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誰知道長篇寓言詩《仙後》原文?譯文也行!

誰知道長篇寓言詩《仙後》原文?譯文也行!

《仙後》的道德寓意

摘 要:《仙後》的道德寓意有兩重:壹是道德或哲學寓意,壹是歷史或政治諷寓。本文重點對其道德寓意進行探究。長詩並非壹部情節引人但平鋪陳腐的傳奇故事,而是壹座充滿豐富而深刻思想內涵的人類道德思想裏程碑。其中涉及的諸多美德以及“美德之後的美德”正是斯賓塞“新柏拉圖主義”的完全體現。

關鍵詞:道德諷寓;美德;新柏拉圖主義;平鋪直敘

愛德蒙·斯賓塞是英國喬叟時代和莎士比亞時代之間最傑出的詩人,被譽為“詩人的詩人”。他大量的詩作對後世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他創造的“斯賓塞詩節”是他對英國詩歌的壹大貢獻。他最重要的作品《仙後》便是用這種形式寫成的。

《仙後》采取中世紀常用的諷喻傳奇的形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壹部重要的宗教、政治史詩。按原計劃,詩人要寫滿12卷,每卷記述壹位騎士的探險經歷,每位騎士代表壹種美德。可惜《仙後》只完成了6卷零兩個篇章。但是這部未完成的偉大史詩早已顯示出了萬丈光芒,像壹座輝煌的殿堂屹立在歐洲文學的高峰之上。

壹、《仙後》的兩重寓意

這樣壹部鴻篇巨著看起來卻像壹部有趣的傳奇故事,很受青少年讀者的青睞。但是這部史詩顯然有它更豐富的內涵和思想。具體地說,該詩作為諷喻傳奇,是有具體的象征意義的。只有讀懂了《仙後》的具體象征含義或現實影射才可能真正地讀懂這部史詩。

壹般說來,《仙後》的寓意有兩大方面。壹方面是道德或哲學寓意,壹方面是歷史或政治諷喻。第壹方面較為明確,易於理解;而第二方面則較為隱晦(這是文學自古以來難以擺脫的特性),但是有識之士則能心領神會。比如,仙後象征當權的女王伊麗莎白:“謊言(Duessa)”象征羅馬天主教會和蘇格蘭天主教女王瑪麗;暴君“大錯誤(Grantorto)”象征西班牙天主教國王菲利浦,等等。

道德或哲學上的寓意顯然是詩人的主要意圖。想要真正體會出其中真意,最好不要刻意去理解或破譯它。正如很多事情是不可勉強的,如睡覺不可過分要求自己快速入睡壹樣。理解這樣含義深刻的史詩最好心平氣和得像充滿童真的孩子壹樣,去直接感受它。也就是說,事先要擺脫各種偏見、定勢。因為在文藝復興時期,壹切舊的思想模式都在逐漸被新的力量摧毀。人類再也不相信舊的枷鎖和束縛了,但是新的壹切還沒有被確立起來。斯賓塞便是借助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的極力追求愛與美的思想,形成了壹種“新柏拉圖主義”。他試圖通過《仙後》來表達他對人類道德的重新設定。所以,我們想要讀懂斯賓塞,必經首先學會忘記。忘記自己已經擁有的思想,從頭開始去探索人類的思想道德,以至於歷史政治。

二、《仙後》是平鋪直敘,還是獨具匠心?

但是人們還是經常抱怨這部史詩太平淡、太陳腐,缺乏能夠和現代人***鳴的可讀成分。這是在所難免的。首先,十六世紀的人與二十壹世紀的人簡直是天壤之別。在當時的人看來驚心動魄的變化,對現代人來說,很可能如家常便飯,不足為奇。比如,男女平等在當今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而在斯賓塞時代卻是如水中之月那樣遠不可及的。

