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竹筍的詩句如下:
壹、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皇都陸海應無數。
賞析:嫩籜香苞初出林,詩人起筆便細細描繪了初生之筍的形態。這樣殼嫩筍香的初生之筍,洋溢著勃勃的生機,只待春雨澆灌,即能昂揚九霄。接言其價值千金,卻被剪伐作兗幕宴席上的佳肴,感傷之情溢於言表。於陵論價重如金,平平敘來,卻蘊含憐才惜物之情。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淩雲壹寸心。這裏由詠物轉出寄興,由此從幕府宴會上的食筍聯想到皇都長安,那素有“陸海”之稱的鄂、杜竹林更有無數美材,鮮嫩清香的幼筍是可以長成淩雲大竹的,可是它們被無情地吃掉了。謂嫩筍壹寸,而有淩雲之誌。
二、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賞析:作者稱贊主人杜門謝人,護筍成竹,有聖人對時育物之意。但這樣理解並不夠完全。要知道,古代社會也是講究以人為本的。來者是客,為了護筍成竹而不理來客,甚至觸怒來客,這樣真的好嗎?如此壹來,這首絕句不就有了瑕疵?莫非作者不知道這個道理?答案是否定的。
理由很簡單,因為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杜甫!既然作者沒有錯,那錯的肯定是我們之前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了。古人是很喜歡以物喻人的。竹在古代則經常比作君子。如果竹是君子,那麽在這首絕句裏還未長大成竹的筍又是什麽呢?當然指是君子小時候,也就是後進、後輩了。
三、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將勁節負秋霜。
賞析:詩人在詩中自喻為濃郁的翠竹,壹年四季垂陰華堂,不管寒霜凍雪都能虛心自持,但最後倒因此而不得不離亭。詩人正是借春筍鉆墻而被迫離亭陳情抒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