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鷺鷥的資料

鷺鷥的資料

鷺鷥簡介

鸛形目(Ciconiiformes)鷺科(Ardeidae)鷺亞科(Ardeinae)大約60種長腿涉禽,其中幾種通常稱為白鷺(egret)。鷺科亦包括麻鳽(麻鳽亞科〔Botaurinae〕)。鷺分布全球,熱帶最常見。通常安靜地涉行淺水(如池塘、沼澤、濕地)中覓食蛙、魚和其他水生動物。於近水邊樹林或灌叢中營巢。鷺巢常密集成群,稱鷺巢群。鷺站立時頸通常呈S型。飛行時腳拖在後面,而頭靠近身體,並不像大多數鳥類那樣頸向前伸展。翅寬,喙長而直,尖端銳利。具粉(不斷分解為細粉的羽毛,該細粉用以梳啄羽毛,以吸收和除去魚油、淤泥和來自水面的汙物)。

鷺可分為典型的鷺、夜鷺和虎鷺3類。典型鷺白天覓食。繁殖期有些種類出現艷麗背羽,有復雜的求愛儀式。最著名的典型鷺是體大、腿長、頸長、色彩素淡、頭部具冠的鷺屬(Ardea)諸種,特別是北美洲的大藍鷺(A. herodias),體長130公分(50吋),翼展1.8公尺(6呎)或更多。似大藍鷺而稍小的蒼鷺(A. cinerea)在舊大陸廣泛分布。最大的種是非洲的巨鷺(A. goliath),體長150公分(59吋),頭和頸淡紅色。草鷺(A. purpurea)體色較暗,是身體較小的東半球類型。

典型的鷺亦包括白鷺屬(Egretta)的幾種、產於美國東南部和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小藍鷺(Hydranassa caerulea或Florida caerulea)和路易斯安那鷺(H. tricolor)、非洲的黑鷺(H. ardesiaca或Melanophoyx ardesiaca)及北美的綠鷺(Butorides virescens)。

夜鷺喙稍厚,腳較短,夜間及黃昏時活躍。黑冠夜鷺(Nycticorax nycticorax)分布於南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澳大利亞、新喀裏多尼亞和菲律賓產棕夜鷺(N. caledonicus)。黃冠夜鷺(Nyctanassa violacea)分布自美國中部和東部到巴西南部。另壹種夜鷺是中、南美洲的船嘴鷺(Cochlearius cochlearius, 即船鷺,或另歸船嘴夜鷺科〔Cochleariidae〕)。

最原始的鷺是6種虎鷺(舊稱虎鳽)。虎鷺膽小獨棲,羽衣具有隱匿色,常帶有橫斑。產於南美洲中、北部的條紋虎鷺(Tigrisoma lineatum)體長75公分(30吋)。墨西哥虎鷺(T. mexicanum, 即裸喉鷺)見於墨西哥和中美洲。

鷺鷥又稱白鷺,在中國古代也稱“絲禽”,屬鳥綱鶴鸛形目鷺科,是世界上受保護的珍禽之壹。也是壹種非常美麗的水鳥。它們天生麗質,渾身潔白,身材修長,繁殖期間頭上會生出2根10余厘米長的羽毛,胸背處也會生出絲狀的長羽毛,隨風起舞時,非常好看。鷺鷥分布較廣,歐洲南部、非洲、亞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亞等地都有它們的蹤跡。它們經常壹只腳獨立在水中,靠靈活的脖子和魚叉壹樣的尖嘴覓食。它們會將河蚌往石頭上甩,直到河蚌被震開。

鷺鷥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地和潮濕的森林裏,屬涉鳥類。主要食小的魚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淺水中的甲殼類動物。它們把大而不大講究的窩築在樹上、灌木叢或地面上。

