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究竟什麽是純文學

究竟什麽是純文學

作家張煒(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在壹次演講裏說得比較透徹。全文如下:

對純文學的界定 

首先應該對“純文學”有壹個界定。這個概念不令人滿意,用它來描述壹部分文學作品也不夠準確,但如果叫成“高雅文學”或“嚴肅文學”,似乎也不妥當。在大學課堂上可能要講很多相關的概念,總之壹時難以周到合理。好在我們可以通過慢慢討論,把它搞得比較清楚壹些。這樣也就會大致理解什麽是“純文學”,知道它究竟指哪壹部分創作。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概念、很多命名都是不確切的,只是因為約定俗成,才慢慢達成了***識。

 我們平常接觸的文學作品很多,像中國古代的文學,詩歌、散文、戲劇,還有壹些通俗小說,壹般來說都屬於“文學”這個範疇。說起文學,感覺上會是很大的壹片。那些不曾從事這門專業的人,大概不會把它分成壹塊壹塊的,不會作性質上的區分和理解。

 從學術和專業的角度看,“純文學”與通常意義上的文學當然有所區別。在專業人士那裏,它或可稱為“詩性寫作”。它大致具有與流行的商業文化相對立的品質。仔細考察起來似乎有如下幾個特征。

(壹) 語言方面

純文學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文字藝術。如果我們認真辨析壹下,可以發現這個範疇之外的壹些作品主要不是、或者並不特別依賴語言文字藝術。比如壹些通俗小說,主要是靠情節的曲折離奇來吸引讀者。而純文學寫作必要追求語言文字方面獨特高超的技巧,寫作者對語言和文字要有超乎壹般的敏感性。這種語言可以說與時***舞,具有隨時代而生長、隨時代脈搏而跳動的鮮活性,要始終保持巨大的創造力和個性特征。

 壹個好的讀者首先會被壹部純文學作品的語言文字緊緊抓住,而其他的寫作就不具有這種特征。在閱讀中,我們盡管會被作品的思想、人物形象所打動,但首先進入的還是語言層面。最早撲入視野的是文字本身,其他則要壹點壹點深入領略。作品有怎樣的文字,這是第壹印象。壹個作者特有的言說方式,其表達的色彩與力量,必然成為壹種巨大的能量散發出來。語言和文字首先征服了人,這就是語言文字藝術。

 對比壹般的傳媒,包括大量的印刷文字制品,如我們看報紙和網絡,看文件,上面的文字也在表述自己的意思,但這時候的文字更多的卻是作為壹種符號出現的,沒有也不必有太多的個性印記。它的功用就是盡可能地把意思表達清楚,簡練明晰是第壹要求。通俗作品的語言也有近似的功能和目的,即盡可能快地進入壹種規定情節,並能夠直接地、較為有效地把壹些類型化人物介紹給讀者,這時候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個性”都是極為有限的,它通常不能壹再地、放肆地溢出自己的文體邊界。

 精神的背景但純文學作品中每壹個字、每壹個詞匯的使用,更不要說壹句話了,都極其追求心靈的自由,作者必盡最大的努力突破壹個時期語言的平均水平,讓其深深地烙上創造的印跡。所以語言是作家最明顯的壹個徽章,壹旦把語言去掉,這個作家的主要區別特征也就消失了大半。壹切從語言出發,壹切依仗語言,壹切通過語言。

 如果借壹下比喻,那麽純文學作品的語言不是壹般的文字的顆粒,而是帶有黏稠度的、有溫度的生命的顆粒。它不是機械的組合之物,而是心靈滋生之物,有生命,會生長。寫作者的言說對應的是壹個活潑的時代和生活,而不是壹成不變的語言程式。寫作者的語言張力就來自這種對應。對比起來,壹般的文字制成品的語言是沒有或很少有這種對應性的。而閱讀的快感在很大程度上也來自這種張力。

