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元侍宴》
蘇軾
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禦爐香。
侍臣鵠立通明殿,壹朵紅雲捧玉皇。
這首宮廷即景詩描寫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壹天皇帝舉辦宮宴宴請臣子的場面,意在歌頌壹種太平氣象。首句“淡月疏星”點明皇帝接待臣子之早。次句“風吹禦香”暗含場面之靜,似乎連香灰飄落在地的聲音也能感覺到。這兩句寫景就是為了襯托第三句中臣子們屏息靜氣、肅穆以待的莊重氣氛,反映了皇帝高高在上的威嚴。末句把皇帝臨朝時的隆重氣派發揮到了極致。
2、《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_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詩歌首句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次句描寫雨天的山色,與標題“初晴後雨”兩相照應。西湖美景數不勝數,不可能壹壹道盡,詩人用“晴方好”、“雨亦奇”這種富有概括性的詞語巧妙而精練地把對西湖的贊譽濃縮盡此。三、四句體現出詩人豐富的想象力,用壹個奇特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3、《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這首詩是詩人任徐州知州與其弟蘇轍壹同賞月時寫的。首句寫月光之清寒,第二句寫月亮逐漸變大變圓的情景。三、四句即景生情,喟嘆好景不長,世事難料。在中秋月圓之夜,詩人思緒飛揚,壹股淡淡的哀愁籠罩在無盡的月色中,倍添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