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生命的說課稿

生命的說課稿

 作為壹名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麽妳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生命的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命的說課稿1

  壹、說教材

 《生命的起源》是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7單元第21章第1節的內容,屬“課程標準”十大壹級主題之壹——生物多樣性的相關內容。本章教學內容從生命起源開始,到生物進化,最後關註人類自身的起源和發展。《生命的起源》是本章的第壹節,也是生物進化的歷史起點,主要介紹了生物的起源的過程,為後面繼續學習生物進化的歷程和生物進化的原因起到理論支持的作用。

  二、說學情

 “盤古開天地”“腐草化螢”“女媧造人”“創世紀”等神話或宗教故事等都涉及生命的起源問題,學生應該能從多個方面獲得壹些信息,但這些信息往往有所偏頗、失之科學,因本節內容涉及的年代久遠,學生不能獲得直接的感性認識,所以難以理解原始大氣與現今大氣的成分差異,以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能量來源等知識。鑒於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圖片、文本等資料,並準備多媒體素材,讓學生逐步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

  三、說教學目標

 1、比較並區別神創論、自然發生論、生生論、宇宙生命論和化學進化論等有關生命起源的主要觀點;描述化學進化的過程。

 2、通過分析本節課的幾個重要實驗,提高實驗分析的能力。

 3、通過對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討,形成敢於質疑的科學品質。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目標的要求,雷迪實驗和巴斯德實驗、化學進化過程和米勒實驗為本節重點內容,而原始地球條件下的化學進化過程為本節課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以及學生的情況,我運用情境創設、互動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比較法。充分利用圖片和視頻展示化學進化的過程,給學生創設壹定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活動導入:讓學生簡述課前搜集到的有關生命發生的神話故事。學生通過課前的資料搜集,能說出“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創世紀”等神話傳說或宗教故事,我及時對學生的描述給予鼓勵性評價,隨後追問:妳們認同神創論的觀點嗎?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從而引出課題——生命的起源。通過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意識到神創論觀點的錯誤之處。

 2、新課展開

 這壹部分將分為如下三個環節:

 環節壹:自然發生論

 教師通過多媒體簡單向學生講述自然發生論的主要觀點:生命是從無生命物質自然發生的,如“腐草化螢”“腐肉生蛆”等。

 環節二:生生論

 給學生播放巴斯德鵝頸瓶的實驗視頻,同時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如下問題:

 (1)最終是誰通過實驗證明“腐肉中的微生物也不是來自肉塊本身,而是來自微生物的”?

 (2)鵝頸瓶實驗徹底否定了自然發生論,確立了生生論。生生論的主要觀點是什麽?

 通過該環節,讓學生對巴斯德的實驗有清晰地認識,並且明確生生論的主要觀點:生物只能來自生物,不能由非生命物質隨時自發地產生。

 之後設疑:為什麽說生生論沒有解決生命起源的問題?從而引出第三個環節。

 環節三:化學進化論

 首先簡單介紹宇宙生命論的主要觀點:認為生命是來自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間。之後講述化學進化論的觀點: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漫長的化學進化過程逐漸演變而來的。為了讓學生進壹步理解該觀點,我會播放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動畫,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化學進化過程的三個階段。當學生對化學進化的過程有了感性認識之後,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每個階段的發生場所、條件以及生成物質。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結合板畫補充講解化學進化過程示意圖。

 這樣,通過直觀演示動畫、小組討論以及畫示意圖,化抽象為直觀形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從而突破本節課難點。

 繼續設疑:在原始地球條件下能夠形成有機小分子嗎?從而引出米勒的實驗。教師首先講解米勒的實驗裝置以及實驗過程。同時在PPT上展示如下幾個問題:

 (1)實驗過程中的火花放點模擬了原始地球的什麽現象?冷凝器可使反應後的氣體與水蒸氣冷凝形成液體,這模擬了什麽過程?

 (2)米勒的實驗結果支持了生命起源過程中的哪個階段?