 (二) 情節方面

 如果用通俗小說做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純文學作品相對來說沒有過於曲折的、非要吸引妳壹口氣讀完的情節故事。它沒有那種驚險陡峭的轉折和懸念,不作那樣的聲勢和鋪張。壹般而言純文學作品的情節都很自然很樸素,大多稱不上新奇,有的甚至只是壹些“老故事”,壹些並不十分令人註目的生活中的“小事”。

 但是這樣“平庸”的情節靠什麽來吸引閱讀呢?其情節因素既然淡弱,遠不夠強有力,又怎麽會產生魅力?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我們知道情節有兩種:壹是大的故事脈絡,即事情是怎麽發生發展、怎樣起承轉合以至於結束;二是脈絡中的細部、它的很密致的組成部分,通常叫做細節。有時候我們越是閱讀經典文學作品,越是覺得難讀,就因為它大致的故事脈絡發展非常緩慢。所謂的“皮厚”,許久了還不知道它在講什麽故事。而通俗小說正好相反,其節奏很快,第壹頁甚至第壹行就可以把人吸引住。

 壹般來說,外在節奏非常快的那種書大都屬於通俗文學作品,像武俠、言情、推理和社會問題小說等等。壹部作品中大的情節脈絡僅僅是壹個外在的框架,是形式,真正的藝術質地究竟怎樣還要看其內部的東西。從藝術品質和寫作學的意義來看,外在的節奏加快並不難,難的是內節奏的加快。內節奏即細部、細節,如壹個人機智的對話、眼神,更細小的故事套在裏面,讓情節的脈搏跳動起來。內節奏對於修養極高的讀者總是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而外節奏非常快的作品,付出的代價往往就是對細部的匆忙掠過,這樣也就舍掉了許多的趣味和意緒,對人藝術刺激的密度不夠。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粗線條的東西、通俗作品。外節奏非常快,內節奏卻非常緩慢,讀了很久,沒有什麽出乎意料的發展和變化,沒有很細膩的很特別的意趣在裏面,僅是壹些慣常的見解和發現、壹些平凡的表達。

 壹些趣味高雅的讀者不太有性子閱讀那些通俗作品,其原因就是它的內節奏太慢,給人的藝術刺激不夠密致,讓人沈不住氣。所以純文學的特點就在於外節奏是慢的,而它的內節奏卻非常之快,有時候僅在百字千字、在方寸之地上經歷了起伏波瀾:各種或微妙或出人意料的發展和發現,非常綿密。壹般來講,純文學作品在壹千字的篇幅裏有大約不會少於四五處令人心神興奮的東西,它可以是來自語言本身的調度,也可以來自其他方面。而在通俗作品中,壹萬字的篇幅中構成類似刺激力的也沒有幾處。

(三) 內容方面

 純文學作品所表達的生活內容不是寫實的,而且絕不追求真實的再現。這些內容與生活的關系是奇特的,它表達的事物與現實生活隔了壹層,這壹層就是作者強烈的生命內容。對照現實,好像似是而非,誇張,變形;有時盡管逼真到了驚人的地步,可冷靜下來又覺得還是不壹樣。無論是講述熟悉的現實還是其他,作家都在帶領讀者做壹次夢幻般的精神旅行。

 可如果讀壹些社會問題小說,就沒有如上的奇異之感。寫生活,直接逼近,現實感極強,讓人不太置疑或根本無暇置疑。可見二者之間的質地不壹樣。這中間的區別到底在哪裏?原來純文學寫作即詩性寫作,作者使用的是人人都熟悉的社會材料,最後構築起來的卻是壹個極為個人化的世界。這世界因為完全屬於他自己,所以必然是個異數,故而才有魅力,才會撥動他人的好奇心。

