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讓學生通過背誦古詩來進行德育是什麽方法 比如背誦《遊子吟》《鋤禾》之類的...

讓學生通過背誦古詩來進行德育是什麽方法 比如背誦《遊子吟》《鋤禾》之類的...

可以通過對古詩意思的講解來對他們進行思想的教育

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孕育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詩歌無異於是燦爛文明上的壹朵奇葩。詩不僅歷史悠久,作者眾多,而且作品豐富,題材廣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學史上堪稱壹絕。

古詩以意境清新,含義深刻,語言生動,韻律優美而著稱,是中華文化傳統教育的壹座寶庫。

壹、位卑不敢忘憂國——愛國教育

是陸遊在《示兒》中寫道:“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人臨死前,仍念念不忘祖國的和平統壹,其愛國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王昌齡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都抒寫出了他們的愛國之情。教學時,讓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

教育學生學習古人熱愛自己的祖國,長大後做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自己的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書山有路勤為徑——勤奮教育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是顏真卿的《勸學》,它告誡莘莘學子勤奮學習,不要等到白了頭再去後悔年少時沒有好好讀書。

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貴在勤奮刻苦。永無止境地學習,是每壹個向上者必要的。

宋代學者劉載好學不倦,知識淵博,他的書齋配掛壹副自書對聯:“夜眠人靜後,早起鳥鳴先”,說明學習的勤奮和刻苦。

從古至今,有成就的人,哪壹個不是從勇於學習,不斷鉆研中受益的呢?通過朗誦這些詩歌,孩子們定會受到壹些啟發,得到壹些啟示,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是大有裨益的。

三、壹寸光陰壹寸金——惜時教育

清朝詩人錢鶴灘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這首詩可以讓孩子們珍惜時間,“今日事今日畢”,做事不再拖拉。

晉代的陶淵明也曾寫下了“盛年不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詩句,勉勵人們要珍惜時間,及時努力,因為“歲月不待人”。

四、壹言為重百金輕――誠信教育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形容承諾的分量比大山還重,極言誠信的重要。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誠信壹向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美德,“人無信而不立”。

誠實守信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論語》曰:言必信,行必果。教育學生誠實守信,單純靠道德說教是不管用的,讀古詩名句,了解古人的做法和決心,對孩子們的觸動是非常大的。

五、春蠶到死絲方盡——奉獻教育

唐代詩人李商隱在《無題》中寫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揮淚始幹。這是中國傳統文人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杜甫的憂國憂民之心。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壹以貫之的人生格言和處世態度。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範仲淹的悲天憫人之心。學生讀到這樣的詩句,怎能不受到教育?

六、寸草尚報三春暉——孝道教育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尚且知道孝順父母長輩,人更要孝敬長輩。

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影響了壹代又壹代中國人: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寸草尚報三春暉,何況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