比較常見的大白鷺在新舊大陸都能看到,它們的身長約90厘米,只有背上長羽毛。

牛背白鷺產於非洲、南非和西南亞,南美洲北部和美國偶爾也能看到,是壹種小的白身黃足鷺,身長大約50厘米。它們喜歡棲息在地面上,愛和吃草的家畜和野生動物做伴,吃因為這些動物活動而飛起來的昆蟲。

鷺鷥的羽毛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古代人喜歡用它們來裝飾服飾,西方人則喜歡用它們來點綴女帽。由於它的羽毛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加上鷺鷥喜歡群居,因此很容易被人大量捕捉,造成數量銳減,幾乎陷入滅絕的境地。後來,幸虧人們穿戴和打扮的方式起了變化,加上采取了嚴格的保護措施。鷺鷥才幸免於絕種。

產於我國的黃嘴白鷺分布在吉林、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於我國二級保護動物的還有巖石鷺、白琵鷺、黑臉琵鷺。

[編輯本段]鷺鷥-唐詩

題目:鷺鷥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者簡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壹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

內容:

雪衣雪發青玉觜,

群捕魚兒溪影中。

驚飛遠映碧山去,

壹樹梨花落曉風 。

翻譯:全身羽毛雪白,又如穿著壹個雪白的絨衣,襯托著青玉般的長嘴,漂亮極了。 它們成群結隊的在溪中捕食魚蝦,潔白的身影在清澈的水中蕩漾。 壹但驚動了它們就會遠走高飛的離去,在青山映存下,姿態是那麽的優美,正像那滿樹的梨花在晚風中飛蕩!

題目:鷺鷥

年代:唐

作者:劉象

內容:

潔白孤高生不同,

頂絲清軟冷搖風。

窺魚翹立荷香裏,

慕侶低翻柳影中。

幾日下巢辭紫閣,

多時凝目向晴空。

摩霄誌在潛修羽,

會接鸞凰別葦叢。

題目:鷺鷥

年代:唐

作者:賈島

作者簡介: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浪仙。範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事》)。開成五年(840),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壹。清代李懷民《中晚唐詩人主客圖》則稱之為“清奇僻苦主”,並列其“入室”、“及門”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孫晟等人十分尊崇賈島,甚至對他的畫像及詩集焚香禮拜,事之如神(《唐才子傳》、《郡齋讀書誌》)。賈島著有《長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長江集新校》,用《全唐詩》所收賈詩為底本,參校別本及有關總集、選集,附錄所撰《賈島年譜》、《賈島交友考》以及所輯賈島詩評等,較為完備。

內容:

求魚未得食,

沙岸往來行。

島月獨棲影,

暮天寒過聲。

墮巢因木折,

失侶遇弦驚。

頻向煙霄望,

吾知爾去程。

題目:鷺鷥

年代:唐

作者:羅隱

作者簡介:羅隱(833~909),唐代文學家。原名橫,字昭諫,號江東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廬)人。

內容:

斜陽淡淡柳陰陰,

風裊寒絲映水深。

不要向人誇潔白,

也知常有羨魚心。

翻譯:

淡淡的斜陽照耀在綠樹成蔭的柳樹上,

鷺鷥的頭頂白色的羽毛隨風擺動,倒映在水中,

不要再向人們誇自己潔白,

自己也有想吃魚的念頭呀!

賞析:

這是壹首諷刺詩。鷺鷥主食魚、蛙等,因頭頂及胸、肩、背長有細長白羽,又稱白鷺。詩諷刺那些貪婪而又“此地無銀三百兩”者。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但靈魂未必像衣衫那麽素凈,心底未必如面容那般慈和,雖然像鷺鷥有“素白”的外表,但也如鷺鷥那樣,“羨魚心”比誰都來得厲害。詩十分含蓄,壹個“羨”字,力能扛鼎。作秀的貪官,妳最終能騙得了誰,又能騙多久呢?

