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妳我黎明的殷勤,在河流轉彎而新的日子開始的地方,我開始了今日思念的美麗。從壹株水草的濃郁笑容,這裏的幸福正悄悄走近妳。妳在昨晚上弦月的上面開始妳的夢境,而在壹個沐浴了無數水晶的中秋到達這片河灘。
我要作長久的駐留,準備采摘妳初次凝結的憂傷,於是就這樣穿越這結著白霜的蘆葦蕩,並且在太陽升高之前我要到達妳的村莊。
舞動形態各異的欲望之旗,用犀利的風之言辭引導妳獨自前來。然而采取壹百度的時間讓我迅速收攏壹個個煢煢孑立的白晝,我保證在夜色最深的夜晚住在訴說著妳的河流的旁邊,蘆葉上那霜跡斑斑的古怪圖紋是妳曾經的語言。
季節的軀體最終靠攏失眠狀態的蘆葦天使,它秋天的舞蹈屬於原始風格,堅持用光線穿越水的深度,而妳奇特的劍狀噴泉升自更深的地層那裏苦澀的蘆根做著甘蔗般的夢,不相信桑樹的雙色果實。我的等待在水面上悄然爆發,於是以波紋的形式遍及這個早晨。
妳的聲音讓我盡早醒來,妳和蘆葦的清香讓我覺得芬芳。這個天高雲淡的早晨食物足夠,無怪乎色彩斑斕的草叢作為妳出現的背景,妳不會在長久漂泊之後的心情有如朝陽,仿佛采自妳曾經留下背影的江心洲的黎明。
有如妳的壹生,駕駛著推力強大的日子航行,在彩色的季節出遊卻不曾掛起彩色的燈籠。為安然的信鴿織造休憩之所,用巨翅的蝴蝶之風填充各個空白之處。除非喪失了月季花園。我不會不在各個黎明打開悄然張開的玫瑰花瓣而閱讀這些月色朦朧的水質寓言。
這是壹片最為尋常的水中陸地,它與我的村莊相仿,這裏壹瞬就是壹百年。它的血肉之軀埋藏著豐富的往事,從誕生之地流入星空。並在夜裏顯現神秘的圖像,尋常的風雨無法解密。
收集妳的變幻,收集妳的動作,收集妳的經歷,如同生長中的蓖麻,在奇特的硬殼裏儲存能量,以便打破春天,在旺盛的作物中出現。這是壹個個零碎的片斷,與不同不同,借助於妳手上的初始之斑而還原變異的妳。只是沿途掛滿了矛筍、葦笛、笠葉和風旗的各個星期天。
沒有耗費什麽,我們來自同壹點,膨脹的同壹片雲煙。在時間開始而位置疏遠的河流轉彎之地,除了數行平行的足跡,什麽也沒有發生。
妳在昨晚上弦月的上面開始妳的夢境,而在壹個沐浴了無數水晶的中秋到達這片河灘。
穿越這結著白霜的蘆葦蕩,並且在太陽升高之前我要到達妳的村莊。
劍狀噴泉升自更深的地層那裏苦澀的蘆根做著甘蔗般的夢,不相信桑樹的雙色果實。我的等待在水面上悄然爆發,於是以波紋的形式遍及這個早晨。
只是沿途掛滿了矛筍、葦笛、笠葉和風旗的各個星期天。
網上找的。
2. 以詩經蒹葭的意境寫壹篇600字散文鑒賞詩歌《蒹葭》蒹葭 年代:先秦 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淒淒,白露未晞[1].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2].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3]. [1]:音西,幹[2]:音四,水邊[3]:音止,水中的小沙灘《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陜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壹帶.秦風***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對這首懷人詩,歷來解說不壹.有人認為作者在思念戀人,詩的主旨是寫愛情;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也有人說作者就是隱士,此詩乃明誌之作.我們細味詩意,詩中並未明確顯示男女戀情,況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難判定.說它是諷刺詩則更無根據.因此,我們只把“伊人”視為作者所敬仰和熱愛的人,至於是男是女,且不論及.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了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壹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裏,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沈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於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壹個友人.“所謂伊人,在水壹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現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壹個勁地張望、尋求.“伊人”,指與詩人關系親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壹方.“在水壹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並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沿著河邊小道向上遊走去,道路艱險,且又漫長,即使花費很長時間也難到達;如果徑直遊渡過去,盡管相距不遠,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動.詩人盡管立於河邊,但他那恍惚迷離的心神早已飛動起來,思見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癡的形象栩栩可見.詩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潤所說:“玩其詞,雖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實求之而不遠,思之而即至者.”