 這樣,讓學生自主合作分析米勒的實驗裝置及結果,得出結論:無機物合成簡單的有機小分子物質。提高了學生觀察分析以及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之後,教師給學生補充“熱泉水口”的相關內容以及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人工合成核酸的實驗,讓學生認同:化學進化是可能的,也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

 3、小結作業

 通過讓學生列表對比有關生命的起源的幾種主要觀點,讓學生進壹步梳理知識,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減輕學生的負擔。

 讓學生課下通過互聯網、報刊等媒體搜集有關生命起源的最新報道,並與學生交流。提高搜集資料的能力,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無止境。

生命的說課稿2

  壹、說教材及本堂課所要達成的目標、重點及難點

 《生命的藥方》講述了14歲的艾迪救治、陪伴,因輸血而感染上艾滋病的10歲男孩德諾的故事,表現了兩個小夥伴之間,純真、善良的友誼。正是有了朋友之間的關愛與生命的呵護,有了這份不離不棄,才給了生活在無助、孤獨世界裏的德諾送去了快樂與內心的安慰。

 通過學文,達成以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上下文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艾迪和德諾的故事中感受他們之間真摯的情感與深厚的友誼。理解“生命的藥方”的真正含義。

 感受艾迪與德諾之間深厚的友誼與理解課題的含義,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二、說意圖

 如何在壹節課的時間裏和同學們分享這份感人至深的友情,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呢?面面俱到的作法可能會顧此失彼吧,簡約有效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在本堂課中有所得,便是我這堂課的教學中力求達成的。這是壹篇人文性較強的課文,因此,對於文章主旨的解讀,這份感悟孩子們是會有的,只是這份感悟因人而議,多些或少些、深入些或膚淺些吧。如何通過文本的細讀,把孩子們的這份感悟導向深入,追求有沖突的課堂是我本堂課的教法體現。我認為,課堂中,學生的思維都能積極地被壹次次喚醒,這樣的閱讀教學才能讓孩子們真正有所收獲吧。同時,力爭在強調人文性的同時落實語文的工具性。

  三、說設計

 壹、質疑導入

 1、板書:藥方孩子們,什麽時候,我們需要藥方?

 2、板書:生命的讀到這樣的壹個題目,妳有什麽疑問嗎?

 設計意圖:對於這些問題,不做深入的理解,在之後的教學中涉及,在此,只是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激發想讀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

 1、帶著這些疑問,就讓我們壹起走進課文,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不僅能帶走妳心中的疑問,還能給妳留下更多的思考。

 設計意圖:對於整堂課的學習方向作出指引。

 2、(打開課本)通過預習,我相信妳們壹定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這個故事了。但是,孩子們,我想告訴大家,當老師讀完這個故事時,內心很不平靜,有許多的感受就變成了壹個個詞語在我的心中壹壹閃現。接下來,我想請大家默讀這個故事,等會,妳們也用壹個或幾個詞語來描述壹下妳的感受,好嗎?看看我們是不是心有靈犀?(美麗溫暖心酸感動……)

 3、孩子們,壹千個讀者就有壹千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的每壹次閱讀都能擁有自己的壹些想法,這是多麽令人快樂的事啊。

 設計意圖:註重、珍視孩子們的閱讀體驗,讓孩子們明白閱讀需要心靈的***鳴,每壹次閱讀都應該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4、我想,此時,這兩個名字,妳們壹定不會陌生!板書:德諾艾迪

 讀著這兩個名字,妳是否可以告訴我課文主要講了發生在他倆之間的壹件什麽事嗎?(德諾得了艾滋病,艾迪為他尋找藥方。)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的閱讀體驗,再接觸這兩個名字時,孩子們壹定有話可說,也為孩子們概括課文大意做了壹個有效鋪墊。用人名將故事情節串聯,整體感知課文大意,水到渠成。

生命的說課稿3

  壹、故事導入,滲透主題

 1、師向學生講述幾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用這些故事喚起學生們的感動。在講完故事後提問:聽完這些故事,妳有什麽感受?

 2、通過生的回答,師相機板書“感動”。然後揭題:妳曾經被父母的行為所感動嗎?或許妳還從來沒有過這種感受,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壹篇優美的散文《生命的感動》。

  二、品讀課文,體驗感動。

 (壹)學生自主讀課文,概括內容,整體感知。

 (二)學生默讀課文,畫出課文中令自己最感動的內容,寫下自己的感受。

 (三)小組討論交流,說說:文中哪些地方令自己感動,為什麽?

 (四)指名朗讀,交流感受。

 1、學習“爸爸在壹邊笑……有女兒真好!”

