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的古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壹、回鄉偶書譯文
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兒童們看見我,沒有壹個認識的。他們笑著詢問:這客人是從哪裏來的呀?
二、回鄉偶書註釋
1、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2、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時已年逾八十。
3、鄉音:家鄉的口音。無改:沒什麽變化。壹作“難改”。鬢毛衰:老年人須發稀疏變少。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壹作“面毛”。衰,此處應是減少的意思。
4、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5、笑問:笑著詢問。壹作“卻問”,壹作“借問”。
6、鏡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北麓,方圓三百余裏。賀知章的故鄉就在鏡湖邊上。
回鄉偶書賞析和作者簡介
壹、賞析
詩句通過少小離家與老大回鄉的對比,以突出離開家鄉時間之長;通過鄉音難改與鬢毛易衰的對比,以突出人事變化速度之快;通過白發衰翁與天真兒童的對比,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回鄉歡愉之情和人世滄桑之感,並且將這兩種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壹起。
全詩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樸素的語言中蘊藏著壹片真摯深厚的感情。
二、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
賀知章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人。唐代詩人、書法家。少時以詩文知名。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稱為“仙宗十友”。
賀知章的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其中《詠柳》《回鄉偶書》等膾炙人口,千古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