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思鄉的詩句如下:
1、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釋義: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壹層霜。我禁不住擡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壹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沈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賞析:
壹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壹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
這首五言絕句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壹幅月夜思鄉圖。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表達上隨口吟出,壹氣呵成。但構思上卻是曲折深細的。詩歌的內容容易理解,但詩意卻體味不盡。
2、原文: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釋義: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遊覽。山隨著平坦廣闊的原野的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壹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雲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我依然喜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裏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賞析:
詩人順著長江遠渡荊門,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壹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裏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
這首詩首尾行結,渾然壹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壹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裏”,那麽,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壹當十,容量豐富。
3、原文: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釋義:
洛陽城裏刮起了秋風,心中思緒翻湧想寫封家書問候平安。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麽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再次打開信封檢查。
賞析:
寫秋日所感,表現了作者向往閑適而又不能閑居的心情。雖然詩人贊美沙鷗閑逸,但又說閑時度日如年;雖說事大如天,醉後亦休,但又聞砧杵聲而生感,見梧桐葉落而念故園之秋。他要放眼遠望,而又無樓可登。詩人之心何曾清閑得了?倒是種種矛盾想法在心中糾纏;使得他更加郁悶。
全詩壹氣貫成,明白如話,樸素而又真實地表達遊子的心態。在消息傳達不便的封建社會,長期客居異地的人常有類似的體驗,壹經詩人提煉,這件極平常的小事、極普通的題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義。後人每每讀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嘆,所謂人同此心,情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