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選擇的路》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創作的文學作品。這首深邃的哲理詩展現了現實生話中人們處在十字路口時難以抉擇的心情。在詩中,詩人選擇了壹條人跡稀少、布滿荊棘的道路,正如詩人在現實生話中選擇了不會帶來豐富物質的寫詩生活。詩人在作出抉擇後,同時又遺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選擇壹條路,並堅定地走下去,只有在多年以後的回憶中輕嘆遺憾。這首詩樸實無華而清新雋永、寓意深刻。詩歌分為四節,每節的第壹、三、四行,第二、五行分別押韻,自如的節奏中透著堅定又滲出絲絲遺憾。整首詩韻律優美,讀起來傳遞著優雅的音樂感。
2、拓展:
《未選擇的路》的靈感來自作者羅伯特·弗羅斯特對他在英國最好的朋友愛德華·托馬斯經常做的壹件事情的善意玩笑。弗羅斯特經常與托馬斯在鄉間散步:托馬斯不停地想要選擇壹條可以使他向他的美國朋友展示某種奇異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風景的路。但是,每次散完步,托馬斯都要為做出的選擇後悔,為如果他們選擇“更好的”方向他本來可以向弗羅斯特展現的那些事物而長籲短嘆。許多次,當這壹切發生時,新英格蘭人就會為那些無用的悔意笑話他的威爾士壹英國朋友。
從這種為本來可能發生什麽的長籲短嘆中弗羅斯特悟到了壹些東西。這種行為方式是弗羅斯特從不選擇的道路,是他學會避免的道路。因此,在他作為壹個成功的、新近被發現的詩人回歸美國後不久,當他想起這件事情時,弗羅斯特裝出自己就是愛德華·托馬斯而寫出了《未選擇的路》。他馬上就抄了壹份寄給了托馬斯,沒有做出任何評論,然而他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夠註意這首詩是多麽諷刺地建立在那非弗羅斯特式的短語“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之上的。實際上,弗羅斯特的期望落了空。托馬斯並沒有理解這個善意的笑話,因為其中的諷刺處理得很聰明、很微妙。
1915年,《未選擇的路》發表後,弗羅斯特希望他的美國讀者能夠體味到這首詩中的中心諷喻意義;但是他再次失望了。然後,他在公眾面前朗誦《未選擇的路》時開始提示他們。壹次,他講到壹個語法學校的女孩寫給他的壹封信,在信中她問他壹個問題:“為什麽要嘆氣?”他說那封信和問題使他作出了決定:不再提示。另壹次,在公開朗誦完《未選擇的路》後,他作出了更加直接和明顯的警示:“妳們可得小心那首詩;它是首棘手的詩歌,非常棘手。”
他從來沒有承認在那首詩中他對自己和他的諷刺處理得太過於微妙,但是這些情形值得被作為壹種指示記住,即在壹首詩或者壹封信中,弗羅斯特經常喜歡盡量假裝出自己沒有某壹立場,只是為了嘲弄——有時侯溫柔,而另壹些時候則尖刻。
3、作者簡介: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美國詩人之壹。他曾當過新英格蘭的鞋匠、教師和農場主。他的詩歌從農村生活中汲取題材,與19世紀的詩人有很多***同之處,相比之下,卻較少具有現代派氣息。他曾贏得4次普利策獎和許多其他的獎勵及榮譽,被稱之為“美國文學中的桂冠詩人”。只是在他的下半生才贏得大眾對其詩歌作品的承認。在此後的年代中,他樹立起了壹位偉大的文學家的形象。代表作品:《詩歌選集》《壹棵作證的樹》《山間》《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又壹片牧場》《林間空地》和詩劇《理智的假面具》 《慈悲的假面具》《詩歌全集》《未選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