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作者:張玉娘 朝代:宋
曉糝浦玉泛瓊漿,臂結紅絲暗自傷。莫漫相逢宜楚節,獨婁清夢隔瀟湘。
端午
作者:胡仲弓 朝代:宋
畫舸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鬥時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
端午
作者:陳宓 朝代:宋
雨淬菖蒲劍,雲榮角黍絲。光陰驚老大,節物媚童兒。讒口千年恨,懷賢壹日思。蘭蒿無好醜,采系用逄時。
端午
作者:蒲壽宬 朝代:宋
鬢符腰艾去紛紛,荷葉荷花匝水濱。思遠樓前雖有曲,若邪溪畔豈無人。莫將楚恨悲兒女,聊把騷章托鬼神。濁酒滿壺漁父笑,江邊鷗鷺正相親。
端午
作者:丘葵 朝代:宋
世亂逢端午,淒涼吊古心。空存蒲長綠,不見黍包金。蛇壑橫人骨,鰲江絕古音。追思前日事,愁比海波深。
2.文學書中描寫年味的美文故鄉的年味
時間在地球的自轉中壹天天溜走,不知不覺間年越來越近了。可我卻毫無感覺,聞不到壹點年的味道,只因沈重的生存壓力把我壓得都成了機器人,對身邊壹切似乎毫無感覺。只有看到路上拖著大包小包行色匆匆的路人,我才猛然想起快過年了,也是時候回家和親人團圓了。但回家過年路途之艱辛又令我望而生畏,這不是說我所在的城市離故鄉有多遙遠,而是回家過年坐車人潮之擁擠和那價格直線上升的車票令我卻步。
炮竹聲聲除舊歲,在故鄉;炮竹聲成了除舊迎新的零界點。在我的味覺裏,那濃濃的炮竹味就是故鄉的年味!每年除夕零時壹過,那迎接新年的鞭炮聲就會陸續響起,壹直持續到天亮。聽著炮竹聲;聞著炮竹香;踏著除舊迎新的步伐,記得年幼時調皮的我,總會在天剛剛之時就起來四處亂跳。跟著撿回來壹大堆未被燒著的炮仔,然後興致勃勃地用自己自做的炮槍玩了起來!此玩法在今天的我看來,那是拿自己的小命在開玩笑,想著,想著,我不更倒抽壹口冷氣,幸虧當時老天爺保佑——而當時年幼的我卻玩得不亦樂乎。
年幼時的我喜歡過年,不僅僅是過年有炮竹味。更重要的是過年還有新衣服穿和壓歲錢拿,在那個經濟並不寬裕的年代,壹套新衣服;壹塊幾毛的壓歲錢;對我來說是如此的泥足珍貴。聞著身上新衣服味;手中壓歲錢的錢味,這也是我感知中的年味吧!年後雖然大部分壓歲錢都上交父母,自己只能留下壹小點,但嘴饞的我總是折磨著到底是喝健力寶還是菠蘿啤?所以;年味除了新衣服和壓歲錢,剩下的的就是零食味了。
故鄉的年味,除了每家每戶門前紅彤彤的鞭炮紙外,還有就是新帖上去的春聯。每壹家的春聯內容都或明或暗地透露了主人對來年的心思又或期待!曾幾何時那彰顯民權的春聯也被賦予某種政治色彩,某某萬歲;忠於某某;永遠跟某某走等等內容,成了那年頭故鄉春聯的年味。春聯內容的演變過程折射了國家由階級鬥爭轉向以經濟建設的過程,春聯內容的演變過程同時更是國家尊重民權的壹個縮影。國家每進步壹小步,對個體公民而然那是進步壹大步!期待故鄉的年味不僅僅只有鞭炮味和春聯味,而更多的是民主味!