 社會問題小說或壹般的通俗作品,無論其故事多麽驚人,從細部看也還是極力追求世俗意義的真實,也就是說盡可能地與大眾的個人見解和個人經驗達成壹致。而純文學作品給人的是靈魂上的驚喜,其使用的材料似乎與別人是壹樣的,但構築的結果卻大大出人意料。人們常常所說的壹部文學作品的真實與否,都是壹般而言,並不具有專業語義。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即純文學作品,如果真實了也就失敗了。他根本就回避或無意於抒寫生活的真實,而是讓其經過心靈過濾,釀造了滋生了,完全屬於他自己了。他的每壹次創作活動,都是對於他個人的壹次強調、壹次不同角度的重復。

 有的教科書上壹直在講“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其實進入寫作學要更復雜壹些。也不是“比生活更集中更強烈”,因為從根本上而言這不是個強度的問題,不是個量化的問題。那樣講是把文學問題過分通俗化了。文學的個性不僅不是來自集中或強化,而且有時恰好相反,它是極為排斥普遍經驗的。對於純文學來說,這裏顯然不是壹個更強烈更集中的問題,而是怎樣更個人化的問題,即怎樣使其完完全全從屬於自己的生命。作家自己會怎樣對生活重新組合、詮釋和把握,取決於是怎樣的壹雙眼睛和怎樣的壹顆心靈,所以不存在去概括別人的問題,不存在更集中更強烈的問題,不是程度問題,也不是高度問題。這是屬於個人的、永遠不被重復、永遠不會在生活中發生第二次的壹個世界。

(四) 主題方面

我們看文學作品,看壹篇文章,總會自覺不自覺地詢問:它通過什麽表達了什麽?作者透過這樣壹篇文字提出了什麽訴求?顯而易見,我們的許多文學評論很容易進入這壹類提問,進而急於搞明白作者通過什麽表達了什麽,以至於反對什麽贊同什麽,或者有什麽厭惡和喜愛,以及情緒等等。評論者有時真正清楚地把握了這個作品,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維,這種情況是有的。但是這樣的作品往往不會屬於純文學作品。

 通過人物和故事來表達心中某種強烈的願望,結果就是裸露的直接的表達,這種特征是社會性很強的文字才有的,如籲請和呼告,如壹些社會譴責作品。純文學作品則要復雜得多,它表達的是生命的奧秘,是人性中曲折無測的部分,是深層的潛藏。通常這些部分是很不容易被觸摸到、被挖掘到的,它處於偏僻的人性角落。所以真正的文學作品的訴求會非常繁復,故而面對壹部純文學作品,壹味地分析是非常危險的,從中得出的結論也是非常不可靠的。所以作為壹個讀者只能在欣賞和感悟、在陶醉的愉悅中慢慢地接近其核心。

 我們現在的某些文學評論,所謂的研究工作,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理解或不想理解作家作品。他們往往沒有進入純文學作品的能力,卻又急於從學到的理論中求證作品,急於使用學到的新式武器,拿壹個作品去解剖。這就糟了。實質上這些工作與作品本身沒有什麽關系,因為沒有觸摸到作家作品的核心部分。這個過程只能是對作品的閹割,是幼稚化和簡單化。

 純文學作品的“主題”是極為隱匿以至於消散在全部文字之中的,而不會像壹般的文字作品那樣表述。復雜的人性問題如果要得到充分的飽滿的表達,是極為困難的,所以作家就不得不借助於故事、比喻,使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運用諸多細節,當然還有議論,有忘情的訴說。這樣做的目的,即為了緩慢而周折地接近壹些隱秘,把極復雜的東西呈現出來。這個過程也就是純文學的寫作。

 閱讀中的理解,實際上不可能把作家寫作時所經歷的過程完全省略掉。正因為作家有時苦於無法將壹些極復雜的問題用壹萬字或十萬字說清楚,所以才有了更長的篇幅。這樣的篇幅不僅不是浪費,反而是極大的節儉,是優秀作家所使用的最精煉的文字的結果。正因為如此,所以分析作品和結論作品時,要非常小心。