其次,詩人筆下的故事看似缺乏顯著的刺激,甚至有點機械,而實際上,長詩是充滿變化和情趣的。戛尹(Guyon)(第二卷中代表“節制”這種美德的騎士)來到了阿克萊莎(Acrasia)的別墅,壹個充滿情欲誘惑的地方。而緊接著第二卷中的女騎士布瑞徒瑪特來到了妖人布西蘭(Busirane)的莊園。這個莊園也同樣是壹個情欲的陷阱。如果我們也去寫同樣壹個故事,相似的地方,相近的主題,很難使第二個不成為第壹個的重復。而斯賓塞這位大師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在這兩個極易重復的故事中,我們幾乎找不到壹個重復之處。阿克萊莎的鄉間別墅是壹個豐美而誘人的花園,當然品位並不高。其中有兩個裸體女孩在池中嬉戲,以吸引騎士的註意。女主人阿克萊莎穿著透明的內衣,躺在玫瑰花床上,靠在剛剛捕獲的青年身上。而布西蘭的莊園卻有壹個巨大樓宇,難進也難出。布瑞徒瑪特只在那裏逗留了幾個小時。房間壹個連著壹個,似乎沒有盡頭。終於她發現了壹道鐵門,女騎士想要迎救的女孩子正在裏面被嚴刑拷打。耐心而細心地比較壹下,不難發現這兩個故事雖有異曲同工之妙,卻毫無雷同之感。這真是詩人技藝高超之所在。

還有壹點,“美德後面的美德”使《仙後》有效的避免了平鋪直敘。在第六卷中,禮儀(courtesy)成為主題(在當時“禮儀”不光包括優雅的禮貌風度,還包括壹種精神內涵和修養,與騎士風度有密切聯系),其中當然包括各種體現這種美德的行為。而在第十篇中我們會發現,這種美德雖然太好了,但是也不能使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有禮者”。也就是說,單壹追求某種精神或美德反而達不到那種境界,只有在賜人美麗與歡樂的女神(the Graces)與他們***舞時,這種高尚品德才能得以實現。

又如第四卷中,我們看到“正義(Justice)”永遠不可能真正成為“正義”,除非他走進伊薩斯(Isis)神廟,補壹補“仁慈”與“平等”這兩課。再如,在第壹卷中與“錯誤”和“傲慢”鬥爭的紅十字騎士(the Redcrosse Knight),如果不去西裏亞(Caelia) 的莊宅,他也不可能到聖境。這便是詩人思想深刻之所在。任何壹種美德都不可能是絕對的和孤立的,都是必須以人類內心最美好的“真、善、美”作為基礎的。其實,詩人不僅是想告訴人們各種美德的重要性,而且是在呼喚和追求人間最美好的東西:美與愛。雖然該詩應由12種不同的美德組成,但是所有美德都是美與愛的表現形式。由此不難看出,斯賓塞的“新柏拉圖主義”是來源於古希臘文化中的“柏拉圖主義”,又對它進行了創造性的發展與發揮,形成了壹種適應社會發展的新的道德思想體系。

由此可見,《仙後》作為詩人壹生中傾註精力最多的壹部史詩,絕非壹部情節引人的傳奇故事集,更非平鋪直敘,缺乏激情與內涵的陳腐之作。其深邃的思想,長遠的眼光,足以為千秋萬世引路指明。

三、難以讀懂的三條原因

然而,為什麽這部長詩難以被讀者真正理解呢?其主要原因有三。首先,該詩的敘述手法並非現實主義的完全寫實,嚴謹敘述,而只是選擇重要的情節進行描繪。讀者只能讀到壹些最有表現力的片斷,這是由這種藝術形式的特點決定的。比起小說、戲劇來,這種史詩註定是難以理解的。

其次,《仙後》的壹大特點便是意境的圖畫性和象征性。在當時有明確象征含義的景物和實物,在當今早已失去原意。如第壹卷中為什麽萊克瑞(Lechery)要騎著壹只山羊呢?現代人(特別是非英語國家的讀者)不得而知。而伊麗莎白時代的人都把山羊看作淫蕩的象征。再如兩個著名的淫窟阿克萊莎(Acrasia)與布西蘭(Busirane)的老巢中,丘彼特在布西蘭的房中常常出現,卻從不光顧阿克萊莎的園中。這是因為,在伊麗莎白時代純肉欲的象征不是丘彼特,而是他的母親——維納斯。

再有,我們的定勢思維或者說成見阻止了我們順利理解該詩。我們對某個詞語的意思十分熟悉,但是我們不可以把這種含義生搬到長詩中去。有個可笑的例子很能證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認為“Temperance”(第二卷主題)意味著不能喝得酩酊大醉,那就錯了。因為temperance在詩中的確不含此限制。

以上三點是阻礙讀者讀懂《仙後》的主要障礙。只要我們努力克服這三個障礙,長詩的理解是不會成為困難的。

綜上所述,《仙後》這部文藝復興時期的史詩絕非是徒有虛名的平庸之作,而是具有豐富而深厚內涵的人類思想裏程碑。詩人試圖通過這部道德及政治史詩來改變及構造新世界。只要拋棄固定的觀念及定勢,讀懂它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