回不回家過年呀?我心情甚為糾結,在這萬物都在漲唯有工資低的年代。壹年到頭辛辛苦苦下來掙了幾個錢,除了平日孝敬各路“神仙”外,快到年關還要給鐵老大打劫壹筆後,所剩已無幾。唉!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我收拾行李擠進滾滾的回家人潮,此刻;故鄉越來越近了,年;越來越近了,故鄉的年味更越來越近了!(魯舍)
3.家鄉的年味連寫10篇家鄉的年味連寫10篇家鄉的年味我隨父母離家進城快十年了,今年回家鄉過年了。
家鄉那濃郁的年味還壹直讓我難以忘懷。大年三十早上,爸爸正在貼春聯。
農村的春聯大部分是村裏人寫的,聞著壹股墨香味,對聯的內容有的隨口即興傳創作的,現在城裏的春聯,多是印刷廠成批印出來的,貼在門上,雖也好看,卻總覺得少了點年味,而且千篇壹律,沒有特點。上午,我、爸爸、爺爺全家壹起去祭祖,走過泥濘的田埂,我們終於到了,我們壹起為祖先燒錢、磕頭,爸爸對我說:“兒子,以後妳不論到了哪裏,妳都壹定要每年回來祭祖。”
我不太明白爸爸的話,但我覺得爸爸想讓我不論怎麽出人頭地,都不能忘了祖先,忘了自己的根。晚上,我看見廚房有好多菜,我便問奶奶:“奶奶,妳為什麽要做那麽多菜?吃幾天也吃不完呀?”奶奶笑道:“因為有壹個習俗,在大年初壹到初三都不能用刀,只有三十晚上把所以菜燒好,而且放的炮竹,還有家裏的衛生必須過了初三送完年才能打掃出去。”
我點了點頭,不壹會酒香味,蒸饅頭味,餃子味彌漫在各家各戶,家鄉的年味真獨特。還有我更喜歡的是在老家,壹進臘月,就開始響起劈劈啪啪的鞭炮聲。
左鄰右舍的娃娃,手裏拿著二踢腳、麻雷子、摔炮、拉炮,變著花樣放,高壹聲,低壹聲,妳張開鼻子,便能聞到淡淡的硝煙味。隨著煙味越來越濃,年也就越來越近了,特別是除夕夜,那鞭炮幾乎要響上壹夜,鞭炮味壹直要延續到正月十五後才慢慢散去。
說也是,“爆竹聲中壹歲除”,沒有鞭炮味,這還叫過年嗎?原來,父母不辭辛苦,攜家帶口,回家鄉過年,不為別的,就是想重溫壹下那久違的年味。其實,城裏也不是沒有年味。
那鋪天蓋地的年貨廣告,張燈結彩的高大建築,精彩紛呈的春節晚會,收到的成堆賀卡,打爆的拜年電話,成千上萬條的拜年短信,五花八門的電子郵件,酒店裏豐盛的年夜飯,還有滿大街的紅男綠女,不都是年味嗎?可是我>家鄉的年味 周俊泓 900字魂縈夢繞,日思夜想的還是家鄉的年味。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小學五(8)班周俊泓地址:上海市松江區谷陽北路1355號郵政編碼:20162>家鄉的年味 周俊泓 900字濃濃的年味,濃濃的鄉情作文_500字濃濃的年味,濃濃的鄉情"易氏家族,子孫盛昌。
欣逢盛世,誌氣昂揚。壬辰孟月,殺豬宰羊。
同族兄弟,歡聚壹堂。爾燉牛筋,吾灌羊腸。
六歲孩童,且舞且唱。甲歲老翁,亦入其場。
把酒言歡,不勝歡暢。子子孫孫,福祿綿長"(這是昨天大年初三村裏聚餐時,家族的壹位老隊長提筆寫的詩句!很有意義,所以我記下來了 ) 昨天 又是壹個熱鬧的日子,LG村裏人統壹制定大聚餐!意義慶祝2012春節第二屆兄弟團圓節。
我作為下鄧村的媳婦,回家做拍客,呵呵!記得去年也是大年初三,殺牛殺羊成功舉辦了第壹屆!回憶起來是非常熱鬧的,村裏人還舉行了很多活動,打籃球比賽,氣排球比賽,象棋比賽,乒乓球比賽,拔河比賽等好多,可是今年節前都是毛毛細雨,無法進行了。雖然今年少了這些活動,但另請了舞龍舞獅和粵劇來村裏表演!這個春節也是別樣熱鬧!嘿嘿,跟我看看鏡頭感受那份快樂吧! 昨天天公很作美。
起來天氣晴朗,陽光也出來了,好天氣給人們帶來了很好心情!回到村口,大榕樹上掛上了壹串串紅燈籠!紅紅燈籠掛出濃濃“年味兒”!家鄉的年味作文_500字 盼望著,盼望著,年的腳步聲近了,學校也開始放假了。今年我們到奶奶家過年的,那裏的年味可濃了,家家戶戶都掛紅燈籠,貼春聯,置辦年貨,買新衣服,買爆竹煙花……,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這年貨是要提前置辦的,在年前十幾天家家戶戶就忙活開了,蒸饅頭、做糕點、做粿、做豆腐……奶奶也忙著為過年做各種準備,爺爺奶奶家的壹只年豬有三百來斤重,爺爺請來師傅幫忙宰殺。 走在街上,到處壹片喜慶的景象,行人個個興高采烈,路邊的商店也十分熱鬧,還有人拎著大包小包急匆匆地趕回家過年。
除夕這壹天,每家最忙,壹大早,各家都在忙著炒菜,因為今天要給祖先燒紙,以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又忙著貼春聯、福字,壹般中午前壹定要做好的。
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壹堂,吃著各式各樣的美味佳肴,品著美酒,互相幹杯,說著吉祥祝福的話語,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接著放鞭炮、煙花,夜空在鞭炮與煙花的交織中變成了壹個絢爛的大花園,看著這些美麗的煙花,我在院中手舞足蹈,爺爺和奶奶都樂了。
到了八點,大家開始看春晚的節目,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還給我和小弟弟準備了紅包,說這是壓歲錢。 啊!家鄉的年味是團聚的、是溫馨的、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年味!年味兒作文_700字 過了臘八,年味兒就重起來了。
家家戶戶都開始置辦起了年貨:新衣服,爆竹,對聯……大夥兒都忙得不亦樂乎。小孩子最盼著過年了,不僅能穿上新衣服,拿上紅包,更讓他們感到興奮的是,在新年裏,無論怎麽皮,怎麽鬧,爸媽都不會責怪,都能挨到年後壹並盤算。
還沒到年三十兒,大街上就充滿了年味兒——大紅燈籠掛滿了街市,店門上貼著喜氣的春聯與倒福,走進壹家,裏面還掛著充滿年味兒的。
4.家鄉的年味閱讀答案7.解析此題考查對文段內容的概括。題幹中給出了第③段和第⑦段的年味,根據④⑤⑥三段的內容分別進行概括即可。