(《詩經原始》)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兒,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淒淒”,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淒青到泛白,把深秋淒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畫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自壹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描寫伊人所在地點時,由於“方”、“湄”、“涘”三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沚”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系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壹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壹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 這首被人傳誦不已的詩,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且看宋玉《九辯》中的壹段描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淒增欷兮薄寒之中人.”這裏通過對秋天的氣象和草木搖落的情狀的描寫,制造壹種肅殺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悲涼淒苦的心情.這也許是受了《蒹葭》詩的影響,由此可以窺見《楚辭》對《詩經》的繼承和發展線索.《古詩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樓》的發端,賦中見興、以景托情的寫法,也沿用了《蒹葭》詩的筆法.其後的曹丕,從本詩中化出了“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詩句.由此可見,《蒹葭》詩在古代詩歌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的探討.。
3. 關於《蒹葭》的意境 300字意境悠遠深摯,頗“哀而不傷”,《蒹葭》是《詩經》中的名篇,它樸素自然的語言給予人們的豐富美感。
首先是含蓄美。作品沒有直接抒情,而是通過詩人左右求索、尋找伊人的行動來含蓄地表現詩人追求的熱烈、癡心的迷戀、焦急的心緒和失望的痛苦。
其次是意境美。詩人追尋伊人如癡如醉、如夢如幻、神情恍惚的情愫與秋晨霧靄、煙水迷離的景致渾然壹體;詩人追求無著的惆悵失意的心情與深秋壹派蕭索的景象渾然壹體。
此情此景,讀來只覺情調淒婉,境界幽邃,意象無窮。第三是朦朧美。
《蒹葭》全詩寫得撲朔迷離、煙水蒼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壹種神秘莫測的朦朧美。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
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壹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揮了重章疊句、反復吟詠、壹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而且產生了將詩意不斷推進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象征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隨著地點的轉換,象征著伊人的飄渺難尋;全詩反復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抒情主人公堅執不變的精神。
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壹篇,最得風人深致。”。
4. 以詩經蒹葭的意境寫壹篇600字散文鑒賞詩歌《蒹葭》蒹葭 年代:先秦 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淒淒,白露未晞[1].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2].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3]. [1]:音西,幹 [2]:音四,水邊 [3]:音止,水中的小沙灘 《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陜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壹帶.秦風***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對這首懷人詩,歷來解說不壹.有人認為作者在思念戀人,詩的主旨是寫愛情;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也有人說作者就是隱士,此詩乃明誌之作.我們細味詩意,詩中並未明確顯示男女戀情,況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難判定.說它是諷刺詩則更無根據.因此,我們只把“伊人”視為作者所敬仰和熱愛的人,至於是男是女,且不論及.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了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壹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裏,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沈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於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壹個友人.