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出自白居易筆下,描寫著壹段傳奇而又有著無限傷感的悲劇愛情,是壹篇敘事詩歌。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長恨歌 讀後感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
前壹些日子,讀了白居易的《長恨歌》,對裏面的情節也有了些了解。
壹個養在深閨的美人被君王看中,召入宮封了個貴妃,皇帝對這個貴妃十分寵愛,以至於 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雖然皇帝十分喜愛,但不幸的事仍然發生了,壹場叛亂使得自己江山與美人只可取其壹。毋庸置疑,結果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貴妃被迫自殺。在局勢穩定後,皇帝可以說是痛不欲生,千方百計的想使貴妃可以重新回到身邊,文中有?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結果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什麽 辦法 都是徒勞的。詩歌最後我感覺寫的特別的好,?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反映了貴妃與皇帝間的真摯愛情,語言很美。
但我卻對他們間的愛情產生疑問,大家都知道這個皇帝在那時候年紀已經很大了,而貴妃才剛剛?初長成?。壹個年輕的女子如何能愛上壹個和自己父母大小的男的呢?我想,無非在於權勢、地位吧!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
我十分的孤陋寡聞。最近才看到這本《長恨歌》。
光是喜歡喜劇的人,大概不會喜歡這本書。看完之後,壹陣郁悶。深覺時光殘酷,生命中很多東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壹切是那麽現實,現實得難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滿失望。
長恨歌這個名字,應該緣於白居易的那首唐詩。白居易的《長恨歌》說的是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悲劇,這壹早就給王安憶的這部小說埋下了伏筆。悲劇原本註定。
如果想在作品裏找到壹個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純潔善良無暇的女人。那麽恐怕是要失望的。裏面有的,不過是壹群現實的女人。作為女主角的王琦瑤,更是如此。
王琦瑤,壹個弄堂裏出來的上海小姐。她是壹個很普通的女人。特別之處,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說那是情愛史,我不贊成。在她壹的壹生中,她所強調追求的,壹直都不是愛情。她選擇某大員,也不過想過壹些平順、舒服的日子。就連最後選擇同女兒平輩的男人,也是因著寂寞。
令人遺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壹早對命運妥協,命運安排什麽,就接受什麽。從沒想過爭取和抗爭。可仍然還是要為命運所捉弄。不由得讓人懷疑,命運是不是欺軟怕硬?像我們小時候跟老媽要錢。不要,就什麽都沒有,壹要,還得要多點,即使失望,也不過是老媽少給了,壹般不會不給。這是不是也是對付命運的方法?哈哈?
吃飯去。無論如何失望,生活卻總要繼續。這又是另壹種失望了?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
有人說,《長恨歌》是寫 政治 的,抨擊唐明皇的昏 庸;又有人說,《長恨歌》是寫愛情的,它歌頌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驚天地泣 鬼神 的悲傷的 愛情 故事 。而我讀《長恨歌》,感受到的卻是極力渲染唐明皇和楊貴妃愛情的後面的白居易的悲傷。
古代男子,年紀很小就可以成婚,早婚可以說是壹種社會傾向,所謂?成家立業?,先成家,後立業。按理說,在這種環境之下的白居易應該是很早就成婚了的,但是因為某種原因,他成為了當時社會上士族家庭很罕見的?大齡剩男?,三十多歲都還沒有結婚。這個?某種原因?到底是什麽呢,就是湘靈。
