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出自:唐代·王之渙《登鸛雀樓》
釋義: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沈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裏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壹層城樓。
2、原文: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出自:唐代·杜甫《望嶽》
釋義:五嶽之首泰山的景象怎麽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象全都匯聚其中,南山北山陰陽分解,晨昏不同。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壹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顯得渺小的群山。
3、原文: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出自:唐代·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壹》
釋義: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4、原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出自:唐代·李白《望天門山》
釋義: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壹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5、原文: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出自:宋代·蘇軾《題西林壁》
釋義:從側面看廬山嶺連綿起伏,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呈現不同的樣子。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