 提問:在“我”出生時,爸爸的心情如何呢?

 妳能通過朗讀爸爸的話來體會爸爸“無比欣喜”的心情嗎?(指名讀句子。)

 (1)通過朗讀句子,妳發現了什麽嗎?

 a、啟發學生找到爸爸講的四句話和話中的關鍵詞,以及概括爸爸講的四句話的意思。關鍵詞:(焦急地等待、開心沒法說、輕柔美麗、有女兒真好。)

 教師指導:在今後的閱讀短文的,妳可用抓段中或句中的關鍵詞來概括段意或句意,是壹種很好的方法,妳們可多試試。

 b、啟發學生找到比喻句,並分析比喻句。說比喻句。妳能像爸爸壹樣,說上兩個比喻句嗎?(鼓勵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多用比喻句。)

 (2)談感動。

 2、學習“寒冬臘月,妳用的尿布是先放在我懷裏暖熱了才給妳用的。”

 讀了這句話,妳體會到了什麽?

 3、爸爸的無私關懷,僅僅是這麽壹個細節的,妳還知道有哪些生活細節,同樣體現爸爸的關愛?(冬天暖衣服,暖被窩,試嘗吃的是否燙。)

 4、學習“還有壹次,我從木馬上摔下來造成腦震蕩……治療時間。”

 (1)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我”摔傷了,為什麽不描寫“我”因傷而哭,卻強調媽媽每天“以淚洗面”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2)談感動:從這事中妳感受到了什麽?

 (3)生齊讀句子。

 (4)提問:從這段話中,妳感受到了什麽?妳是怎麽感受到的?

 (5)談感動:

 (五)品讀句子,感受父母對“我”的關愛。

  三、延伸情感感恩父母

 1、拿出課前準備的在家中找到的記錄自己成長的物品,說說發生在它們身上的愛的故事,與同學交流成長的感受。

 2、親情小測試:請閉上眼睛想象,假如勞累了壹天的父母就在妳的面前,此刻,妳最想為父母做些什麽?

  四、感恩他人升華情感

 1、小黑板出示句子“我將尊重因愛而孕育的所有生命”。

 (1)理解“孕育”。

 (2)引導學生用縮句的方式理解句子:我(將)尊重(因愛而孕育的所有)生命!

 (3)啟發學生用例子來說明對句子的理解。

 (4)師小結。

 2、小黑板出示“我感恩……因為……”讓學生暢談自己成長中的感動。

  五、收集積累流露真情

 1、布置學生在課外收集壹些有關感恩的語句和故事。

 2、師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體驗著親人的.關愛、老師的關心、朋友的關註、社會的關懷。常懷感恩之心,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會使我們的生命充滿溫暖,會使我們的靈魂得到升華。壹個和諧的家庭,和諧的集體,和諧的社會,既要多壹些感激之心,同時,也要付出妳的愛心。

生命的說課稿4

  壹、教材分析:

 《生命的藥方》講述了14歲的艾迪救治、陪伴,因輸血而感染上艾滋病的10歲男孩德諾的故事,表現了兩個小夥伴之間,純真、善良的友誼。正是有了朋友之間的關愛與生命的呵護,才給了生活在無助、孤獨世界裏的德諾送去了快樂與內心的安慰。身體的疾病可以用藥物來治愈,而心靈的痛苦與孤獨,只有靠生命與生命的陪伴與呵護,才能治愈。通過學文,感受艾迪與德諾之間深厚的友誼與理解課題的含義,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二、設計理念

 1、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註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力求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以“情”為基礎,以“讀、悟”為訓練主線,以“質疑”為切入口,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學習。如讀題後圍繞課題質疑,帶著問題去初讀課文。然後,讓學生讀德諾媽媽的話,再次質疑,研讀課文。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在老師的指點下自己讀文解決,這樣,學生的主體性就得到了體現。

 2、堅持以讀為本的語文教學,以讀激情,以讀求悟,以讀促寫。《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重視朗讀,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生命的藥方》這篇課文是朗讀的好材料,出示句子感受讀、理解句子後的有感情讀,教師範讀、引讀等,都是為了給學生創設壹個想讀、會讀、樂讀的情境與平臺。