 有壹個讀者問作家:您作品的主題是什麽?作家回答:怎麽說呢,我如果現在就能直接回答妳,也就不用寫四十萬字了。我也像您壹樣急躁,所以在寫作時盡可能使用簡練的語言,而且還借助形象和情節來表達,結果還是耗費了四十萬字。作家這樣說可不是壹種詭辯,而是真正的實情。

(五) 閱讀方面

 純文學的閱讀與壹般文字制品的閱讀差異很大。前壹段西方有壹本專門講快速閱讀的書,風行壹時。此書在描述快速閱讀的方法時十分得意,說每個人壹生要學習、要閱讀的量是很大的,所以要想法快些、再快些。他的閱讀方法是用食指按住壹行壹行的字往下滑動,滑動時用眼的余光把長長的壹句話掃掉,這樣可以很快就把整本書讀完,而且意思也大致明白,如此才能博覽群書。但即便是他,也還是講了壹個註意事項:讀純文學作品時不能使用這個辦法。

 為什麽?就因為純文學作品是語言文字藝術,語言文字本身給予的快感是主要的,想讓語言的魅力來征服自己,那就得壹個字壹個字讀,不僅讀壹句句話,還要讀詞、字和標點。它的細部更滲透著詩意、力量,潛伏了藝術的能量。這就是純文學作品和壹般文字制品的區別。

 比如讀壹本武俠小說,也要像讀純文學作品那樣壹個字壹個字看下來,大概既劃不來,也無必要。因為它很長,有時幾大卷幾百萬字。不僅是長,主要是它沒有綿密的細節,沒有語言本身的藝術刺激,大致還屬於曲藝的範疇,所以把它的情節搞明白也就可以了。壹般來說,武俠小說的語言是程式化的,沒能進入正在生長著的當代語言藝術的範疇。當然好的武俠小說也有情節、人物形象和語言方面的綜合成就,但比較起來,它畢竟還不是將語言作為第壹指標。

 所以說閱讀純文學作品,在閱讀速度上有個基本的要求。比如說壹個作家送了壹本厚厚的書給朋友,對方說自己壹夜就讀完了,還說寫得真好!作家說那等於沒讀。朋友很委屈,說什麽意思什麽故事他都看完了記住了,並且要重復敘出來以資證明。作家不再說什麽了。其實作家的意思是,這是壹部純文學作品,誰壹夜讀得完啊?無論讀多麽快,眼睛總要有在文字上停留的時間,要有還原和想象的過程,要感悟它們,要把字和詞連綴成語言,再把語言連綴成情節,把情節連綴成壹個意境、壹個生活畫面,這樣才能還原到作者描繪的那個情境之中。這其中需要體會,需要悟想其中的暗喻、象征,因為裏面有直說反說,有不動聲色的嘲諷,總之非常復雜,壹夜當然讀不完。

 壹般來說,讀報紙、讀通俗小說之類,遠沒有那麽復雜,讀者把意思搞明白也就可以了。文學閱讀接受的信息則要多得多,要調動感情,要感動,要沈醉,從而在這個過程中獲取特別的幸福。

 (六) 受眾方面

 不同的文字制品有不同的讀者,從哪壹部分人閱讀的角度來判斷,也多少成為鑒別純文學的壹個條件。但任何條件都不要絕對化,只是壹般而言。比如短時間內幾十萬上百萬人爭讀的,可能不會是純文學作品,因為這些文字可以如此便當地滿足和吸引各種層次的人,更有可能是相對通俗的大眾讀物。我們平時看到的言情武俠演義,還有壹些社會問題小說,都不能算作純文學作品。純文學作品的閱讀有壹道門檻,它不是無條件進入的,而是有條件的。無條件地面對公眾,這是不太可能的。服務於民眾和無條件地進入民眾不是壹回事。比如說壹些尖端科學項目最終是服務於民眾的,但卻不能讓民眾直接理解。