白居易少年時住在符離( 今安徽宿縣符離集 ) ,和東鄰之女湘靈姑娘長期相愛,感情非常深厚 ,兩個人私底下約定了終生。但是,白居易的母親卻反對他們的愛情,覺得湘靈的門戶太低,不是白居易的良配,在?百事孝為先?的古代,壹門婚姻沒有了父母的首肯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縱然很愛,白居易還是不得不聽從了母親的話。但是作為對母親的抗議,他多年壹直都沒有結婚,最後在母親的以死相逼之下結了婚。而那個時候,他37歲了,湘靈姑娘則終生未嫁。
有句話說,在文學作品裏,寫別人就是寫自己,每壹部作品都是作者內心的剖析和情感的流露。那麽在《長恨歌》裏,白居易極力描寫的,不只是唐明皇的愛情悲劇,更是他自己的愛情悲劇。
唐明皇因為被軍隊的逼迫,不得不賜死楊貴妃,?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面對這壹切,深情的君王卻只能夠?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在此時,白居易大概把自己當成那個悲痛無奈的唐明皇了吧,他的?軍隊?,就是他的母親。唐明皇是君王,比愛情更重要的還有他的國家,所以即使心痛,他還是選擇了犧牲楊貴妃;而白居易是人子,?百善孝為先?,在母親與湘靈之間,他也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愛情。這該是怎樣的壹種無奈呢?在這首詩歌中,白居易以相當大的篇幅描寫了楊貴妃死後唐明皇的痛苦與懷念,無論是 春分 桃花,秋雨落葉,雙目所睹之物,沒有壹樣不能夠不夠氣他對那個心愛的女子的懷念。據說湘靈曾經送給白居易壹雙鞋子,他終身都帶在身邊,? 人只履猶雙,何曾得相似 ?,寫人寫己,這種惆悵,只有愛過的人才能夠懂吧。
愛情被現實打敗了的白居易,苦悶無處可說,他多麽想見到湘靈,對他傾訴自己的壹切,但是他不能。現實是不能夠解決的了,他最後只能寄托於神靈。在《長恨歌》裏,他給唐明皇和楊貴妃安排了壹次相會,?七月七日長神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並且表達了彼此的願望,即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無論人間還是天上,恩愛不覺。但是,他沒有像唐明皇那麽幸運,他沒有能夠幫助他的道客,只能夠在半夢半醒間,在輾轉反側時,感嘆著?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我想,他應該是羨慕唐明皇的,他愛過,擁有過,轟轟烈烈過,即使楊貴妃是他的兒媳婦,但是為了愛情,他爭取了也得到了,而自己呢?只能夠在漫漫長夜,讓思念壹點壹點把 大腦 吞噬,痛徹心扉。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這是白居易的《夜雨》, 寫於元和六年,時年白居易四十歲 。
讀了《長恨歌》,我終於明白為什麽讀到這句時我會有流淚的沖動,在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裏,他到底失去了什麽,此生,再也挽不回。
《長恨歌》
那是壹條黃昏夢殘的古道,那是壹渺春江花月的清波,那是壹驛積澱了江楚流香的亭閣。著壹條漫卷的青絲帶,映著斜陽走過碧坪,妳輕曼的溫柔,異於北國的風雪,妳的妖嬈更有著明晰的江南芳韻。江南的水無私的把妳妝望,綠林熏陶成妳的素雅,天生麗質壹朝秀選,卻都化作淡淡的 歷史 傷雲。
夜,靜的出奇。
妳踏著唐朝宮殿的紅地毯,吟著那江南的曲賦信步而來。久睡的長安,投下壹片卓麗的雲彩,那是江南的水給她織的嫁衣嗎?壹枝紅艷露凝香?春風拂檻露華濃?,這艷容勝過冬日裏貞傲的梅和寺裏的明肌香雪。舞曲也多情了,直要披上霓裳般的羽衣去回應這春來的歌唱。帝王手中的禦筆顫動了。
或許這原本就是中唐的宿命,或許壹方愛的曙光將要在冷冬擦亮,或許這都是冥冥之中從未休止的撥動的命弦。雄偉的望朝金殿,壹派帝國端重的氣韻,也抵不住她輕盈的舞姿,和浪漫時節的回眸壹笑。已再沒有了她的倩影。遠去的車跡,回首這雄偉的金殿,天摧殘星,月蝕清夜,玉階生怨?
那夜的馬嵬驛,在祭奠絕代的紅顏。
那夜的馬嵬驛,著裳的紅樹謝了。
那夜的馬嵬驛,好美,好涼。
明皇落淚了,哭的淒慘,哀惋。窗,開著,缺月無聲,門扉裏透著沈沈的鼻息,青松漏著幾段光隙。昨日的記憶,是車如流水馬如龍;今日卻是伊人歸去,從此陰陽。
宮闕裏,依舊有曾經舞動的羽衣,而那身影,在壹場浮華之後,悄然離去。夜,真的很寂寞,晚初的村店,只有壹聲斷斷續續的幽咽,只有黑森森的天空下,壹襲霓裳濾出的滴滴清淚。
紅晝月弭,風輕掠。木積香山雪,冷宮闕。竹松懈,輕紗妝玉階。伊人眉籠,彤如月。月曳輕波,皎渡仙橋鵲。冷夜誰人解《長生殿》
有人說:?她愛明皇,不愛 天下 。?
