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別時容易見時難”“相見時難別亦難”分別是()

別時容易見時難”“相見時難別亦難”分別是()

無 題

作者:李商隱

原 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 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象淚壹樣的蠟油才能滴幹.

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壹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註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願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

無題”作詩的標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會結束.

3.淚始幹: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裏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雲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這裏比喻青春年華.

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6.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賞析: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壹首寄情詩.整首

詩的內容圍繞著第壹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

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雕謝的春花那樣沒了

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

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壹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

句中的設想:但願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

浪淘沙①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②

春意闌珊.③

羅衾不耐五更寒.④

夢裏不知身是客,⑤

壹晌貪歡.⑥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註釋

①此詞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

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

此調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浪淘沙漫》,是別格.②潺潺:形容雨聲.

③闌珊:衰殘.壹作“將闌”.④羅衾(音親):綢被子.不耐:受不了.

壹作“不暖”.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⑥壹晌(音賞):壹

會兒,片刻.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品評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後事;忘卻身份,壹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淒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後,實際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薩蠻》詞有句:“故

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所寫情事與此差同.但《菩薩蠻》寫得直率,此詞則婉轉曲折.詞中的自然環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作“莫憑

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 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與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於人世.“天上人間”句,

頗感迷離恍惚,眾說紛紜.其實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天上人間”,本是壹個專屬名詞,並非天上與人間並列.李煜用在這裏,似指自已的最後歸宿.應當指出,李煜詞的抒情特色,就是善

於從生活實感出發,抒寫自已人生經歷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凈,含蓄深沈.這對抒情詩來說,原是不假外求的最為本色的東西.因此他的詞無論傷春傷別,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哀感動人.同時,李煜又善於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

度的藝術概括力結合起來.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詞中很少作帝王家語,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訴說自已的不幸和哀苦.這些詞就具有了可與人們感情上相互溝通、喚起***鳴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如此,此詞

亦復如此.即以“別時容易見時難”而言,便是人們在生活中通常會經歷到是壹種人生體驗.與其說它是帝王之傷別,無寧說它概括了離別中的人們的普遍遭遇.李煜詞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短字少,然包孕極富,寄慨極深,沒

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