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對孩子的希望和寄語詩句

對孩子的希望和寄語詩句

對孩子的希望和寄語詩句如下:

1、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壹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2、靈皇醮罷。福祿都來也。試引鸝雛花樹下。斷了驚驚怕怕。從今日日聰明。更宜潭妹嵩兄。看取辛家鐵柱,無災無難公卿。

3、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家山雖在幹戈的,弟侄常修禮樂風。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4、男兒何不帶吳鈞,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5、萬事雲煙忽過,—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遊宜睡。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寄語:

寄語,是壹個漢語詞匯,拼音是jì yǔ,意思是所傳的話語,有時也指寄托希望的話語。可作名詞、也可作動詞。出自南朝·宋鮑照《代少年時至衰老行》:“寄語後生子,作樂當及春。”

古詩: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等形式。四言是四個字壹句,五言是五個字壹句,七言是七個字壹句。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壹般也算七古。

特點: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漢族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

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