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起承轉合結構模式

起承轉合結構模式

1、首尾照應

照應是指詩歌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是古典詩歌常見的壹種結構形式。壹首詩不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應有頭有尾,前後內容就要有內在聯系,前面交待過的話,後面得有照應;後邊要照應的話,前邊得先有個交待,形成壹個有機的整體,這樣,詩歌前後才能貫串,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使讀者容易掌握全詩的脈絡。

首尾照應,即開頭與結尾的照應,這樣照應使詩歌在結構上有渾然壹體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題,起到良好的表達效果。在壹些詩歌中,詩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應的方式,來抒發自己或他人情感。

2、開門見山

開門見山是指詩歌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3、層層深入

層層深入就是指詩歌在內容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結構形式,使全詩結構嚴謹,條理清楚。

4、重章疊句

重章疊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壹種結構方式。

詩的上片寫的是年輕時候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愛上層樓”“愛上層樓”,“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在這樣反復詠唱中,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

5、先景後情

寫景抒情詩有的不以描寫的景物作為詩表現的主體,而著重表現詩人因描寫的景物而產生的思想感情,抒寫詩人自身觸景而產生的思想感情活動,塑造詩人自身的形象,創造意境,表達主題。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後情。

6、卒章顯誌

詩言誌,中國古典詩歌把“言誌”當作重要內容來表達,卒章顯誌作為壹種言誌的結構方式,是指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誌或情懷。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大詩人白居易在《新樂府序》中說:詩歌要“首旬標其目,卒章顯其誌”。恰當運用這種結構方式可以增加詩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