題目:鷺鷥

年代:唐

作者:來鵠

作者簡介:

來鵠(?-883),即來鵬(《全唐詩》作來鵠),唐朝詩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傳來鵬家宅在南昌東湖徐孺子亭邊,家貧,工詩,曾自稱“鄉校小臣”,隱居山澤。師韓柳為文,大中(847-860)鹹通(860- 874》間,才名籍甚。舉進士,屢試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後,福建觀察使韋岫召入幕府,愛其才,欲納為婿,未成。廣明元年(880)黃巢起義軍攻克長安後,鵬避遊荊襄。曾作七律《寒食山館書情》,以遣羈旅愁懷,當時傳為佳作。後南歸,中和中客死揚州。與李鹹用友善,李有《贈來進士鵬》、《贈來鵬》等詩。鵬詩思清麗,然懷才不遇,輾轉飄泊,故其詩多寫羈旅之思、落魄之感,間有憤世疾俗之作。有《來子》。《全唐詩》存其詩二十九首。來鵬的作品有詩集壹卷,但今已不傳。

內容:

裊絲翹足傍澄瀾,

消盡年光佇思間。

若使見魚無羨意,

向人姿態更應閑。

題目:鷺鷥

年代:唐

作者:裴說

作者簡介:

裴說,桂州(今廣西桂林)人。

唐哀帝天佑三年(906)丙寅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

裴說生於亂世,早年窘迫於亂離,奔走於道路。詩句"避亂壹多"引起眾人***鳴。自幼勤奮攻讀。至京城多年,每年均以歷年所作五言詩十九首投於各顯要門下,以求賞識,然久不及第,有人譏笑他復行舊卷,怎無新作?裴說卻不以為然,解釋說:"只此十九首苦苦吟來之詩尚無人見識,何需再用它詩?"

至天佑三年,終取狀元入仕。曾任補闕、禮部員外郎,天佑四年(907),天下大亂,裴見升遷無望,即攜眷南下,唐朝滅亡,全家於湖南石首壹地約住半年,又因戰火波及,再向家鄉逃難,不久,於旅途中死去。

裴說為詩講究苦吟煉意,追求新奇,又工書法,以行草知名。

《全唐詩》有存詩數首。

《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有補詩四首、斷句壹聯。

內容:

秋江清淺時

魚過亦頻窺

卻為分明極

翻成所得遲

浴偎紅日色

棲壓碧蘆枝

會***鹓同侶

翺翔應可期

題目:鷺鷥

年代:唐

作者:無則

內容:

白蘋紅蓼碧江涯

日暖雙雙立睡時

願揭金籠放歸去

卻隨沙鶴鬥輕絲

題目:鷺鷥

年代:唐

作者:許渾

作者簡介:

許渾(?—約858),字用晦,壹作仲晦,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武後朝宰相許圉師六世孫。文宗大和六年(832)進士及第,先後任當塗、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間入為監察禦史,因病乞歸,後復出仕,任潤州司馬。歷虞部員外郎,轉睦、郢二州刺史。晚年歸丹陽丁卯橋村舍閑居,自編詩集,曰《丁卯集》。其詩皆近體,五七律尤多,句法圓熟工穩,聲調平仄自成壹格,即所謂“丁卯體”。詩多寫“水”,故有“許渾千首濕”之諷。

許渾以登臨懷古見長。名篇如《鹹陽城東樓》、《金陵懷古》、《故洛城》、《淩□臺》,追撫山河陳跡,俯仰古今興廢,頗有蒼涼悲慨之致。但往往限於傷今吊古,別無深意,讀多難免有落套之感。其宦遊、寄酬、傷逝諸作,亦時有佳句,如“馬上折殘江北柳,舟中開盡嶺南花”(《暮宿東溪》),“兩巖花落夜風急,壹徑草荒春雨多”(《鄭秀才東歸憑達家書》),都能在寫景中托寓情思,婉麗可諷。而意境淺狹,氣格卑弱,是其通病。

