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優秀教學設計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歷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壹首七律。以下是關於登高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註釋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猶言壹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譯文
天高風急秋氣肅煞,猿啼十分悲涼;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飛回。
落葉飄然無邊無際,層層紛紛撒下;
無盡長江洶湧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身在萬裏作客悲秋,我常到處漂泊;
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登高臺。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常恨鬢如霜白;
困頓潦倒精神衰頹,我且戒酒停杯。
《杜甫詩三首?登高》教學設計壹、教學目標
(壹)知識與能力
1.進壹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詩歌創作特色。
2.結合課文註釋,掌握重點字詞並能夠理解詩句基本意義。
3.能夠賞析詩歌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以及沈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4.把握詩歌情感基調,運用誦讀技巧,朗誦詩歌。
(二)過程與方法
運用誦讀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學目標。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詩中表現的多重情懷。
2.逐漸培養詩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歌的意象和意境。
2.感知抑揚頓挫的律詩中所沈澱的深沈情感。
三、課型
新授課。
四、課時
1課時。
五、文本簡析
《登高》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第五課,本單元是詩歌單元。《登高》的講解要緊扣教學目標和單元目標。第五課節選的是杜甫在夔州所寫的三首詩,而《登高》處於尾篇,可將三首詩做縱向比較閱讀。《登高》是詩人抒發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之作,學習這首詩要善於把握景情交融的關系及詩人悲歡憤激之情,並同當時戰亂的時局聯系在壹起,深入感知詩中意境。啟發學生創造性想象,再現秋江廣闊圖景和抒情主人公形象。通過再創意境,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主要遵循讀詩、品詩、悟詩這壹基本框架。
六、教學過程
(壹)新課導入
以初中學過的杜詩為導入。
設計意圖教師需樹立歷史觀,建立初中舊知和高中新識的關聯,喚醒學生對杜詩過去的認知。
(二)背景材料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壹度任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別?。其詩反映了唐朝的歷史,被稱為?詩史?,後人推崇他為?詩聖?。有《杜工部集》。
杜甫身逢戰亂,從四十八歲開始,壹直到五十八歲去世,十壹年中,壹直在外飄零,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三年後病死出蜀途中。這首詩是大歷二年作者寄寓夔州時寫的'。此時?安史之亂?已結束四年,但政局依然動蕩不安,吐蕃不斷入侵,兵機此起彼伏,再加上好友李白、嚴武、高適等相繼去世?所有這些,像濃雲壹樣壓在杜甫心頭,他是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臺的。
設計思路逐步引導學生樹立?背景意識?:詩人不能脫離他的時代,詩篇不能脫離詩人的情感。懂得知人論世,理解詩歌才會通透。
(三)整體感知
1.聽錄音。
2.學生齊讀。
設計思路教師做朗讀示範,朗讀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讀?整體感知文本,積極思考。
(四)正文解析,品味鑒賞(提問、討論、答問、點撥、解疑)
1.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1)這首詩首聯***寫了幾種景物?各分別用什麽詞描寫的?十四字寫六種景,什麽特點?
參考:
這首詩首聯***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分別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來描寫。十四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
(2)急風、高天、哀猿、飛鳥,各給人什麽感覺?設身處地想想。
參考:
?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體的,又有心靈的,但更主要是心靈的;?天高?顯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單;?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探討:飛鳥,應該是壹種什麽處境的鳥?是不是壹只歡樂的鳥呢?
參考:
飛鳥,可以是壹只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鳥,它到處盤旋,尋找自己的巢;還可以是壹只跟鳥群失散的鳥。總之,這是壹只孤獨痛苦的鳥,而且只能是壹只,而不是多只。因為根據杜甫此時此刻的處境去想象,此時杜甫應該是孤單壹人在外漂泊。
設計思路首聯問題的設置主要從意象和意境出發,但是在分解詩句後,要用自己的理解重新組合,把握詩句的整體意境;賞析時要敢於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詩給我們留下的空白。
2.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頷聯給我們勾畫出壹副極其廣闊深遠的圖景,前人譽之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寫了兩種景物?(落木和長江)
(2)聯系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想,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想到了什麽?