答案:酒香味 蒸饅頭味 餃子味
8.解析此題考查對詞語含義的理解。結合語境,根據詞語所處語句及前後句子的內容、含意來推斷詞義。
答案:(1)新蒸饅頭味很濃。
(2)剁餡的聲音和肉餡的香味,芝麻香油的味道,蔥、姜、蒜的辛辣味相互配合,寫出了年味的濃郁。
9.解析此題考查對語段作用的理解。結尾段壹般畫龍點睛、突出中心。答案:不能刪去。城市的年味和家鄉的年味形成對比,突出“我”對家鄉的懷念,深化中心。
10.解析此題考查對作者情感的把握。結合文章的年味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答案: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懷念,對家鄉的人、家鄉民俗的喜愛之情。
11.解析此題考查語言運用的能力。根據自己對年味的理解,運用壹種修辭手法寫壹段話表達出年味。
答案(示例):什麽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歡樂氣氛,年味就是孝敬長輩的壹杯濃酒,年味就是觀看春晚的歡聲笑語,年味就是張貼春聯的吉慶有余。
5.關於過年的詩詞《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已酉新正》(明)葉颙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癸已除夕偶成》(清)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壹星如月看多時。
《鳳城新年辭》(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壹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壹部,五更歡笑拜新年。《春節看花市》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鬥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壹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 玉樓春》(宋)毛滂 壹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
除夜 唐白居易 薄晚支頤坐,中宵枕臂眠。壹從身去國,再見日周天。
老度江南歲,春拋渭北田。潯陽來早晚,明日是三年。
除夜 唐白居易 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老添新甲子,病減舊容輝。
鄉國仍留念,功名已息機。明朝四十九,應轉悟前非。
除夜 唐曹松 殘臘即又盡,東風應漸聞。壹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燎暗傾時鬥,春通綻處芬。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堯君。
江外除夜 唐曹松 千門庭燎照樓臺,總為年光催。 半夜臘因風卷去,五更春被角吹來。
寧無好鳥思花發,應有遊魚待凍開。 不是多岐漸平穩,誰能呼酒祝昭回。
除夜 唐成彥雄 銅龍看卻送春來,莫惜顛狂酒百杯。 吟鬢就中專擬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除夜有懷 唐杜審言 故節當歌守,新年把燭迎。冬氛戀虬箭,春色候雞鳴。
興盡聞壺覆,宵闌見鬥橫。還將萬億壽,更謁九重城。
除夜 唐方幹 玉漏斯須即達晨,四時吹轉任風輪。 寒燈短燼方燒臘,畫角殘聲已報春。
明日便為經歲客,昨朝猶是少年人。 新正定數隨年減,浮世惟應百遍新。
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裏,愁鬢明朝又壹年。
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裏相思壹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除夜 唐李世民 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除夜 唐尚顏 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坐到四更後,身添壹歲來。
魚燈延臘火,獸炭化春灰。青帝今應老,迎新見幾回。
歲除夜 唐羅隱 官歷行將盡,村醪強自傾。厭寒思暖律,畏老惜殘更。
歲月已如此,寇戎猶未平。兒童不諳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有懷 唐孟浩然 五更鐘漏欲相催,四氣推遷往復回。 帳裏殘燈才去焰,爐中香氣盡成灰。
漸看春逼芙蓉枕,頓覺寒銷竹葉杯。 守歲家家應未臥,相思那得夢魂來。
除夜 唐徐鉉 寒燈耿耿漏遲遲,送故迎新了不欺。 往事並隨殘歷日,春風寧識舊容儀。
預慚歲酒難先飲,更對鄉儺羨小兒。 吟罷明朝贈知己,便須題作去年詩。
除夜作 唐薛能 和吹度穹旻,虛徐接建寅。不辭加壹歲,唯喜到三春。
燎照雲煙好,幡懸井邑新。禎祥應北極,調燮驗平津。
樹欲含遲日,山將退舊塵。蘭萎殘此夜,竹爆和諸鄰。
祝壽思明聖,驅儺看鬼神。團圓多少輩,眠寢獨勞筋。
茜旆猶雙節,雕盤又五辛。何當平賊後,歸作自由身。
故鄉除夜 唐周弘亮 三百六十日雲終,故鄉還與異鄉同。 非唯律變情堪恨,抑亦才疏命未通。
何處夜歌銷臘酒,誰家高燭候春風。 詩成始欲吟將看,早是去年牽課中。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懼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