 3、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本課的學習活動主要是通過學文,感受艾迪與德諾之間深厚的友誼,並體會到偉大、無私的友情帶給他人的力量。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珍惜生命,懂得在任何時候都要充滿信心,敢於與命運抗爭。

 3、深入地理解課題的涵義,以德諾媽媽的話為突破口,體會偉大、無私的友情帶給他人的力量。

  四、課前準備

 1、課前搜集艾滋病的資料。

 2、課件。

  五、預設流程:

 課前談話:

 1、師:上課前,老師先給妳們講個故事好嗎?有個病人去醫院看病,那天來醫院看病的病人比較多。終於輪到這個病人就診了,當他告訴醫生他患了什麽病的時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些病人都嚇得慌忙跑出了醫院,壹邊跑壹邊口中還驚恐地喊著三個字,妳知道是哪三個字嗎?(板書:艾滋病)艾滋病究竟是壹種什麽病呢?竟使得這麽多人都那麽害怕?(生談對艾滋病的認識)師談艾滋病的傳染特性(只通過血液和性傳播,跟艾滋病患者壹起吃飯、握手是不會被傳染的。)

 2、師:聽完這個故事,妳有什麽想說的?

 設計意圖:課前講小故事,目的是使學生明白人們對艾滋病的不了解及恐懼,為以後理解文中德諾的遭遇作鋪墊。

  壹、激情,情境導入

 1、師:今天我們學的課文,裏面也有壹個艾滋病患者。患者的名字叫德諾,他才十歲。在生命的最後壹段時間裏,德諾是怎樣度過的呢?讓我們壹起走進課文《生命的藥方》(出示課題)

 2、齊讀課題,問:當妳第壹次看到這個題目時,心中產生過哪些疑問?

 指名學生問“生命的藥方”,跟他有壹樣疑問的請舉手。看來妳們幾個提的問題正是大部分同學心中想解答的問題,值得壹起研究思考。我們先來解決最簡單的壹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整理出幾個主問題,這對學習這篇課文有壹定的指導意義。

  二、通讀,初次感悟

 1、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要求:

 ①自讀課文,把語句讀通順流利,有不認識的字詞自學完成,也可以問老師。

 ②想想“生命的藥方”指的是什麽?

 2、檢查反饋

 ①說說文中的“生命的藥方”指的是什麽?

 板書:快樂和友情

 對於這個答案妳滿意嗎?

 3、師:妳是怎麽知道的?(指該生讀那段話)是德諾的媽媽,那位不幸的母親,為我們揭開了“生命的藥方”的真諦:

 課件出示:

 德諾的媽媽淚如泉湧:“不,艾迪,妳找到了。”她緊緊地摟著艾迪,“德諾壹生最大的病其實是孤獨,而妳給了他快樂,給了他友情,他壹直為有妳這個朋友而滿足……”

 (1)輕聲地讀壹讀德諾媽媽的話,這藥方裏裝滿了沈甸甸的快樂和友情。

 (2)這位失去兒子的母親淚如泉湧,這淚水裏除了失去兒子的悲痛以外,還有些什麽?(這是感激的淚水,這是幸福的淚水,這是慶幸的淚水……)

 (3)師引讀:

 讓我們懷著感激,懷著幸福,懷著慶幸來讀這段話。

 這是德諾的媽媽悲喜交加所說的話,她的話耐人尋味。如果妳能讀懂這段含義深刻的話,也就讀懂了這篇課文。那麽怎樣去讀懂這段話呢?老辦法,請同學們默讀這段話,圍繞德諾媽媽的話來提幾個問題。

 設計意圖:以德諾媽媽的話為突破口,繼續引導學生質疑,整理出幾個問題來研讀課文,從中體會偉大、無私的友情帶給德諾的力量。另外,還滲透學法的指導,暗示學生要讀懂壹篇課文,就要先從讀懂含義深刻的話開始。

  三、順勢,感受孤獨

 1、德諾的媽媽為什麽說德諾壹生最大的病其實是孤獨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2、反饋,隨機學習。

 課件出示:第壹自然段第壹句話。

 ①指名讀

 ②從哪個詞中體會到了他非常孤獨,非常無助?(全都躲)

 是的,作為艾滋病患者,除了要承受病魔帶來的痛苦之外,更要承受周圍人群對他的疏遠和歧視。妳能同時用上“不幸”和“幸運”來談談對這句話的體會嗎?