“所謂伊人,在水壹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現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壹個勁地張望、尋求.“伊人”,指與詩人關系親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壹方.“在水壹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並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沿著河邊小道向上遊走去,道路艱險,且又漫長,即使花費很長時間也難到達;如果徑直遊渡過去,盡管相距不遠,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動.詩人盡管立於河邊,但他那恍惚迷離的心神早已飛動起來,思見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癡的形象栩栩可見.詩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潤所說:“玩其詞,雖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實求之而不遠,思之而即至者.”(《詩經原始》)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兒,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淒淒”,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淒青到泛白,把深秋淒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畫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自壹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描寫伊人所在地點時,由於“方”、“湄”、“涘”三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沚”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系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壹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壹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 這首被人傳誦不已的詩,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且看宋玉《九辯》中的壹段描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淒增欷兮薄寒之中人.”這裏通過對秋天的氣象和草木搖落的情狀的描寫,制造壹種肅殺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悲涼淒苦的心情.這也許是受了《蒹葭》詩的影響,由此可以窺見《楚辭》對《詩經》的繼承和發展線索.《古詩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樓》的發端,賦中見興、以景托情的寫法,也沿用了《蒹葭》詩的筆法.其後的曹丕,從本詩中化出了“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詩句.由此可見,《蒹葭》詩在古代詩歌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的探討.。
5. 在水壹方——讀《蒹葭》有感作文愛情,是世間最高深莫測的東西。
思之如狂的心境,與子偕老的美麗,遂引人顛沛流離,於漫長人世啜飲滿杯。“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城傾流年逝,佳人老去,愛情仍在這世間裊裊婷婷,若即若離。 ——題記 “所謂文學經典,無非是對個體生命情感體驗最為真實,最為本質也最為獨特的壹種詩化表達。”
因為經典如《蒹葭》,所以盡管它風塵滿面,卻難掩生命的光芒。“它不是死的文字,而是活的思想與情感。”
這便是身為現代人的我重新捧讀《蒹葭》的動力和意義。 少年讀《蒹葭》,愛它的婉轉美好,宛若青澀不可實現的情懷與夢境; 青年讀《蒹葭》,愛它的憾而不傷,壹如曾經沈溺而不得的感情; 中年讀《蒹葭》,愛它的詩意放曠,寫盡人生無處不在的喪失卻無悔; 老年讀《蒹葭》,愛它的淡然荼蘼,往事如煙,逝去的終不顧,感慨萬千。
人類有壹個劣根性,畢生追求擁有,但對那些輕易得到的置之棄履,最耿耿於懷的卻是那在水壹方,求之不得的東西。《蒹葭》有這樣的力量,讓每個人從中撿拾自己的眼淚,用詩意面對感情的失卻,並獲得慰藉。
《蒹葭》描繪了壹場浪漫悠久的尋找。這是壹場迷失卻又堅定的旅程,尋找心的故鄉。
待最後,佳人如夢不可考,尋找成了唯壹。誰也不知道,他所尋伊人是何,只道那時秋風細潤,蘆葦搖曳,那個孤獨的追尋者,正壹如既往在苦苦地穿梭。
穿梭,向蘆葦深處漫溯,沒有方向的溯遊。“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分明似近在咫尺,轉瞬便如流光從眼前不見。
他在白茫茫的蘆葦叢中踽踽前行,他在恍惚裏徘徊不定。那伊人似花非花,如霧非霧,有時在水壹方,仿佛只跨越壹步便可靠近,俟其接近,佳人又遠在水之濱,不可停息,呼喚在耳畔響起…… 空靈意境不得不讓人嘆服,他在這樣若即若離中尋找,只是尋找,沒有停止,沒有悲哀,仿若時過境遷已千年,壹生終了。
《人間詞話》中有壹言:“《詩·蒹葭》壹篇,最得風人深致。”這種風致,難以言說,只有曾經尋找過的人才能恍然大悟。
世間諸多癡男怨女,卻被人苦口婆心勸導,不要去追逐那些縹緲的得不到的,要緊緊握住手中真實的幸福。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有些尋找是永遠不可能放棄的。
