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舍 夜 舂[1]
新婦舂糧獨睡遲[2],夜寒茅屋雨來時。
燈前每囑兒休哭[3],明日行人要早炊[4]。
[1]夜舂:夜間舂糧。
[2]新婦:長輩對晚輩媳婦的稱呼。亦可以是晚輩對長輩稱其妻或婦人自稱。
[3]每囑:壹再囑咐。
[4]行人:出門遠行的人。指新婦的丈夫。早炊:早飯。[1]
高啟(1336—1374),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避亂隱居吳淞江邊之青丘,埋頭讀書、作詩,混跡於農夫、漁樵之間,自號青丘子。與楊基、張羽、徐賁齊名,稱“吳中四傑”。明洪武初年,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不久升戶部侍郎,以年少固辭不受,忤太祖意,被放歸故裏。知府魏觀移其家於郡中,朝夕相見。魏觀因改修府治獲罪,太祖見高啟為魏觀所作上梁文,認為有意譏諷,大怒,腰斬於市,年方三十九歲。高啟詩文均負盛名,尤長於詩。其詩清新俊雅,流麗痛快,有盛唐太白之風。他生當亂世,長期生活在農村,對農業生產和農村情況較為熟悉,寫有不少鄉土氣息很濃的農業詩歌,具有較深刻的社會意義。有詩集《高太史全集》,文集《鳧藻集》、詞集《扣舷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