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的《黃鶴樓》是壹首千古傳頌的名作,也是無數的歷代文人描寫黃鶴樓文章中最有名的壹首詩文。也有人認為是七言格律詩中的第壹,古今無人能及。但無論如何,此詩讓崔顥壹舉名揚天下,也讓黃鶴樓更加出名。黃鶴樓也成為武漢的標誌性建築和文化地標。
《黃鶴樓》之詩可以說半古半律,亦古亦詩,其主要原因是前半部分的平仄不合格律詩要求,也因三個"黃鶴"重復於詩句中,按正常的格律詩算是犯"大忌"。所以有人認為此詩出格又出律,只能算古體詩範疇。
那後人又為何將此詩編入七律之中呢?我想主要是這首詩壹氣呵成,朗朗上口,情景交融,意境高遠,寫得太好太神太奇了。
《黃鶴樓》是格律詩中連用重字而成就最高之作格律詩中使用重字疊詞,崔顥絕不是第壹人。如他前面的沈佺期的《龍池篇》,連用4個龍字,4個天字,2個池字。他之後的詩仙太白《登金陵鳳凰臺》和《鸚鵡洲》也是重字疊詞"連篇",有人說是仿崔顥之作,這裏不去討論是非。但縱觀古往今來大家名作中的重字格律詩,後人都認為《黃鶴樓》的水平最高,重字重的最妙,也難怪李白登黃鶴樓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嘆。
《黃鶴樓》不避忌重字也許是神來之筆詩中三個"黃鶴"分別表達了不同的景物與人物。"昔人已乘黃鶴去"中的黃鶴是指黃色的仙鶴,是壹種神鳥,代表著長壽,講述了此地曾經流傳的美麗傳說;緊接著"此地空余黃鶴樓"中的第二個黃鶴,就是詩人所站立的樓名,仙人早已駕鶴西去,此地留下的是空蕩蕩的樓臺,這種從懷古回到現實,給人有種向往卻失落之感,也給人感覺寂寥和無奈之嘆;第三句"黃鶴壹去不復返"中的黃鶴應該指得道升天的仙人,此時此刻詩人多想能看到仙人仙鶴回來,或帶走自己,或帶走憂愁和心思,可惜是壹去不復返了,這才留下滿腹愁怨和遠處的悠悠白雲。這樣壹幅以黃鶴寄情寓情的場面,意境高古而深遠,意韻柔長而幽雅,意氣風發而空茫。
《黃鶴樓》的重字壹嘆三詠更增加了詩的意境古代的詩歌最初都是用來歌頌和吟誦的,或悲或喜,只有反復唱出才會更加有味道有情感,就像最早詩歌總集《詩經》大多都是疊詞復句,讓人回味無窮,蕩氣回腸。《黃鶴樓》的三個黃鶴重疊,既有意境上的層層遞進,也有吟誦上的情感反復渲染,去掉壹個或二個"黃鶴",換成別的詞,味道就會如同嚼蠟,意境會斷裂變殘,韻味會蕩然無存,也不可能流傳千古。
當然,如果把格律詩以此重字為準則或效仿,壹般人只會成為東施效顰、畫蛇添足的笑話,如此也只有詩仙才敢才行。
結語個人認為,《黃鶴樓》獨特的半古半詩也好,重字疊詞也罷,不可復制,不可再得。
它反映了中國古代詩歌發展從古體詩向近體詩的歷史規律,是唐朝詩歌變化變革的壹個裏程碑,是"另類"格律詩中的壹座高峰。
今天談論《黃鶴樓》其實是我們在感嘆詩裏詩外的千古鄉愁,是在關註當下武漢的疫情。讓我們***同為武漢祈福,願我們能早日在黃鶴樓下舉杯歡歌!
附: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朝代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