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黃河頌課後問題

黃河頌課後問題

作品歌詞

黃河頌

(朗誦詞)

啊,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裏,我們向著黃河,唱出我們的贊歌。

(歌詞)

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妳是我們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妳這兒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妳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

妳是偉大堅強,像壹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妳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妳壹瀉萬丈,浩浩蕩蕩,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妳的哺育下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妳的榜樣,

像妳壹樣的偉大堅強!

像妳壹樣的偉大堅強!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光未然

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原名張光年。創作了《五月的鮮花》歌詞。湖北省光化縣人。1913年11月 1日生,卒於2002年。

光未然紀年表

1927年在家鄉參加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同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這次革命失敗後,曾做過商店學徒、書店店員和小學教員。

1929年加入中國***產黨,稍後因鄂北組織被破壞,失掉黨的組織關系。

30年代起從事進步的戲劇活動和文學活動。

1936年在武漢發表歌頌抗日誌士、反對賣國投降的歌詞《五月的鮮花》,由閻述詩譜曲後,在抗日救亡活動中廣泛傳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國***產黨。

1938年,他的《街頭劇創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領抗敵演劇第三隊由晉西抗日遊擊區奔赴延安。

同年3月,創作組詩《黃河大合唱》。經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譜曲後,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後在全國各地廣泛傳唱,受到抗日軍民的熱烈歡迎。這組詩,雄健磅礴,深沈渾厚,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英雄詩篇,也是抗日戰爭時代現實的悲壯圖畫。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覺醒,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氣節和不屈服的鬥爭精神。

在藝術上,全詩構思完整,布局講究,以黃河這壹中華民族的象征為貫穿形象,熔鑄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詩呈現出強大的力度。同時由於詩人從中國傳統詩詞表現手法上吸收借鑒,組詩節奏明快,語言凝煉。

1940年在重慶從事文藝活動,創作長篇敘事詩《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詩的形式曲折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反對分裂、反對倒退的強烈要求。“皖南事變”後他被迫出走緬甸,團結華僑文化界和華僑青年從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動。

1942年回到雲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據流傳的民歌編寫了長篇敘事詩《阿細人的歌》,同時創作了抒情長詩《綠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光未然在雲南與李公樸、聞壹多壹道從事民主運動和詩歌朗誦活動。

1945年10月,受到國民黨政府的迫害,離開昆明。次年由北平進入華北解放區,先後在北方大學藝術學院、華北大學文藝學院主持教學工作。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後,光未然壹直在北京從事文藝活動。先後擔任《劇本》、《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以張光年署名寫了大量的文學、藝術評論。這些文章立論謹嚴、文風灑脫,勇於面對重大的文藝現象發表意見,先後就歷史劇、神話劇中的反歷史主義的傾向問題,戲曲遺產中的現實主義問題及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等問題撰文論述,同時對新詩創作問題積極探討,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推動了中國新詩的創作繁榮。 1984年12月30日,他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會員大會上做了題為《社會主義文學在闊步前進》的會議主旨報告。著有論文集《戲劇的現實主義問題》(1957)、《文藝辯論集》(1958)、《風雨文談》(1982)。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來,光未然出版的詩集有《五月花》(1960),***收錄了作者解放前後的代表作 30余首,其中包括長詩《屈原》、組詩《黃河大合唱》、《三門峽大合唱》等名篇。未入集的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詩《革命人民的盛大節日》、《驚心動魄的壹九七六年》,以及長篇敘事詩《英雄鉆井隊》等。光未然的詩激情澎湃,氣勢雄偉,善於以華美的形象包蘊艱難突進的大時代的激流。

光未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並被選為第三、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現為中國***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02年1月28日16時15分逝世。

[編輯本段]背景資料

鋼琴協奏曲《黃河》在1969年問世數年後,《解放日報》美術編輯洪廣文需要借調人手繪畫宣傳畫作。1972年,年僅26歲的陳逸飛為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油畫組負責人,隨即與夏葆元、王永強、張定釗、秦大虎、嚴國基奉調參與上海市《黃河》油畫組畫的設計。創作室位於漢口路309號的舊《申報》大樓三樓。

鋼琴協奏曲***成4個部分,這組畫也分為4幅。嚴國基畫第壹樂章《黃河船夫曲》,陳逸飛畫第二樂章《黃河頌》,夏葆元和王永強畫第三樂章《黃河憤》;秦大虎和張定釗畫的第四樂章《保衛黃河》,其中《保衛黃河》原本是畫毛澤東與林彪在壹起,後來林彪變節,需要重畫。

