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形容女子掩面的詩句

形容女子掩面的詩句

1. 關於半掩面的詩句

關於半掩面的詩句 1.有關壹半的詩句

(元)查德卿仙呂壹半兒 擬美人八詠 春夢

梨花雲繞錦香亭,胡蝶春融軟玉屏,花外鳥啼三四聲。夢初驚,壹半兒昏迷

壹半兒醒。 春困

瑣窗人靜日初曛,寶鼎香消火尚溫,斜倚繡床深閉門。眼昏昏,壹半兒微開

壹半兒盹。 春妝

自將楊柳品題人,笑撚花枝比較春,輸與海棠三四分。再偷勻,壹半兒胭脂

壹半兒粉。 春愁

厭聽野鵲語雕檐,怕見楊花撲繡簾,拈起繡針還倒拈。兩眉尖,壹半兒微舒

壹半兒斂。 春醉

海棠紅暈潤初妍,楊柳纖腰舞自偏,笑倚玉奴嬌欲眠。粉郎前,壹半兒支吾

壹半兒軟。 春繡

綠窗時有唾茸粘,銀甲頻將彩線ㄎ,繡到鳳凰心自嫌。按春纖,壹半兒端相

壹半兒掩。 春夜

柳綿撲檻晚風輕,花影橫窗淡月明,翠被麝蘭薰夢醒。最關情,壹半兒溫溫

壹半兒冷。 春情

自調花露染霜毫,壹種春心無處托,欲寫寫殘三四遭。絮叨叨,壹半兒連真

壹半兒草。

***元人小令中還有不少作品用這個曲牌。曲中都有“壹半兒。。。。壹半兒。。。”的結句

2.猶抱琵笆半遮面的全詩

全詩:《琵琶行》唐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壹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壹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壹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壹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白話翻譯:晚上到潯陽江頭送客人,秋風吹過楓葉,荻花發出聲響,壹片蕭瑟的景像。我下馬到客人所在的船中餞別客人,舉起杯飲酒,卻沒有音樂助興。

酒雖然喝得很多,卻沒有什麽歡樂,傷心地要離別,分別時壹片江水茫茫映著明月。忽然聽到水面上傳來壹陣壹陣的琵琶聲,我聽著忘了回去,客人也不開船出發。

隨著聲音尋找,悄悄地問彈琵琶的是誰?琵琶聲音停下來,彈奏的人似乎想說卻又遲疑了。把船移過去靠近了,邀請她出來相見,添了酒,把船燈撥亮,重開宴席。

壹再地請求,她才出來,還抱著琵琶遮著半邊臉。轉好了軸,撥弄琴弦試彈了兩三聲,不成曲調,先流露出感情。

弦弦都是掩抑的手法彈出低沈的調子,聲聲都充滿了思緒。好像在訴說壹生不得意。

低頭隨手連續彈奏,說盡了心中無限的心事。輕攏慢撚,壹抹壹挑,起初彈霓裳羽衣曲,然後彈六麽。

大弦的聲音嘈嘈像疾風暴雨,小弦的聲音細切急促似切切私語。嘈嘈和切切的聲音錯雜在壹起彈,就好像大小珍珠壹起落在玉盤上。

像黃鶯啼叫著,在花底下飛來飛去,又像嗚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轉。樂聲此時就像冰下泉水那樣滯澀,弦像要凍斷了似的,聲音阻塞住了,漸漸停歇下來。

隱藏在心底的哀愁和怨恨油然而生,這時無聲卻勝過有聲。忽然間像是銀瓶迸破水噴射出來,又像鐵騎突然出現:壹片刀槍的聲音。

曲子終了時收起撥子在琵琶中心劃了壹下,四根弦像撕裂的絲綢壹樣響了壹聲。四周船都靜悄悄地沒有聲音,只看見江心壹片皎潔的秋月白光。

遲疑了壹下放下撥子插進弦裏,整理衣服起來,神態莊重恭敬。說自己本是京城的女子,家住在蝦蟆陵。

十三歲學會彈琵琶,名列教坊第壹部。壹曲唱罷常教樂師佩服。

梳妝起來更被其他的女子妒忌。五陵壹帶的富家子弟爭著給賞賜,唱壹曲不知道要賞給多少紅綃。

打拍子擊碎了鈿頭銀篦,飲酒作樂弄臟了紅色的裙子。壹年年地尋歡作樂,青春就這樣輕易地度過。

弟弟去從軍,阿姨去世了,朝朝暮暮,容顏漸漸衰老。門前冷落,車馬稀少,年齡大了只好嫁給商人做妻子。

商人重利益輕視離別,上個月去浮梁買茶葉。他走了只留下我在江口獨守空船,圍繞著船的只有明月和寒冷的江水。

深夜忽然夢見少年時候的事,夢中啼哭,脂粉和眼淚壹起流下來。我聽了琵琶聲就已嘆息,又聽她這些話更加嘆息不已。

我們都是淪落天涯四處飄零的,既然相逢又何必要認識呢。我自從去年離開京城,被貶官來到潯陽城,壹直臥病。

潯陽偏僻沒有什麽音樂,長年聽不到管弦樂聲。住的地上靠近湓江,又低又濕,黃蘆,苦竹繞著宅院而生。

其中早晚聽些什麽呢?杜鵑悲啼猿猴哀鳴。春暖花開的早晨或秋天的月夜,往往是拿了酒獨自飲。

難道沒有山歌或笛聲嗎?聲音嘈雜實在難聽。今晚聽妳彈得琵琶曲,好像聽到仙樂壹樣,耳朵壹時清爽起來。

請不要推辭,重新坐下,再彈壹曲,我為妳依照曲調寫成歌詞"琵琶行″。她被我的話感動,站立了很久,再回到原座調緊弦,弦聲急促。

淒淒切切不像剛才的聲音,在座的人聽了都掩面哭泣。要問其中誰流得眼淚最多?江州司馬的衣衫都濕了。

擴展資料 《琵琶行》中情景交融的手法:本詩所敘之事(秋夜江頭送客、琵琶女的悲劇命運、作者的貶謫生活)飽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寫,氣氛的烘托;人物的動作,心理。

3.猶抱琵笆半遮面的全詩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壹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壹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壹曲紅綃不知數。 鈿(diàn)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壹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賞析 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蕩,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沈痛感受,都壹起傾於詩中。

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於運用了優美鮮明的、有音樂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

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於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後歌女才“半遮面”地出來了。這種回蕩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接著以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調”之“有情”,然後“弦弦”“聲聲思”,訴盡了“生平不得誌”和“心中無限事”,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潮。

然後進而寫琵琶女自訴身世: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爭纏頭”,“壹曲紅綃不知數”。然而,時光流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寫,與上面她的彈水,“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只好“嫁作商人婦”。

這唱互為補充,完成了琵琶女這壹形象的塑造。 最後寫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

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 既層出不窮,又著落主題。

真如江潮澎湃,波瀾起伏,經久不息。反復吟誦,蕩人胸懷,情味無限。

語言鏗鏘,設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語”、“水漿迸”、“刀槍鳴”、“珠落玉盤”、“鶯語花底”。

這些讀來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

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陜西渭南北)。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於洛陽城,葬於香山。

與李白、杜甫並稱“李杜白”。現實派詩人。

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與元稹***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