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納蘭性德《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原文: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壹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裏。清淚盡,紙灰起。
譯文:
這愁緒什麽時候才是盡頭?滴落在空空臺階上的細雨終於止住,夜晚如此清冷,正是適宜葬花的天氣。妳離我而去已整整三年,縱然是壹場大夢,也早就應該醒來了。
妳壹定是覺得人間沒有趣味吧,不如泥土深處的黃泉,雖冷冷清清,但它能埋葬所有的愁怨。妳倒是去了那清凈之地,而我們生生世世不離不棄的約定,就這樣被妳拋棄。
如果可以寄書信到黃泉該多好,好讓我知道妳這些年過得怎樣,是誰在身旁照顧妳。夜深了,我仍然輾轉反側,無法入睡,不忍聽他們的續弦之議。讓我們來生再結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來生,我們兩個仍然無法長相廝守。而今,我的淚水已經流盡,紙錢燒成灰,飄忽不定。
2、唐代白居易《為薛臺悼亡》
原文: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壹念壹傷神。
手攜稚子夜歸院,月冷空房不見人。
譯文:
壹邊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樹壹邊是久病的身軀,每當想到人死後要去九泉之下心裏感到悲傷。
夜晚手拉著年幼的兒子回到了自己的故園中,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裏沒有看見任何人。
3、清代納蘭性德《南鄉子·為亡婦題照》
原文: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壹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譯文:
熱淚雙流卻飲泣無聲,只是痛悔從前沒有珍視妳的壹往深情。想憑藉丹青來重新和妳聚會,淚眼模糊心碎腸斷不能把妳的容貌畫成。
離別時的話語還分明在耳,比翼齊飛的好夢半夜裏被無端驚醒。妳已自早早醒來我卻還在夢中,哭盡深更苦雨風鈴聲聲到天明。
4、宋代賀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
原文: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壟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譯文:
再次來到蘇州,只覺得萬事皆非。曾與我同來的妻子為何不能與我同歸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頭失伴的鴛鴦,孤獨倦飛。
原野上,綠草上的露珠剛剛被曬幹。我流連於舊日同棲的居室,又徘徊於壟上的新墳。躺在空蕩蕩的床上,聽著窗外的淒風苦雨,平添幾多愁緒。今後還有誰再為我深夜挑燈縫補衣衫!
5、西晉潘安《悼亡詩三首(其壹)》
原文: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仿佛,翰墨有余跡。
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悵恍如或存,回遑忡驚惕。
如彼翰林鳥,雙棲壹朝只。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
春風緣隙來,晨溜承檐滴。寢息何時忘?沈憂日盈積。
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譯文:
時光流逝,冬去春來,妳去了碧落黃泉,層層的土壤將我們永遠隔絕了。我自己也很矛盾到底走不走呢,想留在這裏,但是妳已經不在了,留在這裏又有什麽用呢?
勉強遵從朝廷之命,轉變念頭,返回原來任職的地方.看著我們***同居住過的房子,走進去就想到了妳以及和妳的種種經歷。可是,在羅帳、屏風之間再也見不到妳的身影。
可是墻上掛的妳的筆墨遺跡,婉媚依舊,余香未歇。恍惚間,妳還在我身邊,直到看到妳的遺物在墻上掛著,才想到妳已經離開我了,心中悵然若失,還有點驚懼。
我們就像翰林鳥壹樣,現今我卻形單影只;如同在小河裏壹起遨遊的比目魚壹樣,妳的中途離開讓我再再難以前行。冬去春來,寒暑流易,妳去世忽已逾周年。
又是春風襲人之時,檐下晨溜點點滴滴,逗人哀思,難以入眠。深沈的憂愁,何時方能消卻?如同三春細雨,綿綿無休,盈積心頭。
要想使哀思衰減,只有效法莊周敲擊瓦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