參考:
①落木蕭蕭:杜甫看到落葉飄零,會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覺。也許會加重鄉愁,他會問自己,這常年漂泊的生活何時能結束。②不盡長江:是時間的無窮,是歷史長河永不停息的感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會超越時空的限制,聯想到歷代的壹些優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悵望千秋壹灑淚?以抒發自己壯誌難酬的苦痛。
設計思路頷聯的問題類似於首聯,讓學生理解情景交融的手法,在問題表述上滲入詩歌技巧。
3.頸聯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宋代羅大經讀頸聯讀出了八層意思,那同學們讀壹下,看看妳們能讀出幾層意思?(小組討論)
參考:
?萬裏,地之遠也;秋,時之淒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齒暮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八意,而對偶又精確。?
設計思路介紹古人對詩句分析的結果,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探究熱情;此問題是課後習題,正文講解中應合理介入習題的講解。
4.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為什麽?苦恨繁霜鬢?新停濁酒杯?呢?
參考:
國家的艱難,人民的苦難,激起杜甫強烈的憂國憂民情懷,無奈年老多病,無能為力,他怎能不悲愁萬端?古人認為有酒方能澆愁,無奈多病不能喝,這種愁悶,這種傷憂,怎麽了卻、怎麽疏解?只能郁結在詩中,郁結在心頭!
設計思路讀這首詩,解這首詩,既要把握詩境對表現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發的內涵?詩人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剛烈情懷(思想內涵也可理解為其他層面,理由合理均可,但大方向要對);問題解答需宏觀把握詩歌。
(五)賞析小結
1.怎樣理解杜甫在《登高》壹詩中所表現出的情懷?
參考:
詩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時節,獨自登高望遠,縱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謂壯懷激烈,慷慨悲歌。這裏有對漂泊生涯的感嘆,有對老弱多病的嗟傷,但也有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執著。不讀出這首詩的積極意義,就不能體會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嘆逝的博大胸懷。明代的胡應麟推此詩為?古今七言律第壹?,確不虛誇。
設計思路選擇這個問題的理由是,從它的問題陳述以及參考答案對學生均具有啟發性,參考答案對作者情感的把握是多維的、有層次的,對學生來說是壹個很好的導向。
2.杜甫的詩風:沈郁頓挫。
參考:
清人吳瞻泰《杜詩提要》雲:?沈郁者,意也;頓挫者,法也。?沈?即?深?,深刻、深厚。?郁?即?積?,凝重、含蓄。?沈郁?,是指思想情感上的豐富深厚;?頓挫?,主要表現為語言和韻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杜甫的詩蘊含著壹種厚積的感情力量,每欲噴薄而出時,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養所形成的中和處世的心態,便把這噴薄欲出的悲愴抑制住了,使它變得緩慢、深沈,變得低回起伏。個人的悲痛變成了對於百姓苦難的深沈憂思,留下了無窮韻味。
設計思路讓學生再次體會杜詩藝術和思想的精妙。
(六)能力提高
播放朗讀視頻,再次整體感知。
(七)拓展訓練
時空對話?我有話對老杜說?。
設計思路這是壹個開放性的話題,給予學生更多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問題前提是?老杜可不可憐?。大體思路:杜甫的詩歌成就,憂國憂民的情懷;剝掉詩人光環,還原重陽節獨自登高的老人形象,給予人文關懷(重心)。
七、板書設計
風 天 猿 渚 沙 鳥?孤獨哀傷
寫景:
無邊落木不盡長江?韶光易逝
壹切景語皆情語
悲秋作客多病登臺?漂泊孤苦
抒情:
苦恨霜鬢新停酒杯?憂憤苦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