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甫至龍安微雨
宋代:王安石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
除卻春風沙際綠,壹如看汝過江時。
譯文
野外的煙氣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傷,淚水浸濕了衣領我都渾然不知。
沒有了春風河岸的蘆葦依舊碧綠,就好像我當初送妳過江的時候壹樣。
註釋
和甫:王安石弟王安禮。龍安:即龍安津,在江寧城西二十裏。吳氏女子:王安石的長女,吳安持的妻子。古時女子出嫁後,從夫姓,稱某氏。
助人悲:人本已傷別,煙雨荒涼更加重這種悲傷。
春風沙際綠:春風吹拂,沙邊草青。
壹如:壹切都像。汝:吳氏女子。
賞析
王安石是壹位大政治家,也是壹位有豐富感情和平凡心的平常人。他這首借送弟兼寄女兒的詩,充分表現了壹個兄長、壹個父親對親人的深厚感情。這首詩實是寫給女兒的,是為了送弟的緣故,來到龍安江邊,觸景生情,想起女兒出嫁時的復雜心情,不由得再次淚下沾衣。封建社會女子出嫁後,與父母的關系就疏遠了,骨肉分別,給父親的心靈是個不小的打擊,但孩子的家庭幸福又是父母所期盼的,因而分別時心情十分矛盾復雜。在封建社會的傳統文化背景下,很少有父親如此真實地表露對女兒出嫁的種種無可名狀的心態,王安石卻深切真實地寫出了壹個平凡的父親的心情。
詩的前兩句說來到江邊送弟,同樣的荒煙涼雨,同樣的骨肉分離,這種場面又壹次經歷,怎不讓人淚下沾衣。詩人說“淚下”而又“不自知”,正寫出了站在江邊遙望親人遠去時癡凝的神態,其中感情深厚沈郁。後兩句說,除了春風吹綠了沙灘這壹點與當年不同,壹切都和當年送妳出嫁時是壹樣的讓人傷感。而“除卻”壹句又特巧妙,把春來草綠、淒迷傷情的景色特點反而加強了,風物壹如往日,而今親人卻各自東西,心裏必會傷懷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