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詠物宴飲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嫩綠的竹子有壹半還包著筍殼,新長的枝梢剛伸出墻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書上,使人感到光線暗下來。竹影移過酒樽也覺得清涼。
竹經雨洗顯得秀麗而潔凈,微風吹來,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殘,壹定可以看到它長到拂雲之高。
賞析這是杜甫赴好友嚴武家宴飲時同題之作。嚴武素與杜甫友善,字季鷹,華州華陰人,雖武夫,亦能詩,全唐詩中錄存六首。他性豪爽,讀書不甚究其義。八歲時,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其父屢禁其習武。後以蔭調太原府參軍,累遷殿中侍禦史。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諫議大夫。至德後,歷劍南節度使,再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進檢校吏部尚書,封鄭國公。與杜甫最友善,鎮劍南時,甫因避亂往依之。
全詩清新雅致,風格與作者壹貫詩風有異。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描寫了新發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筍蓬勃生長的典型過程。竹生長是看不見的,作者化靜為動,用“含”,“出”把竹的生長過程寫活了。
“色侵書帙晚”,竹的顏色綠得逼妳的眼,綠色映照在書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來,“陰過酒樽涼”,竹影搖曳,竹色青蔥,晃動的竹影移過酒器,顯得更加清涼了。頷聯選取竹“色”給人的感受,讓我們仿佛置身於竹蔭中,品著清涼的美酒。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細細的春雨把竹洗得壹塵不染,微微的春風送來縷縷竹的清香。頸聯繼續從視覺和嗅覺來感觸竹。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尾聯作者展開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經伸入雲端,輕輕的拂動著。
賞析二松、竹、梅,歷來為人喜愛,稱為“歲寒三友”。竹的品性也為人稱道。歷來詠竹之作,十分豐富。杜甫的《嚴鄭公宅同詠竹》,以“竹”為吟詠對象,托物言誌,耐人尋味。詩的開篇即寫竹的新嫩和勃發的生機。竹的壹半還包著筍殼,枝梢才伸出墻頭,寥寥幾字,寫出了“新竹”的特點。接著在頷聯突出竹的“色”和“陰”,轉換了描寫的角度,這裏是從視覺和嗅覺來寫的。窗外那翠綠的顏色似乎使室內的“書帙”都浸潤其中,“侵”字把竹影的漸漸擴大之勢寫得鮮活可人,富有動感!而書酒相伴,本是愜意之事,再加上竹影移過,那桌上的酒樽也覺得清涼宜人!竹的可愛之態,躍然紙上!陸遊寫竹:“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新竹》)杜甫這兩句,與陸遊異曲同工。如果說,前兩聯,從視覺的角度寫竹,那麽頸聯詩人轉而寫竹的清香之氣,又是從嗅覺的角度描摹了。經雨洗濯的綠竹顯得更加秀麗而潔凈,微風過處,送來縷縷的竹的清香,沁人心脾,身居如此環境,真有欣然忘食、樂而忘憂之感了。以上三聯從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竹的品性,氣完意足。最後壹聯,作者順勢壹點:“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人們只有真心愛竹、護竹,不去“剪伐”,摧殘可愛的新竹,它壹定會自然生長到拂雲之高!
竹品,即人格。詩人反復狀寫竹的可愛,意在突出心中所達之意:尊重天性,順應物性之自然;或者呼籲統治者要呵護人才,而不要隨意摧殘人才;或者以竹自況,期待朝廷能提攜自己,使自己能“致君堯舜上”,能為治國平天下奉獻綿薄之力……
創作背景這是杜甫赴好友嚴武家宴飲時同題之作。嚴武素與杜甫友善,字季鷹,華州華陰人,雖武夫,亦能詩,全唐詩中錄存六首。他性豪爽,讀書不甚究其義。至德後,歷劍南節度使,再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進檢校吏部尚書,封鄭國公。鎮劍南時,甫因避亂往依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杜甫
西風稍急喧窗竹,停又續,膩臉懸雙玉。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奈南墻冷落,竹煙槐雨。 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葉落根偏固,心虛節更高。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 玉樹猶難伸,壓倒千竿竹。 性孤高似柏,阿嬌金屋。 潤逼琴絲,寒侵枕障,蟲網吹黏簾竹。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