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是我國傳統畫技之壹。亦稱“烘雲托月”。後借用指壹種寫作技法,即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體說來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事物,達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易混淆。 ……新來瘦,非關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 (要說的明是相思的苦,卻不直說,而用“非關病酒,不是悲秋”來烘托) 12.點化(化用) 對前人書面作品的語言和群眾的口頭創造,進行再加工再創造,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境。可分三種:字詞點化、內容升華、意境開拓。 ①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 ②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①句點化了範仲淹《蘇幕遮》中的“碧雲天,黃葉地”的字詞。②句點化韋應物的“西施且壹笑,眾女安得妍”的詩句意境。) 13.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白己觀點的壹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壹詞中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霍去病、廉頗等五個歷史故事的典故。 14.實虛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采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詩人開始寫“地”、寫“鴉”,而不寫月,但卻讓我們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為“地白”、“棲鴉”是月亮朗照的結果,既然地白如霜,棲鴉可見,可知詩人雖沒有明寫“月明”,但我們卻處處感到“月明皎潔”,因此它是實寫“地白”、“棲鴉”,虛寫“月明”,暗扣“望月”這壹詩題。) 15。抑揚 我們在表揚或批評某壹事物的時候,為了使別人信服,或預先防止別人的反駁,往往把要表揚的先從某壹缺點加以批評,把要批評的先從某壹優點加以表揚,這種修辭手法就叫做抑揚。抑揚可分兩種:1.欲揚先抑法;2.欲抑先揚法。 應憐履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遊園不值》) (詩前兩句寫詩人乘興遊園,被拒之門外;後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滿園春色,前後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後面高興。這裏采用了欲揚先抑法。) 16.疊詞 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壹的多音詞接二連三地用在壹起,這種修辭手法,叫做疊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開頭十四個疊字為全詩定下了壹個殘秋和孤獨的感情基調,渲染了詞人晚年孤苦無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內心深處的淒涼。)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對舉而獨立的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互相補充、互相滲透,***同表達壹個完整的意思,這種修辭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見的有當句互見和對句互見兩種。翻譯時容易譯錯,應特別註意。 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正確翻譯是:秦朝和漢朝的明月與關城。容易誤譯為:秦朝的明月與漢朝的關城。) 18.意象組合(蒙太奇式的畫面組合) 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鏡頭組接成生活的片斷和場景。場景隨著劇情發展而時時在變化,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秋思)) (此首詞出現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9個並列的名詞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們巧妙地組織在壹個畫面裏,渲染出壹派淒涼蕭瑟的晚秋氣氛,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9.白描與工筆 白描原是中國水墨畫中純用墨線、不著顏色來粗筆勾勒物象輪廓的壹種筆法。後借用於文學寫作,指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形象的壹種描寫方法。工筆,原是壹種繪畫的筆法,後指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望江南)) (這首詞采用了白描手法,寫壹位女子從早到晚盼望情人歸來的心情) 此外,還有壹些現代漢語中常用的修辭格如比喻、擬人、誇張、借代、對比等,在古詩詞中也常常使用,這裏不再壹壹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