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天墮絲,晚色上春枝。
城下路分處,邊頭人去時。
停車數行日,勸酒問回期。
亦是茫茫客,還從此別離。
賞析:起筆詩人描繪了當時的天氣和環境以襯托離愁,他抓住空中飄搖不定的“絲”來寫,是頗具匠心的。“絲”,也就是“睛絲”、“飛絲”、“煙絲”,是壹種蟲類吐出的極細的絲縷,飄浮空氣之中。春枝:春日草木的枝條。又指花枝。——春天裏夕陽斜照,陽光璀璨,“絲”在空中閃著水晶般透明的耀眼的光澤的變化,又看到花兒耀眼。作者心緒在此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波動,似乎情不自禁要感嘆春光如此美好!
但第二句,馬上轉筆寫到大家要分別了。不能***享這美好的春光多麽讓人感到遺憾!(第三句又寫到)由於不舍,大家在壹起多待幾天,還沒分別就問什麽時候回來!(第四句)可是問歸期又有什麽用呢?要是妳回來,我不壹定在呀!因為大家都是“茫茫客”,從此別離後,不會再見了!作者此時悲傷之至!
茫茫:渺茫;模糊不清。反映心中的悲愴和前路不可知的蒼涼。可參看:漢揚雄《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聖人曼雲。”唐高適《苦雨寄房四昆季》詩:“茫茫十月交,窮陰千餘裏。”宋王安石《吳任道說應舉時事》詩:“獨騎瘦馬沖殘雨,前伴茫茫不可尋。”清杜濬《登金山塔》詩:“咄哉天咫尺,消息轉茫茫。”陳其通《萬水千山》第二幕:“夜霧茫茫,月色朦朧。‘迎春亭’佇立山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