有人說:?她的擁有使千萬民眾壹無所有。?
有人說:?她是紅顏禍水。?
我淡然對曰:?歷史非柔媚女子所主,世人只看到明皇墮落在漫舞飄飄的溫柔鄉裏,卻看不到他自身的墮落。?
日月成為流年,她終於化為愛的殉鵲,天空壹片澈藍。長生殿裏,也許只有壹對仙侶,在暗淡中撫琴,歌唱。
《長恨歌》讀後感
壹、開場:誤入凡間壹精靈
碧波蕩漾的淥水,環抱著飛檐鬥拱,文彩輝煌的沈香亭,沈醉的太白大筆壹揮,梨園女伶的歌聲便穿雲裂石,美艷的宮娥翩翩起舞,吳帶當風。這是獨屬大唐的盛世之音,天寶時代的繁華魅影。
鏡頭微轉,水汽氤氳中,?出浴太真冰作影?,誤入凡間壹精靈。那匆匆的壹瞥,便盲了他今生的每壹眼。
二、發展:無法承受的愛情之重
過去的他,也許真的是孤獨吧!縱然貴居萬人之上,坐擁佳麗三千,可愈聽得塵世喧囂,愈覺那些溫暖與己無關,沾染著別人的熱鬧,只更襯得自己形單影只。直到她?那個精靈壹樣的女子,她讓他覺得,自己的?不再滄桑漂泊。於是,他忘記壹切、不顧壹切地愛她。愛是有理由辜負全世界的?只是,多麽可笑,唯獨擁有壹切的他,沒有這樣的資格!可他還是順遂了自己的心,讓愛情的光環無比燦爛,燦爛到光環之外那些攀龍附鳳的猢猻們已悄然地貪婪地爬向了名利場的頂端。葬禮的號角夾雜在夜夜笙歌中,是否有人聽到?
也許多年後他會明了:當年愚笨如他們,從不懂得將幸福吝嗇些支配,憑著任性肆意揮霍,直到兩手空空,物是人非。
三、高潮:壹場盛大的逃離
所有的浪漫終於在叛軍的鐵蹄聲中被無情地撕碎,他們終於為這壹場華麗而奢靡的愛情付出了代價。由遠及近的漁陽鼙鼓,輕易地踐踏著壹個王朝的光榮與驕傲。從此,霓裳如何映羽衣,南國荔枝無佳人。紅顏,何其 自然 地成了?禍水?!面對不發的六軍,面對他的愁容,她輕扯嘴角,要多冷血才會忍心讓早已青絲變白發的他更添愁霜呢?纖纖素手執起那束殘忍的白綾,也許,在身體雕零前,?就已壹寸壹寸被淩遲。
那壹次是 七夕 吧,他說,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縱是那天,他也沒有如此不安過。
四、沒有結局的結局
後來的後來,他不記得了。似乎,那日後,全世界都已劇終。
哪裏有什麽海外仙山呢,不過是他心甘情願地蜷縮在回憶裏編造的壹個又壹個 傳說 罷了,他不依不饒地緊緊抓住那些只會讓他難過的往事,壹遍又壹遍地敷衍自己罷了。
他說,她是值得他用壹生去觀望的煙花。他說,余生,用來忘記她。
他壹定不會知道,千年後會有壹首歌告訴他,煙花易冷,會有壹首歌告訴他,雨紛紛時,舊故裏,只有草木深。
他只知道,沒有她,愛不像愛!
後記
我不想把《長恨歌》絲絲入扣地分析成壹首政治諷喻詩。在我看來,《長恨歌》更像是壹部愛情史詩電影,詩人便是那技藝不凡的導演,在他的執導下,只有愛,是永遠不會被遺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