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南宋哲學家、詩人有誰?

南宋哲學家、詩人有誰?

希望對妳有幫助:

1、 陸遊

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父親陸宰是個具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陸遊從小就樹立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殺敵報國的壯誌。他自幼好學不倦,“年十二能詩文”,他還學劍,鉆研兵書。二十五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詩人曾幾學詩,受益不淺,從此確定了他的詩歌創作的愛國主義基調。

2、 曾幾

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贛州(今屬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他的學生陸遊替他作《墓誌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後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3、 楊萬裏

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吉水縣)人。南宋傑出的詩人。

4、 範成大

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郡治在今江蘇吳縣)人。南宋詩人。

5、 尤袤

字廷之,小字季長,號遂初居士,晚年號樂溪、木石老逸民,宋靖康二年(1127)二月十四日生於無錫壹個書香門第中。尤袤自小受家學熏陶,5歲能為詩句,10歲有神童之稱。

6、 葉紹翁

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人氏(1200年前後在世)。原姓李,祖父李穎士於宋政和五年(1115)中 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後知余姚。其《遊園不值》詩:“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膾灸人口,成千古絕唱。

7、 趙必橡(1245——1294),宋宗室,濮安懿王之後。祖父趙汝拾,任廣東鹽幹,遂家於莞城,柵口(今莞城三中附近)。宋鹹淳元年(1265),趙必橡與父趙崇同榜進士。在廣東,自科舉以來,父子同榜進士的僅此壹次。

趙必橡詞集名《覆瓿集》,常見者為詩雪軒校刊《粵十三家集》本,***四卷。卷壹律詩,卷二古風、長短句,卷三啟劄,卷四文類,卷末附名公祭文、名公挽詩。

8、 陳紀(1254~1315),莞城亭頭(今莞城賓館停車場)人。父陳益新,宋末哲學家。兄陳庚,第壹部《寶安誌》即《東莞縣誌》編撰者。陳紀於鹹淳九年(1273)考中舉人。陳紀工詩善詞,詩集有《越吟斐稿》(已佚)。楊寶霖先生歷年搜求,得二十六首,詞集有《秋江欸乃》。

永嘉四靈

9、 徐璣(1162~1214)

字文淵,壹字致中,號靈淵,永嘉人,有《二薇亭詩集》。

10、 徐照(?~1211)

字道暉,壹字靈暉,號山民,永嘉人,有《芳蘭軒集》。

11、 翁卷(生卒年不詳)

字續古,壹字靈舒,永嘉人,有《葦碧軒集》。

12、 趙師秀(1170~1220)

字紫芝,號靈秀,永嘉人,有《清苑齋集》。

13、 葉適

(1150~1223) 南宋哲學家、文學家。字正則,號水心。瑞安(今浙江溫州)人。淳熙五年(1178)進士。歷仕於孝宗、光宗、寧宗三朝,官至權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他力主抗金,反對和議。南宋大臣韓侂胄伐金失敗,葉適以寶謨閣待制主持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因軍政措置得宜,曾屢挫敵軍鋒銳。金兵退,他被進用為寶文閣待制,兼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塢之議,實行屯田,均有利於鞏固邊防。後因依附韓侂胄被彈劾奪職。卒謚忠定。

江湖派

14、 姜夔

15、 劉克莊

(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莆田(今屬福建)人。

16、 戴復古

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嘗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漢族。天臺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壹生不仕,浪遊江湖,後歸家隱居,卒年八十余。曾從陸遊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其詩詞格調高朗,詩筆俊爽,清健輕捷,工整自然。

17、 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劉過也工於詩,古體、律詩兼備。詩多悲壯之調。如《夜思中原》“獨有孤臣揮血淚,更無奇傑叫天閶”,《登多景樓》“北固懷人頻對灑,中原在望莫登樓”。也有的詩寫山水景物,清新秀美。

18、 劉辰翁

19、 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壹字宋瑞,自號文山,吉水人,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吟嘯集》

20、 李清照

21、 周密 (1232-1298),

字公謹,號草窗,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華不註山人,南宋詞人、文學家。祖籍濟南,流寓吳興(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間為義烏縣(今年內屬浙江)令。入元隱居不仕。自號四水潛夫。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詩畫音律,尤好藏棄校書,壹生著述較豐。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誌雅堂要雜鈔》等雜著數十種。其詞遠祖清真,近法姜夔,風格清雅秀潤,與吳文英並稱“二窗”,詞集名《頻洲漁笛譜》、《草窗詞》。

22、 曾原壹

字子實,寧都梅江鎮人,是南宋較有影響的詩人。壹生詩著頗豐,有《蒼山詩集》、《選詩衍義》等問世

23、 謝枋得 (1226—1289)

字君直,號疊山,弋陽人。南宋詩人。進士。曾任考官,出題以賈似道政事為問,遭罷斥。後被起用為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率兵抗元。失敗後流亡建陽,以賣蔔教書度日。 元朝逼其出仕,地方官強送大都,絕食死。門人私謚文節。其詩沈痛蒼涼。有《文章軌範》。後人輯其文為《疊山集》。

24、 朱弁(1085~1144)

南宋文學家。字少章,號觀如居士。婺源(今屬江西)人

25、 林升

林升,字夢屏,平陽(今屬浙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是壹位擅長詩文的士人。《西湖遊覽誌余》錄其詩壹首。名詩有《題臨安邸》。