在四幅作品中,陳逸飛的《黃河頌》最為外界熟悉。它的初稿是水粉稿,除了畫壹位紅軍外,身邊還有壹位披著羊皮的農民,但陳逸飛認為壹個人站在山嶺,會令畫面更簡潔有力,在第二稿剔走農民角色。這做法當時引起美術界爭議,認為這做法不能代表群眾,至少也得加個民兵。為了按自己的想法繪出該畫,陳逸飛為此要跟各領導打招呼、通關系。

陳逸飛為了畫士兵手握步槍的樣子,還找來了壹張蘇聯油畫的印刷品,內容是列寧檢閱軍隊,壹排排戰士手握步槍,陳逸飛為了研究這張模糊不清的印刷品,把作品看了壹個上午。

直至5年後,1977年舉辦的全軍美術展首次展出該作品,其感染力和繪畫技巧引起美術界的關註,奠定了陳逸飛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

1980年代,陳逸飛決定出國,登機前壹晚,突然決定要將數幅畫搬走,尤其是《黃河頌》。由於《黃河頌》長297厘米、寬143.5厘米,陳逸飛要叫壹班小兄弟幫手搬運,但畫作實在太大,要用兩輛自行車壹前壹後才可以載走,不料在拐彎時,《黃河頌》的畫布裂開了。據說後來的修復工作是由陳逸飛胞弟陳逸鳴負責的。

1997年元旦陳逸飛在《新民晚報》曾撰寫《既英雄又浪漫》壹文說:“《黃河頌》最初的構想,是畫壹個羊倌,紮著羊肚子頭巾,扛著頭,仰天高唱信天遊。反復思量後,發覺這種表現方式幾乎是在詮釋《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便毅然舍棄。轉而改成壹個紅軍戰士,站在山巔,笑傲山河。創作過程中,我把山頂明亮如熾的光感復還到畫布上,渲染成壹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紅軍戰士的步槍槍眼裏,畫了壹小團紅布,形同壹朵盛開鮮艷的小花,還在他的腳下,畫上壹行斜飛南行的大雁。”

1996年,該畫在香港蘇富比公司拍賣,以128.5萬港元成交,成為當時中國最昂貴的油畫之壹。2007年5月13日該畫將在嘉德公司拍賣會上再次拍賣,嘉德公司估價為2000萬元。

[編輯本段]學習探究

整體把握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著壹代又壹代中華兒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鬥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願。詩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經創作出歌詞《五月的鮮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誌士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地抗戰不歇。……”歌詞經譜曲後廣為傳唱。1939年詩人到延安後,又創作了篇幅與規模更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有八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詩中雄奇的想像與現實圖景交織在壹起,組成壹幅壯闊的歷史畫卷,歌唱苦難與抗爭,刻畫黃河的形象,反映中華民族英雄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冼星海稱贊它“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壹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壹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

《黃河頌》在體裁上是壹首頌詩,著眼於“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壹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黃河船夫曲》描寫:“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彼岸。這象征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於是在第二章《黃河頌》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並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壹樣的偉大堅強。

《黃河頌》開篇明確“歌頌黃河”的主題,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最後尾聲部分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

《黃河頌》詩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壹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她旋律激昂,音樂壯闊,氣勢磅礴,熱情深切,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

《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

第壹節是朗誦詞,第二節是歌詞。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

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為了表現頌歌的氣勢,“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樣寫〈黃河〉》)。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並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壹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復出現,把從“啊!黃河!/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妳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壹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後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並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

本文選自《黃河大合唱》第二部《黃河頌》。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國大地,詩人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面對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他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奮鬥的精神與不屈地意誌。於是1939年詩人到延安後,創作了篇幅與規模宏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

問題研究

1.歌詞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麽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妳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制勝法寶。

3.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對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壹句,首先應該明確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麽。從全句看,這是壹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為壹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幹,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其次,應該和上文結合起來理解,如此巨人,“壹瀉萬丈,/浩浩蕩蕩”體現了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正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這首歌詞寫得明快雄健,節奏鮮明,音節洪亮。以短句為主,兼以長句。長短結合,自由奔放並且錯落整齊。在韻腳上,隔二三句押韻,形成了自然和諧的韻律。同時,十分註意刻畫黃河形象,註意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黃河滾滾”“金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等句,在讀者面前展開壹幅宏大的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

練習說明

壹有感情地朗誦這首歌詞。

這首歌詞以氣勢取勝。朗誦時必須激發起學生的內心感情,如果能夠調動學生產生國難當頭、中華民族正處於危機之中的悲壯情懷,就可以產生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誦讀。不宜過多過早對學生施加朗讀技巧的訓練指導。

二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麽感情?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歌詞內容。教師應註意題目中包含的兩個深淺不同的層次。第壹問是從表層設問,首先應該抓住“黃河的氣魄”這壹關鍵詞,引導學生反復感知課文,感受黃河壹往無前、無堅不摧的氣魄。其次,應該註意到“從哪些方面”這壹要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征、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等。

