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妳姓鄭,李花全落鄭花開,妳的那朵鄭花獨為誰開?
2. 妳姓王,世人皆言無情心,誰知王內心冰封。
3. 妳姓夜,白日巧嫣壹笑,清夜為君淚垂。
4. 妳姓邵,年少輕狂不知愁,殘陽漸退無留意。
5. 妳姓墨,水墨山河破碎戀,無奈情真意不切。
6. 妳說妳姓秦,卻又最是無情,此秦非情,無可奈何。
7. 妳姓顧,妳嫁衣如血傾顧天下,他默默伴妳生生天涯。
8. 妳姓汪,壹汪淺笑清如水,回眸淚滿山,妳說等君歸來。
9. 妳姓李,桃李天下,妳卻只對他壹人回眸輕笑。
10. 張,我姓張,並非起靈,只是紅塵陌上的壹個過客。
11. 妳姓邊,誰言三日回,邊野戰死魂;相問,妳答為紅顏壹歸。
12. 妳姓葉,奈何橋下忘川河,忘川河邊彼岸花,花葉自此不相見,誰道無情卻有情。
13. 妳姓遊,輕嘆離別訴紛紛,不過壹場遊戲人間,妳又何必在意君無情。
14. 妳姓韓,那年,寒雪紛紛,妳說,非我不娶,而今,寒雪紛紛,故事裏我還在等候。
15. 我姓許,我曾許妳三世不相忘,紅塵路上妳卻牽了別人的手從我身邊漠然走過。
2.李白寫的關於桃花的詩詞(要特別優美的)小時候讀李白的名詩《贈汪倫》,就知道李白曾經到過涇縣的桃花潭,喜歡桃花潭。
長大後有幸分配在涇縣工作,走近桃花潭,面潭懷古,憑吊“謫仙”的遺蹤,才知道李白與桃花潭的關系與情結。 誰都知道,李白到桃花潭是被汪倫的“十裏桃花,萬家酒店”引誘去的。
但是,如果李白不是和兄長鬧了矛盾,斷了財路,千裏迢迢來當塗投靠族叔李陽冰,汪倫怎麽有機會邀請李白?反過來說,汪倫沒有機會邀請李白,李白不會自動往桃花潭,這就是李白與桃花潭的關系,也是桃花潭與李白的緣分。 汪倫邀李白其實還有另外壹個人的功勞,許多人只知其壹不知其二,這個人就是萬巨。
萬巨乃萬村始祖萬鵬舉之後。他博學多才,家財萬貫,廣有交遊,人稱“萬夫子”。
萬巨在京城趕考時不但與李白有過交往,而且聽說他經濟拮據,曾慷慨相助。只是他考中進士不願為官,縱情詩酒,瀟灑度日。
因此,李白很仰慕他的道德、賞識他的人品,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汪倫在涇川雖貴為縣令,但與李白素昧平生,從未有過任何交往,只是傾慕他的大名與詩才,盲目崇拜他。
用今天的話說,屬於“追星”。能不能請動李白,把他請到涇川桃花潭來小住數日,與自己壹敘,是汪倫埋藏在心中的壹個願望。
壹日,他把這個願望悄悄告訴了與自己交情深厚的朋友萬巨,萬巨是個絕頂聰明之人,誰知他聽後哈哈壹笑:“這有何難,明日我修書壹封,保管他不會拒絕,匆匆趕來”。萬巨了解李白的為人,也深知他的脾性,故在信中不提別的,只描寫涇川的山水景色和自然風光。
與此同時,他還給汪倫支招,以“十裏桃花,萬家酒店”為誘餌,“引其上鉤”。汪倫對於萬巨的“點撥”心領神會、言聽計從,於是差家丁星夜起程,速速趕赴當塗…… 壹生好遊、飲酒成癖而又重情重義的李白做夢也沒相到信中有詐?哪能招架得住汪倫與萬巨如此的策劃與“忽悠”?見信之後,果如所料,他欣然前往。
李白到桃花潭後,壹沒見到“十裏桃花”(“十裏桃花”乃桃花渡也),二沒看見“萬家酒店”(店主人姓萬也),但卻哈哈壹笑,高興地留下了。這時在他的眼裏,汪倫的熱情就是“十裏桃花”,萬巨的真摯就是“萬家酒店”。