其詩現存 500首左右,無壹首古體。近體以五、七言律詩居多,圓穩工整,屬對精切,致有"聲律之熟,無如渾者"(田雯《古歡堂集·雜著》)的贊語。但也有人批評他“專對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壹般說來,他的警句常出現在第二聯,如“溪雲初起日沈閣(壹作“谷”),山雨欲來風滿樓”(《鹹陽城東樓》)、“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故洛城》),而到後半篇往往流於平沓,各首間句意也時見復出。他喜歡將律句三字尾的聲調改為“仄平仄”對“平仄平”,以顯示拗峭變化,為後人所仿效,稱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閣刻本及《四部叢刊》影印的影宋寫本。涵芬樓影印宋蜀刻本,題名《許用晦文集》,多拾遺2卷。《唐詩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則於正集2卷外,有續集1卷,續補1卷、集外遺詩1卷,較為完備。《全唐詩》析為11卷,有相當數量詩篇與杜牧及他人詩作重見互出。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內容:

西風淡淡水悠悠

雪點絲飄帶雨愁

何限歸心倚前合

綠蒲紅蓼練塘秋

題目:鷺鷥

年代:唐

作者:張祜

作者簡介:

張祜,:(約785—849?),字承吉,唐詩人,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人。初寓姑蘇,後至長安,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不報。辟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享年70歲。

張祜的壹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裏,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而在仕途上卻坎坷不達。他的為人和他的著作壹樣,有其獨具的風格特點,縱情聲色,流連詩酒的同時,還任俠尚義,喜談兵劍,心存報國之誌,希圖步入政壇,效力朝廷,壹展抱負。在人際交往中,他因詩揚名,以酒會友,酬酢往業,結識了不少名流顯官。然而由於他的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於節度使,淪為下僚。有心報國,陳力無門,使他只好“ 幽棲日無事,痛飲讀離騷”,“千年狂走酒,壹生癖緣詩”。

張祜謝世後,太常博士皮日休送挽詩:“壹代交遊非不貴,五湖風月合教貧,魂應絕地為才鬼,名與遺篇在史臣”。

張祜詩集10卷468首至今保存完好。其詩風沈靜渾厚,有隱逸之氣,但略顯不夠清新生動;吟詠的題材相當豐富(這裏面包括眾多寺廟的題作和有關各種樂器及鳥禽的詩詠等等)。代表作有《題金陵渡》、《雁門太守行》、《送蘇紹之歸嶺南》、《旅次石頭岸》、《隋宮懷古》、《從軍行》、《愛妾換馬》、《宮詞二首》、《夜宿湓浦逢崔升》、《聽箏》、《散花樓》、《悲納鐵》、《櫻桃》等,其中《題金陵渡》和《宮詞二首》流傳頗廣。集十卷,今編詩二卷(全唐詩中卷第五百壹十和五百壹十壹)。

內容:

深窺思不窮

揭趾淺沙中

壹點山光凈

孤飛潭影空

暗棲松葉露

雙下蓼花風

好是滄波侶

垂絲趣亦同

題目:鷺鷥

年代:唐

作者:鄭谷

作者簡介:

鄭谷,字守愚。袁州區人。唐末著名詩人。光啟三年(887)進士。官至都官郎中。鄭谷7歲能。父史,開成中(公元八三八年左右)為永州刺史,與侍郎司空圖同院,圖見而異之。光啟三年,(公元八八七年)舉進士第,授京兆鄂縣尉。遷右拾遺補闕。乾寧四年,(公元八九七年)為都官郎中,詩家因稱鄭都官。又嘗賦鷓鴣詩,流傳人口,因號鄭鷓鴣。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為薛能、李頻所賞。與許棠、任濤、張嬪。李棲遠、張喬、喻坦之、周繇、溫憲、李昌符唱答往還,號“芳林十哲”。僧齊己攜詩來謁,谷讀至早梅“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句,乃曰:“數枝非早也。末若壹枝佳”。齊己不覺拜倒曰:“我壹字師也”。後歸隱仰山書屋。卒於北巖別墅。谷嘗從僖宗登三峰,朝謁之暇,寓於雲陽道舍,編所作為雲臺編三卷。歸,編宜陽集三卷,及撰國風正訣壹卷,(新唐書誌及唐才子傳)並傳於世前輩詩人司空圖稱許其"當為壹代風騷主"。在晚唐,鄭谷詩名頗盛。列為"芳林十哲"之壹。尤以《鷓鴣》詩傳誦廣遠,致有"鄭鷓鴣"之稱。成語"壹字師"出自鄭谷逸事:鄭谷隱居仰山,詩僧齊已奉《早梅》詩求教。鄭谷將詩中"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中的"數枝"改為"壹枝"。齊已當庭拜鄭谷為"壹字師。”《全唐詩》收錄鄭谷詩327首。今宜春市區東風大街南段,民國時期曾名鷓鴣路,以紀念鄭谷而名。

晚唐期間,湖南壹位自號衡嶽沙門的詩曾齊己寫了壹首《早梅》詩,攜去江西宜春的仰山,向詩友鄭谷求教。詩中有壹聯雲:“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看後說:“‘數枝’非‘早’也,未若‘壹枝’佳。”說罷就將“數枝開”改為“壹枝開”。齊己聽他這麽壹說,又見他這麽壹改,深為佩服,“不覺下拜”,驚嘆改用“壹”字之妙,即稱鄭谷為“壹字師”。從此,鄭谷這個“壹字師”的盛名便在士大夫中廣為傳揚,有關史籍也先後載入,壹直流傳至今。

鄭鄭谷壹生作詩不下千首;因曾“寓居雲臺道舍”,故稱詩集為《雲臺編》,壹名《宜陽集》,又叫《鄭守愚文集》,***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陽外編》、《國風正誤》等書籍,有的著作已失傳。《全唐詩》收入鄭谷的詩歌***有三百多首。鄭谷的仕途順利,詩大多是詠物和表現士大夫的清高閑適,缺少社會內容,流傳下來的經典不多.

內容:

閑立春塘煙淡淡

靜眠寒葦雨颼颼

漁翁歸後汀沙晚

飛下灘頭更自由

題目:泛吳松江

年代:宋

作者:王禹偁

作者簡介:

王禹偁(954—1001),宋代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貶知黃州,世稱王黃州。出身貧寒。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登進士第,授成武縣(今屬山東)主簿,遷大理評事,次年,改任長洲(今江蘇蘇州)知縣。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召試,擢右拾遺並直史館。後拜左司諫、知制誥。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廬州尼姑道安誣告著名文字學家徐鉉。當時禹偁任大理評事,執法為徐鉉雪誣,又抗疏論道安誣告之罪,觸怒太宗,被貶為商州(今陜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四年移官解州(今屬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隨即召回。任禮部員外郎,再知制誥。

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任翰林學士,後以謗訕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貶知滁州(今安徽滁縣),次年改知揚州。真宗即位(公元997年),再召入都,復知制誥,上書提出“謹邊防”,“減冗兵,並冗吏”等事。與撰修《太祖實錄》,因直書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滿,又遭讒謗,於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再次被貶出京城,知黃州(今湖北黃岡),鹹平四年冬改知蘄州(今湖北蘄春)。鹹平四年在蘄州卒,年四十八。《宋史》與《東都事略》有傳。

王禹偁自編《小畜集》30卷,今有《四部叢刊》本。另有其曾孫王汾裒輯《小畜外集》,有清光緒年間孫星華刻本。近人徐規所著《王禹偁事跡著作編年》,收集佚詩佚文多篇。

內容:

葦蓬疏薄漏斜陽,

半日孤吟未過江。

唯有鷺鷥知我意,

時時翹足對船窗。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