第二問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創作的目的。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我們的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壹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三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妳認為這首詩屬於哪壹種?為什麽?妳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壹兩例嗎?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體會詩歌的兩種美學風格——崇高與優美。但在教學實際中,不必過分在術語上糾纏,應通過對具體作品的感知來把握這兩類詩的特征。

本詩屬於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為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並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詞屬於這類風格;上學期學過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靜夜》則屬於委婉含蓄的詩。

[編輯本段]教學建議

壹、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

學生對這首歌詞產生的時代背景大多有壹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可以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並且在音樂的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誦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後對第二節文字做壹思路分析即可。

本課教學應以誦讀為主,不宜過多講解。

★ 1. 理解詩歌的內容。

★ 2. 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 3.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二、教學設計

1.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壹、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鳴。

2.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範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3.內容研討

①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

答案:《黃河頌》在體裁上是壹首頌詩,著眼於“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壹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

②這首歌詞的壹、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著眼點完全相同嗎?

答案:第壹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③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並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壹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壹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

答案: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並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壹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復出現,

④“頌黃河”這壹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誌,這就是文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答案:把從“啊!黃河!/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妳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壹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

⑤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 主體 —————————→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 望黃河—→頌黃河 學習黃河精神

4.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5.課外作業

①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②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並進行表演唱。

三、研討與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歌詞

2、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麽感情?

3、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妳認為這首詩屬於哪壹種?為什麽?妳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壹兩例嗎?

詞語積累

正音:

氣魄(pò) 山巔(diān) 澎湃(péng pài)

濁流(zhuó) 哺育(bǔ) 九曲連環(qū)

詞義:

澎湃:波濤相擊:激流澎湃,濤如雷鳴。

屏障:像屏風那樣起遮擋、護衛作用的東西。

哺育:①餵養。②比喻培養教育。

狂瀾:兇猛的波浪,比喻局勢的險惡。

[編輯本段]有關詩句

1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李白<<將進酒>>)

2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3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4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5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 九曲黃河萬裏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劉禹錫·唐《浪淘沙》)

7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張養浩《潼關懷古》)

8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9 大江東去,浪沙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10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懷》

11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12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廣陵》

13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14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荊門送別》

15 陽臺隔楚水,春草生黃河.

16 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場。 奔流聒地響,平野到天荒。

17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黃河二首 唐杜甫

18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黃河二首 唐杜甫

19 黃河搖溶天上來,玉樓影近中天臺。————河陽詩 唐李商隱

20 左右分京闕,黃河與宅連。——————陜城即事 唐姚合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將進酒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昔日陳王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消萬古愁。

黃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場。

奔流聒地響,平野到天荒。

吳會書難達,燕臺路正長。

男兒久為客,不辨是他鄉。

渡黃河 明·謝榛

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

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

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處,空外棹歌聲。

過黃河 明·李東陽

清口驛前初放船,

長淮東下水如弦。

勁催雙櫓渡河急,

壹夜狂風到海邊。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裏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贈《裴十四》)

王之渙曰: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登鸛雀樓)

王維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艄公號子聲聲雷,船工拉纖步步沈。運載好布千萬匹,船工破衣不遮身。運載糧食千萬擔,船工只能把糠饃啃。軍閥老板發大財,黃河船工輩輩窮。”

“壹條飛龍出昆侖,搖頭擺尾過三門。吼聲震裂邙山頭,驚濤駭浪把船行。”

“三氣周瑜在江東,諸葛亮將臺祭東風。祭起東風連三陣,火燒曹營百萬兵。”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風》)

陽臺隔楚水,春草生黃河。(唐 李白《寄遠》)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唐 杜甫《黃河》)

派出昆侖五色流,壹支黃濁貫中州。

不見黃河心不死

跳進黃河洗不清。

[編輯本段]有關民謠

黃河滾滾波浪翻,牛皮筏子當輪船

九曲黃河十八灣,寧夏起身到潼關,萬裏風光誰第壹?還數磧口金銀山

信天遊:

黃河船夫曲

妳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 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只船哎?

幾十幾只船上,幾十幾根竿哎? 幾十幾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哎, 九十九道灣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編輯本段]俗語諺語

跳進黃河洗不清、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天下黃河富寧夏、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淚不流。 河走溫縣城,倉頭猛壹窮”;

孤柏嘴著了河,駕部唐部忘往外挪

黃河百害,惟富壹套

是非吹入凡人耳,萬丈黃河洗不清。

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墻不回頭

黃河黃,長城長,英雄百戰走四方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

[編輯本段]有關成語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帶礪、黃河水清、礪山帶河、鯉魚跳龍門、俟河之清、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