這是任何絕妙的自然風光和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比似的。更何況桃花潭及周邊的自然風光確實如“萬夫子”所描寫的相差無幾。
於是,李白覺得這裏的山好、水好、人更好,有壹種似曾相識的親切和賓至如歸的感覺。李白被桃花潭及周邊的自然美景所吸引、陶醉,也被汪倫、萬巨的真情所打動、折服。
“雙份”的感動使他文思泉湧、妙語聯珠,壹發不可收。短短幾天,李白就吟哦了數十首描寫桃花潭景區自然風光,及贊頌與汪、萬友誼的不朽詩篇。
李白壹生遊歷的名山大川很多,但象這樣在壹個地方留下這麽多詩篇,集中吟哦壹地的詩篇達數十首之多的情況極為罕見,甚至是絕無僅有。可惜的是,這些詩篇不少後來遺失掉了,現在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只有區區十幾首。
如《贈汪倫》、《過汪氏別業二首》、《早過漆林渡寄萬巨》、《訪萬巨公吟》、《尋梅》、《扶風豪士歌》、《石壁山》、《澀灘》、《姊妹石》、《羅浮潭》等,其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因思萬夫子,解渴同瓊樹。”
“梅花自是清奇物,不比凡花壹樣看。”“安得五彩虹,駕天住長橋。”
“姊妹雙雙恨未休,玉容永化石千秋。”“堂上各有三千士,明日報恩知是誰。”
“七裏哪尋八裏店?孤村唯有壹桃花。”等等膾炙人口的詩句,在民間不脛而走,廣為傳頌。
從此,桃花潭因李白的青睞而聞名全國、婦孺皆知,也因李白的贊賞而史冊留芳、名垂千古;而李白呢,因桃花潭的濡潤心靈更加充實,也因桃花潭的滋補生命分外精彩。 李白與桃花 李白在安陸十年期間,有過壹段十分閑適的生活。
娶故相許圉師的孫女為妻,居家白兆山桃花巖下。春天,漫山的桃花開得絢麗嬌艷,清澈的山溪在巖間自在地流淌,壹首著名的小詩《山中問答》就在這種心境之下吟詠而成: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在往後遠遊他鄉的日子裏,桃花寄托了李白對許氏無盡的思念。
《寄遠其八》寫道:憶昨東園桃李紅碧枝,與君此時初別離。金瓶落井無消息,令人坐嘆復相思。
坐思行嘆成楚越,春風玉顏畏銷歇。碧窗紛紛下落花,青樓寂寂空明滅。
兩不見,但相思,空留錦字表心素。至今緘愁不忍窺。
白兆山漫山桃花,李白居家東側有壹座茂密的桃園。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記述詩人曾經在此賞花、宴飲和賦詩。
遠行他鄉與妻子餞別也是春季正濃桃花正艷。“桃李今若為,當窗發光彩。
莫使香風飄,留與紅芳待。”(《寄語其三》),異客他鄉,天涯羈恨,李白睹物懷人,寄語許氏善護青春,留待重逢,字語間蘊含深情。
李白壹生與桃花結有不解之緣。早在初離蜀地“仗劍去國,辭親返遊”的時候,“桃花飛淥水,依然錦江色”(《宿巫山下》),桃花淥水是詩人對家鄉的懷念,“桃李出深井,花艷驚上春”(《中山孺子妾歌》),桃花花色艷麗,自然可以比喻女性美麗的容顏。
“秀眉霜雪桃花貌,青髓綠發長美好”,《山中勸酒》壹詩幾位主角都是年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