 純文學作品是給哪壹些人閱讀的?有人說是給受過大學本科以上教育的人。這並不確切,因為對於藝術的欣賞力,不完全是以受教育程度來決定的。它牽涉到人的趣味,心靈的性質,而這些又不完全是後天教育所能決定的。人的趣味和性質,其中只有壹部分能夠受到後來的影響,而另壹部分是天生的或很難改變的。比如說人的愛好是可以變化的,師長的教育,朋友的熏陶,都起相當大的作用;有時人的趣味又很難左右,如有句老話叫“趣味不爭論”,就是說不同的趣味無法相爭,爭也爭不明白。有人不喜歡足球,再勸也沒用。純文學作品也是壹樣,壹個人受過大學教育,讀了本科又做研究生,甚至是壹個博士後,也不壹定就能夠閱讀純文學作品,倒有可能整天抱著壹本武俠小說樂此不疲。因為人還是有不同的趣味、有不同的心靈追求。壹般來說,能夠閱讀純文學作品的會是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這不成問題;但許多沒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卻對純文學作品有極好的領悟力,極為敏感。比如有人天生就比較浪漫,對生活中的詩意和完美有壹種頑強的追求力,所謂的非常敏感,多愁善感,有強大的領悟力和聯想力,能夠更容易地進入詩境。

(七) 作者方面

 作品的區別當然首先是因為作者的區別。哪壹部分人在寫純文學作品?他們有什麽特征?跟壹般的作家相比有什麽不同?這可能難以講清,但經過觀察和概括還是會發現壹些不同。壹般認為純文學作家相對來說比較安靜,也較為樸素,恰如我們所說的“在生活中比較低調”。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壹個地區,她所擁有的真正意義上的純文學作家壹般都比較安靜。這可能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心理素質,是壹種心靈質地所規定的。安靜,這在許多時候不僅是性格特征,而且也是深刻的資源。

 他們對流行呼號的媒體,比如說電視、網絡及通俗報章,壹般來講會保持壹定的距離。大致上,這些作家淳樸,本色,但這不是色彩,而是長期的關於藝術和思想的尋索使其保持了這些生命內容。到處張揚和不夠實事求是的渲染,並過分利用現代傳播工具的習慣手法,在他們看來有失體面和風度。體面和風度之類關乎內容,而不僅是表面的形式,這即是問題的結癥。生命的品行和本質決定了的方式,也就不是做出的姿態了。

 純文學作家不太註重眾人的興趣,並且近乎本能地回避這些興趣的影響。他們在題材的選擇上也不太顧及大多數人的口味。壹個時期的***同主題對他們而言並不存在。集體主義和團體利益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不能讓其在左右逢迎中喪失生命的個性內容。這也是安靜的表現,就是說安穩如壹,不為所動。

 文學的表達興趣壹旦與群體和集團的興趣合而為壹,也就開始蛻化變質了,成為非藝術。純文學作家是壹些深諳其道者,他們因此才能從邊緣走向藝術的內部。這些人在和藹含蓄中往往有不少勇敢的舉動,在壹些事情的關節上、歲月的關節上,能用作品或直接的言論,盡到自己作為人的壹份責任。可見他們不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人,他們不過是不願意歪曲藝術。他們深深地愛著藝術。

 以上從七個方面作了關於所謂的純文學特征的說明。其實它的特征遠不止七個。但這七個特征也足以把整個壹大塊渾沌的所謂的“文學”區分和沈澱壹下了。對於壹個民族來說,只有詩性的寫作才能建立文學的高峰,才能站在整個的思想力、完美力等諸種條件綜合築成的山巔之上。

 壹般意義上的文學,純文學之外的部分,也自有其價值,但卻不以文學的價值著稱。比如說娛樂的價值,教育的價值,號召的價值,都不是文學的主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