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韻和唐彥猷華亭十詠·秦始皇馳道》 宋 梅堯臣
秦帝觀滄海,勞人何得修。
石橋虹霓斷,馳道鹿麋遊。
車轍久已沒,馬跡亦無留。
驪山寶衣盡,萬古空冢丘。
2.《和彥猷在華亭賦十題依韻·秦始皇馳道》宋 韓維
秦王騁奇觀,不憚阻且脩。
萬裏走轍跡,八荒開囿遊。
勞歌久已息,遺築今尚留。
千載威神盡,驪山空古丘。
3.《秦始皇》 宋 王安石
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
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淩。
遊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
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4.《樓觀》宋 蘇軾
門前古碣臥斜陽,閱世如流事可傷。
長有遊幽人悲晉惠,強修遺廟學秦皇。
丹砂久窖井水赤,白?誰燒廚竈香。
聞道神仙亦相過,只疑田叟是庚桑。
5.《途經秦始皇墓》 唐 許渾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
2.關於秦始皇的詩詞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
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淩。
遊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
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宋)王安石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1323535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唐)李白
秦王飲酒
秦王騎虎遊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龍頭瀉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銀雲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六更。
花樓玉鳳聲嬌獰,海綃紅文香淺清,
黃娥跌舞千年觥。
仙人燭樹蠟煙輕,青琴醉眼淚泓泓。
(唐)李賀
何事紛爭壹角墻,讓他幾尺也無妨。
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明)林翰
還有其他幾首:
與秦始皇 唐 元稹
《人道短》
宜哉秦始皇 唐 宋齊丘
《陪遊鳳凰臺獻詩》
爰及秦始皇 唐 寒山
《詩三百三首》
不見當年秦始皇 明林翰
《誡子弟》
秦帝始皇太暴虐 宋陳普
《歷代傳授歌》
狙擊秦始皇 宋 鄭獬
《留侯廟》
3.關於秦始皇的詩詞途經秦始皇墓
作者:許渾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
註釋:
秦始皇統壹了中國,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作出了巨大歷史貢獻的。但他又是壹個暴君,實行專制主義,給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受到後人譴責。許渾這首詩抒寫了他行經秦始皇墓時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於陜西臨潼縣東約五公裏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它建成於公元前二壹○年,墳丘為土築,經二千年的風雨剝蝕,現存高四十三米,周長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墳上“樹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曠的平地上托起的這座山壹樣的巨大墳塋,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樣,給人以“龍盤虎踞”之感。詩人在墓前駐足,目光從墓基轉向墓頂,見到的是層層綠樹,直上雲天。眼前的高墳,不正好象征著秦始皇生前煊赫的聲勢嗎?“勢入浮雲亦是崩”,覆亡之迅速與秦始皇在位時不可壹世的聲勢,恰恰形成極富於諷刺性的鮮明對照。詩人將無比豐富的歷史內容熔鑄在這簡短的七個字裏。壹個“崩”字,聲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盡意絕,下文難以為繼了。然而詩人忽壹轉筆:“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詩作旋即別開生面,令人稱絕。這兩句與前兩句似斷而實連,詩意從“崩”字悄悄引出,不著痕跡地進壹步寫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後人心目中的徹底崩塌。同樣是青山秋草,路人卻只向漢文帝陵前參拜。漢文帝謙和、仁愛與儉樸,同秦始皇的剛愎、兇殘與奢靡正好是強烈的對比。對於仁君和暴君,人們自會作出自己的評判。末句壹個“唯”字,鮮明地指出了這壹點。後兩句表面看來似乎把筆墨蕩開,從秦始皇寫到了漢文帝,從詩人自己寫到了“路人”,實際上卻有形愈松而意愈緊的效果,在輕淺疏淡的筆墨中顯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4.描寫秦始皇陵的句子秦始皇陵是中國第壹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稱“麗山”或“酈山”,位於中國陜西省西安以東30公裏臨潼縣的驪山,亦稱驪山園。
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布置仿秦都鹹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裏,外城周長6.3公裏。
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陪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 據目前的考證,已發現的秦始皇兵馬俑被普遍認為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的有機組成部分。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指出當時修築秦始皇陵的有七十余萬人。鑿穿了三層地下水,灌註銅水來填補縫隙,又修造宮殿,設置百官位置,放置奇珍異寶。
用水銀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機械來模擬江河的流動,頂壁裝有天文圖象,下面置有地理圖形,用娃娃魚的油脂做成長明燈。陵墓中還有許多機關。
為了防止泄密,在秦始皇入葬後,秦二世又下令將工匠封閉在地宮內城和外城之間。從科學探測和局部發掘來看,地宮裏存在許多金屬物質,也有很好的排水系統。
至於地宮究竟有多深,學界爭議很大,從20米到50米說法不壹。有學者認為所謂“穿三泉”只是虛指。
秦陵尚未完工,便出現秦末農民暴動,章邯將修陵的七十萬人全部調去抵抗暴動,至此,秦陵的修建中斷。項羽破關後,帶兵三十萬挖掘秦陵。
隨後又有牧羊人因尋找丟失的羊群而失手將秦陵地宮燒掉。但目前尚未發現有力證據,也有學者認為秦始皇陵並未遭到大規模破壞。
根據勘查,確實在秦始皇陵周圍發現汞含量異常,學者認為如果地宮打開過,汞會很快揮發。因此初步證實了秦始皇陵內含大量水銀的說法。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