26、 汪元量

(生卒不詳細),字大有,號水雲,錢塘人。他本是宮廷的琴師,南宋亡後隨六宮到燕京,晚年請為黃觀道士,歸老南方。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他的詩中最著名的是《醉歌》、《湖州歌》、《越州歌》。

27、 陳與義(1090--1139)

別號簡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

28、 蕭德藻

蕭德藻 南宋詩人。字東夫,自號千巖老人。閩清(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不詳。紹興二十壹年(1151)進士。初官烏程令,歷知峽州,終福建安撫司參議。

29、 陳造

[公元壹壹三三年至壹二o三年]字唐卿,江蘇高郵人。生於宋高宗紹興三年,卒於寧宗嘉泰三年,年七十壹歲。善為文。淳熙二年(公元壹壹七五年)進士。官至淮南西路安撫司參議。遭宋不競,事多齟齬,自以為無補於世,宜置江湖,遂號江湖長翁。造著有江湖長翁文集四十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30、 宋自遜

[約公元壹二oo年前後在世]字謙父,號壺山,南昌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慶元末前後在世。文筆高絕,當代名流皆敬愛之。與戴復古尤有交誼。他的詞集名漁樵笛譜,《花庵詞選》行於世。

31、 劉仙倫

(生卒年不詳)字叔儗,號招山,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與劉過齊名,稱為廬陵二布衣。

32、 杜旃

[約公元壹壹九二年前後在世]字仲高,金華人,杜旟之弟。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光宗紹熙中前後在世。與兄伯高,弟叔高、季高、幼高齊名,人稱“金華五高”。旃工詞,陳亮評:“仲高麗句,晏叔原不得擅美。”著有癖齋小集《宋百家詩存》及杜詩發揮,《文獻通考》行於世。

33、 周紫芝

(1082-1155)南宋文學家。字少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紹興進士。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為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右司員外郎。紹興二十壹年(1151)出知興國軍。詩著名,無典故堆砌,自然順暢

34、 宗杲(公元1089-1163年),

俗姓奚,字曇海,號妙喜,寧國人。十二歲出家,曾修宣州景德寺(開元寺),十七歲受具足戒。壹位提倡“看話禪”的著名高僧、沙門詩人

35、 胡仔(公元1110—1170年),

字元任,號苕溪漁隱,績溪人,名臣胡舜陟次子。

36、 吳潛(1196~1262)

南宋詞人。字毅夫,壹作毅甫,號履齋居士。先世自宣城遷溧水,潛則生於德清,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吳潛長於詩文,著有《履齋遺集》傳世。《

37、 呂本中(1084- 1145),

字居仁, 世稱東萊先生,壽州人, 詩人, 詞人, 道學家. 詩屬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詩話>>, <<東萊先生詩集>> 等. 詞不傳, 今人趙萬裏<<校輯宋金元人詞>> 輯有<<紫微詞>>,<<全宋詞>> 據之錄詞二十七首.呂本中詩數量較大, 約壹千二百七十首

38、 方嶽

方嶽(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

39、 謝翺

謝翺(1249~1295) 南宋末散文家、詩人。字臯羽,晚號□發子。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縣)人。19歲時,應進士試不第。景炎元年(1276)七月,文天祥起兵,他率鄉兵數百人投效,署諮議參軍。文天祥被俘遇難,他不仕元,漫遊兩浙以終。謝翺詩傳於今者約200余篇。其中《宋鐃歌鼓吹曲》、《宋騎吹曲》,

40、 高翥

高翥(1170~1241),南宋詩人。字九萬,號菊磵(古同“澗”)。余姚(今屬浙江)人。遊蕩江湖,布衣終身。是江南詩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遊士”之稱。

41、 張良臣

[約公元壹壹七四年前後在世](或作景臣,誤)字武子,大梁人,避地家於鄞。(壹作襄邑人,家於四明)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淳熙初前後在世。隆興元年,(公元壹壹六三年)登進士第。官止監左藏庫。篤學好古,室無長物,妻子不免饑寒。性嗜詩,但不強作,或終年無壹句,故所作必絕人。學者稱雪窗先生。良臣著有雪窗集十卷,《絕妙好詞箋》傳於世。

42、 方信孺

[公元壹壹七七年至壹二二二年]字孚若,興化軍(四庫總目作莆田)人。生於宋孝宗淳熙四年,卒於寧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歲。有雋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楊萬裏頗贊善之。以蔭補番禺尉,治盜有異績。開禧三年,(公元壹二o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敵。歷淮東轉運判官,知真州。後奉祠歸,屏居巖穴,放浪詩酒以終。信孺工詩詞,著有好庵遊戲壹卷,《文獻通考》南海百詠壹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43、 林景熙(1242~1310)

宋末詩人。字德陽,壹作德□,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鹹淳七年(1271)進士。受泉州教官,歷禮部架閣,轉從政郎。宋亡不仕。林景熙論詩主張"詩文歸壹"、"根於性情"。其詩多哀國懷舊之情

44、 王邁

王邁(1184~1248) 南宋詩人。字實之,壹作貫之。自號□軒居士。仙遊(今屬福建)人。嘉定十年(1217)進士,經歷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職。為人剛直敢言,劉克莊曾以"策好人爭誦,名高士責全"詩句相贈。後來他由於應詔直言,被臺官彈劾而降職。淳□中,主持邵武軍事務,死後追封為司農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