真實的不壹定是最想要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愛情,於此時的我們過於遙遠,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春花秋月,煙視媚行,我們在霧裏看花,看不清內裏的悲喜交加,但卻從《蒹葭》中明白愛情沒有平淡,只是歲月靜好,那種求而不得的溫暖,會讓人迷失在其魔力,從而進行“不切實際”的追逐。 生活,於物質中升華的節逐,奏響每日繁忙的勞作。
日日行走於世間的我們追逐著的“伊人”是夢想。目標是心中的欲望,方會持之以恒,像詩人那般即便失去正確航向,也選擇心中那股迷戀,堅定走下去,在失望中努力著,用汗水淚水拼命追逐著,縱然時光將我們渡涉萬水千山,終不悔當年節逐。
有些夢想,即使不可求,但我們仍會苦苦尋找,世間太多迷惑,尋找的意義之壹也是讓我們固守心房,守護好心中的堅持,勇敢又執著的走下去。因為那種渴望,會為無奈的生命增添亮色,那種堅持,會讓我們即便惘然卻不沈溺於失望與麻木的苦海不得解脫。
尋夢,尋找,只要妳認為值得並迷戀的東西,便去追逐,那過程壹定是壹生中最精彩的時光。
6. 對蒹葭的意境描寫詞語 蒹葭
全拼: jiān jiā
釋義: 《詩·秦風》篇名。壹般認為是壹首情詩,寫對“伊人”反覆追求而終於可望而不可及的憂傷。詩的意境優美深長,有“壹唱三嘆”的情致。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壹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壹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壹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7. 蒹葭改寫成作文河畔蘆葦碧色蒼蒼,
深秋白露凝結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對岸壹方。
逆流而上尋尋覓覓,
道路險阻而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蘆葦壹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曬幹。
我那魂牽夢繞之人,
就在河水對岸壹邊。
逆流而上尋尋覓覓,
道路坎坷艱險難攀。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
仿佛就在沙洲中間。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對岸壹頭。
逆流而上尋尋覓覓,
道路險阻迂回難走。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8. 蒹葭中描寫蒹葭和白露的用意是什麽1、《蒹葭》是壹首思慕情人的戀歌.本詩運用重章復沓的方式,借助對深秋景物的描寫,渲染出壹種淒清的氛圍,同時烘托出詩人無限惆悵的情思.詩中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寫,渲染出清秋的氣氛,為人物的情感和活動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人物淒婉惆悵的情感. 2、“白露”這壹意象在詩中被反復詠嘆:“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白露從凝結為霜到消融為水進而逐漸幹涸,這三種狀態暗示了時間的推移,而詩人則在這時間中徘徊瞻望,進行著無盡的求索與探尋.意象的設置不僅提供了詩人活動的背景,構成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而且隨著意象的變化,詩人因可望不可及產生的情感逐層加深,愈加惆悵而無法自抑,懷人之情表達得愈發飄渺,耐人遐想. 3、文章中由秋景起興,“蒹葭”、“白露”、“秋水”的意象既點明了節令,表現出秋意的蕭瑟,又渲染出全詩朦朧迷離的情感氛圍,這種具有飛躍性與呼喚性的起興正是民謠語言詩化的早期形態,是中國文學借景抒情傳統的萌芽. 4、此詩采取重章疊句的形式,壹唱三嘆.詩人情感豐富,非反復詠嘆不能盡其誌意.由於在重復中變換個別詞語,寫出了白露從凝結為霜到融化為水而逐漸幹涸的過程,表現了時間的推移.而詩人又在這時間的推移之中,上下求索,排徊瞻望,章法的重疊也顯示了情感的逐層加深.。
9. 《詩經.蒹葭》的意境美蒹葭》是秦國的民歌,這是壹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壹個癡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
“蒹葭”是荻葦、蘆葦的合稱,皆水邊所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了壹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的心情。
“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在此處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本來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麽也沒有,可由於牽腸掛肚的思念,他似乎遙遙望見意中人就在水的那壹邊,於是想去追尋她,以期歡聚。“遡洄從之,道阻且長”,主人公沿著河岸向上遊走,去尋求意中人的蹤跡,但道路上障礙很多,很難走,且又迂曲遙遠。
“遡遊從之,宛在水中央”那就從水路遊著去尋找她嗎,但不論主人公怎麽遊,總到不了她的身邊,她仿佛就永遠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這幾句寫的是主人公的幻覺,眼前總是浮動著壹個迷離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陸行,還是水遊,總無法接近她,仿佛在繞著圓心轉圈子。
因而他兀自在水邊徘徊往復,神魂不安。這顯然勾勒的是壹幅朦朧的意境,描寫的是壹種癡迷的心情,使整個詩篇蒙上了壹片迷惘與感傷的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