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初中教材敘事文言文有哪些

初中教材敘事文言文有哪些

1. 初中課本的文言文壹***都有哪些

第壹冊

《論語》十則

扁鵲見蔡桓公 《韓非子》

狼 蒲松齡

短文兩篇

兩小兒辯日 《列子》

樂羊子妻 範 曄

詩五首

歸田園居 陶淵明

過故人莊 孟浩然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遊山西村 陸 遊

為學 彭端淑

木蘭詩

賣油翁 歐陽修

宋定伯捉鬼 幹 寶

詩五首

觀滄海 曹 操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望嶽 杜 甫

如夢令 李清照

西江月 辛棄疾

第二冊

桃花源記 陶淵明

口技 林嗣環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傷仲永 王安石

詩五首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王 勃

黃鶴樓 崔 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泊秦淮 杜 牧

夜雨寄北 李商隱

愚公移山 《列子》

短文兩篇

陋室銘 劉禹錫

愛蓮說 周敦頤

黔之驢 柳宗元

工之僑獻琴 劉 基

詩五首

龜雖壽 曹 操

石壕吏 杜 甫

相見歡 李 煜

觀書有感 朱 熹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第三冊

短文兩篇

三峽記承天寺夜遊 酈道元

閑情記趣 蘇 軾

周處 劉義慶

晏子故事兩篇 《晏子春秋》

詩五首

使至塞上 王 維

聞王昌齡左遷遙有此寄 李 白

春望 杜 甫

登飛來峰 王安石

論詩 趙 翼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小石潭記 柳宗元

觀潮 周 密

寓言四則

畫蛇添足《戰國策》

買櫝還珠 韓非子

濫竽充數 韓非子

塞翁失馬《淮南子》

詩詞五首

渡荊門送別 李 白

秋詞 劉禹錫

赤壁 杜 牧

過零丁洋 文天祥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蘇 軾

2.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壹、七年級上冊文言文

1、童趣(沈復)2、《論語》十則3、山市 蒲松齡4、《世說新語》兩則 劉義慶5、詠雪6、陳太丘與友期7、寓言四則8、智子疑鄰9、塞翁失馬

二、七年級下冊文言文

1、傷仲永 王安石2、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3、口技 林嗣環4、短文兩篇5、誇父逐日6、***工怒觸不周山7、狼 蒲松齡

三、八年級上冊文言文

1、桃花源記 陶淵明2、短文兩篇3、陋室銘(劉禹錫)4、愛蓮說(周敦頤)5、核舟記 (魏學洢)6、大道之行也 (《禮記》)7、三峽(酈道元)8、短文兩篇9、答謝中書書(陶弘景)10、記承天寺夜遊(蘇軾)11、觀潮 (周密)12、湖心亭看雪(張岱)

四、八年級下冊文言文

1 、與朱元思書 吳均2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3 、馬說 韓愈4、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5、小石潭記 柳宗元6、嶽陽樓記 範仲淹7、醉翁亭記 歐陽修8、滿井遊記 袁宏道

五、九年級上冊文言文

1、陳涉世家 司馬遷2、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3 、隆中對 陳壽4、出師表 諸葛亮

六、九年級下冊文言文

1、公輸 《墨子》2、《孟子》兩章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5、魚我所欲也 《孟子》6、《莊子》故事兩則7、惠子相梁8、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9、曹劌論戰 《左傳》10、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11、愚公移山 《列子》

擴展資料: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壹說法。其特征是註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文言文

3.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規定要掌握的文言文有哪些

新課程標準》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新《課標》對中學階段文言文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和評價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新《課標》為我們明確地提出了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考查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查他們能否憑借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查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不應把詞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識作為考試的重點內容,這應該是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推陳出新的壹把標尺。

我們可以把它分解成這樣幾個目標:

1、順暢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的句讀;

2、理解常用的實詞和虛詞,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

3、了解課文所蘊涵的思想觀點和感情;

4、默寫課文中的規定背誦的段或篇以及大綱推薦背誦的古詩文篇目。

5、了解課文的主要藝術特色和表現手法。

初中文言文的文體分析

初中文言文復習是中招復習中的難點,按文體復習能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各類文言文,效果會好些。初中階段我們接觸到的文體大致有以下幾種:

遊記:是壹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遊記的取材範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詭異阜盛,可以反映壹人壹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壹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筆輕松,描寫生動,記述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覺。遊記有帶議論色彩的,如《嶽陽樓記》,有帶科學色彩的,如酈道元的《三峽》;有帶抒 *** 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

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這種文體常采用托物言誌的手法。如韓愈的《馬說》、周敦頤的《愛蓮說》等;

表: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的文體。如諸葛亮的《出師表》;

諷諫:古代用比喻暗示壹類的方式委婉規勸別人接受下級意見的文體。《鄒忌諷齊王納諫》;

贈序:古代文體之壹,是為贈別而寫的。內容多推重、贊許或勉勵之辭。如明代文學家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如劉禹錫的《陋室銘》。

初中文言文閱讀中考考點

中考文言文閱讀主要考查課內的精典語段。

(壹)考點主要有:

1、文學常識(準確熟練,不混淆,不錯字、註意與本文有關的文章及文學知識)

2、字形、字音(認準、讀對,註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寫(教材規定的古文)(準確熟練,書寫規範、不寫錯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寫草字、不寫簡化字、字體工整、字跡清晰。註意名句、主旨句、描寫句、運用修辭句)

4、實詞翻譯(以書中註釋為主,準確,全面,特殊用法、註釋中有“這裏指什麽”的要註意。)

4. 初中語文課本上有那些古文

1《論語》

六、《錢塘湖春行》

七、《童趣

壹、《傷仲永》《木蘭詩》三、《孫權勸學》

四、《口技》

五、《兩小兒辯日》

壹、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二、劉禹錫的《陋室銘》

五、《大道之行也六、杜甫的《望嶽》

十六、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十七、杜甫的《石壕吏

壹、《與朱元思書》二、《五柳先生傳》三、韓愈的《馬說》:

(1) 寫伯樂對千裏馬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

(2) 懷才不遇的人常慨嘆的兩句話是:千裏馬常用,而伯樂不常有。

(3)描寫千裏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4)在人才輩出的今天,如果我們有才華沒被發覺卻不懂得毛遂自薦的話,定會落得《馬說》中的“千裏馬”的命

四、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表達詩人豁達的胸懷和奮發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斷湧現的理趣)的詩句是: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杜牧的《赤壁》:六、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七、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詞中直接寫明月的詩句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2)表達了作者曠達胸襟,表現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詞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3)從“隔千裏兮***明月”演化而來的,通過寫明月來表達對人生美好祝願,道盡了千載離人心願的詞句是: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4)詞中“此事古難全”裏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5)有壹句詩說:“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與這句詩意境相似的壹句話是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八、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

九、《小石潭記》

十、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十壹、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十二、陶淵明的《飲酒》:

(1十三、李白的《行路難》:

十四、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十五、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十六、龔自珍的《己亥雜

壹、《故鄉》

二、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十二、夏完淳的《別雲間》:

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四、《曹劌論戰》

六、《關雎》:

七、《蒹葭》:

5. 初中要學的所有文言文

按人大版教材,不包括詩詞曲,課本註明要求精讀的文言文有:

初壹上冊4篇:《童趣》、《論語十則》、《世說新語兩則》(《詠雪》《陳太丘與友期》)

初壹下冊5篇:《傷仲永》、《木蘭詩》、《口技》、《短文兩篇》(《誇父逐日》《***工怒觸不周山》,以前是《誇父逐日》《兩小兒辯日》,後來改了)

初二上冊6篇:《桃花源記》、《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三峽》、《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

初二下冊5篇:《與朱元思書》、《送東陽馬生序》、《小石潭記》、《嶽陽樓記》、《醉翁亭記》

初三上冊2篇:《陳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還有《智取生辰綱》、《範進回中舉》要求精讀,不過這是古文中的古白話文了)

初三下冊6篇:《公輸》、《孟子兩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魚我所欲也》、《曹劌論戰》、《鄒答忌諷齊王納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