 。

1923年3月,早就癡迷於香巴拉傳說的的尼古拉斯·洛裏奇和他的妻子、兒子,組織了壹個20多人的探險隊,從印度大吉嶺出發,翻越喜馬拉雅山, 按照傳說中的指引,在高山峽谷中跋涉, 尋找香巴拉存在的證據。

現在,蘇聯的博物館裏收藏了壹張他的行程路線圖,他從西藏穿越中亞,去了莫斯科,然後翻越阿爾泰山,回到喜馬拉雅山中,在那個國際時局不穩的時代,這個路線讓很多人心中充滿了疑惑。

那麽,尼古拉斯·洛裏奇找到香巴拉的入口了嗎?他沒有明確說,事後,他靜心整理資料。

而就在他即將結束行程之前,又壹位探險家上路了。

約瑟夫.洛克

奧地利探險家約瑟夫.洛克。

1928年初,他 以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美國農業部、哈佛大學植物研究所的探險家、撰稿人、攝影家的身份來到中國,並從木裏到稻城亞丁進行了沿途考察,隨後,他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發表了壹篇圖文並茂的紀實散文。

這篇文章吸引了壹個英國人的註意,並激發了他的靈感,寫了壹本書,創造了英語“世外桃源”這個單詞 “Shangri-la”,並被收錄進了《不列顛文學家辭典》,這個人叫詹姆斯.希爾頓。

詹姆斯.希爾頓

1933年4月,他受約瑟夫.洛克遊記的啟發,靈感勃發,創作了小說《消失的地平線》,講述四個西方人,由於壹次飛機失事的意外,闖進了西藏群山中的藍月山谷,並在壹個喇嘛的指引下走進了香格裏拉的故事。

他在書裏說,這裏是壹個祥和、快樂的人間天堂,這裏有翠玉似的草旬、明鏡般的湖泊、豐富的金礦、漂亮的喇嘛廟和其他教派的廟宇,萬物沈浸在寧靜的喜悅中,生活在這裏的人都很長壽,保持著同大自然之間的和諧,每個人的生活被幸福包圍著。

喇嘛寺領導著整個山谷,形成了香格裏拉王國。那裏的居民以藏民為主,他們雖然信仰和習俗不同,但是彼此很友愛。在那裏,處理各教派、各民族、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時都遵守“適度”的美德,過度和不及是罪惡的,只有適度是完美的。

在香格裏拉有許多奇妙的事情發生。最令人驚奇的是,時間在這裏沒有了意義,居民都很長壽,很多人超過了100歲依然很年輕。最高喇嘛有250多歲,管理香格裏拉已經100多年了。然而,那裏的人壹旦離開了山谷,便會失去他們的年輕,迅速地衰老,直到死去。

那時,正是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隙,《消失的地平線》這本書成為很多人的心靈止痛藥,當年就獲得了著名的霍桑登文學獎,後來,被好萊塢拍成了電影,連續三年高居票房榜首。也就在這時候,尼古拉斯.洛裏奇出版了他的書《香巴拉的輝煌》。

他在這本書裏說:香巴拉和古老傳說中描繪如出壹轍,這是壹個類似於同心圓的地方,外圍圍繞著連綿的雪山,其中有很多神秘的場景,生活在那裏的人們都是高智商,而且充滿大愛的虹光之身,那是壹個超乎想象、極其先進、和諧的文明世界,而它的入口只有特殊的人才能找到。

兜兜轉轉壹大圈,又回到了藏經中的描述。確實,祈竹仁波切在他的《生死之輪》這本書裏也是這麽說的。

香巴拉王國是跟我們同處於地球上,實實在在的地方,它被壹種結界所保護著,富庶而祥和,擁有高度發達而又先進的 科技 ,我們去不到,見不到,也不知道它在哪裏。

中國、美國、加拿大三國的科考隊,利用收集的2007-2011年間227次東亞地震的數據,基於3D超級計算機模擬成像,繪制出了青藏高原地上和地下,深度***900公裏的3D層析圖像,結果顯示青藏高原地下存在巨大的空洞。

僅僅在神山之壹的阿尼瑪沁雪山之下,空洞面積就達到了10-15萬平方米,專家推測那裏可能有地下海洋。

隨後進壹步的研究發現,空洞內部的巖石有異常的高導電性,對於這種高導電性的巖石結構,科學家目前也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

於是,就有人猜測,那裏是否有類似人類的生命活動,如果真是這樣,那裏是否有可能就是香巴拉王國?如果是的話,誰會被選中去那裏呢?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香格裏拉依然是“神秘”的代名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人問羅斯福總統:美軍轟炸日本的飛機從哪裏起飛?

羅斯福鄭重其事說:“從香格裏拉……。” 這個香格裏拉的梗至今還在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