 讓我們懷著對德諾的同情,對艾迪的無比敬意來讀這個句子。

 課件出示:

 “這天夜裏,德諾冷得直發顫,他用微弱的聲音告訴艾迪,他夢見二百億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麽暗那麽黑,他壹個人待在那裏,找不到回來的路。”

 (1)我們常說“夢由心生”,透過德諾的夢,妳看到了他怎樣的內心呢?(孤獨、害怕)那就請妳讀讀那段話,把德諾孤獨的感覺讀出來好嗎?那就請妳讀讀那段話,把德諾害怕的感覺讀出來好嗎?

 (2)反復引讀:

 德諾是不幸的,因為他除了要忍受病魔帶來的。

生命的說課稿5

  說教材:

 《生命的藥方》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壹篇選學課文。第壹次拿到文本,細細地閱讀,文章處處流淌的友愛深深地感動著我,十歲的德諾感染愛滋病,艾迪從未放棄,為他熬湯藥、找醫生、贈球鞋、玩死亡遊戲,艾迪的壹言壹行是壹種摯愛。德諾和艾迪的友情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說思路:

 如何在壹節課的時間裏和同學們分享這份感人至深的友情,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呢?我想走的主要還是情感路線。我定位於情感欣賞課,實施板塊教學,讓學生質疑、解疑、感悟、體悟,激發情感***鳴,深入體會“生命的藥方”的含義。同時,力爭在強調人文的同時落實語文工具性。

  說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抓重點詞“藥方”輻射全文,體會“生命的藥方”的含義。

 2、品味重點詞句,感受人物言行中蘊含的珍貴友情。

  說教法

 1、緊扣題目,抓住線索。

 首先我抓住課題——《生命的藥方》,讓學生質疑課題,梳理問題:什麽是生命的藥方?(誰生的是什麽病?誰開的又是什麽藥方?)用課題這根“發”而動全文這個“身”。然後,整體感知,實施板塊教學。

 2、板塊教學,逐步提升

 (1)研讀第壹句。讓學生體悟愛滋病的可怕,感悟德諾的孤獨,感受艾迪與德諾的友情。這是教學的切入點,是基調。也就是解決了“誰生了什麽病”的問題。

 (2)研讀1—5節。同學們好好讀讀課文1—5節,面對身患絕癥的德諾,面對心靈極其孤獨的德諾,艾迪究竟做了什麽,說了什麽?把最感動妳的地方圈壹圈、劃壹劃、讀壹讀?通過艾迪的言行,感悟艾迪給予德諾的友情、快樂……。即解決“誰開了什麽藥方”的問題。

 (3)學習6—9節。感悟德諾母親的話,體會生命的藥方,加強文本拓展,“愛滋病人的內心獨白”,我想拓展的目的,正是文章不僅僅要告訴我們艾迪關愛德諾,更是要我們關愛所有的愛滋病人,關愛我們生活中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目的。也是“生命的藥方”的真正意義所在。

  說學法

 1、突出學生自悟。

 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劃劃、想象、說說等學習方法,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說。這樣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學習能力。

 2、落實語文工具性。

 (1)關註學生語言的感悟。教學中始終引導學生從具體的字詞中感悟,如“全都躲著、興奮不已、悄悄地、緊緊地”等,語文學習壹定要落實到具體的文字中去,在這樣的基礎上感悟,才能體現語文的本色。

 (2)關註文本補白。教學中設計巧設了艾迪面對德諾極其孤獨是所說的話,艾迪會怎麽說,引領學生進壹步挖掘文本,深入感悟。

 (3)關註思維的過程。我以為語文學習最好是歸納法,要讓學生思維動起來,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如“這麽多遊戲為什麽偏偏選擇玩死亡遊戲”“艾迪究竟找到了藥方嗎”妳從哪些詞句中感悟出來的。

 (4)加強朗讀訓練。關註學生個別和集體的朗讀。

 (5)註重成果的積累。學生的學習是積累的過程,每個板塊教學後,我都能有意識的小結,在小結的基礎上進壹步學習。

 當然,由於課時可內容的關系,文中許多感人肺腑的語句,如那些寫景的句子,艾迪的夢等等,我考慮學生能體會到就學,不能發現只能舍棄,不舍不得。具體實施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是個人能力的欠缺,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和同行的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