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倉節詩詞如下:
篇壹:
舉香供神農氏,
乾坤***填倉。
春風化層細雨,
夏秋季兩相忙。
瑞雪濕熱酒,
喜看糧全倉。
篇二:
新春之後廿零天,谷老天魔神降塞川。
每壹戶都糧庫燈火闌珊亮,家家戶戶囤圈蠟光燃。
李家盼囤黃糧溢,李戶祈缸白面粉填。
結彩張燈迎谷老,天魔神恩惠再豐年。
篇三:
上元節十日即填倉,
皆往廩裏加稻粱。
耕者焚香炎帝黃帝廟,
米商頓首稷王堂。
苦留客人恣餐去,
放肆親人狂飲嘗。
撕下吊錢夾五谷,
競燃鞭炮煮魚湯。
正月二十五,俗稱填倉節,是倉王爺的生日。這是漢族民間壹個象征新年五谷豐登的節日。“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農歷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谷倉。
“添倉節”是古代民間祈年節俗,在農歷正月二十五。《帝京歲時紀勝》,“(正月)念五日為填倉節。”屆期,人們或飽食以表示填滿了倉,或用灰等圍出倉的形狀,在其中放些糧食以示倉滿,或祭祀倉籠之神,以祈壹年糧豐倉滿。
填倉節分大小,小填倉在農歷正月二十,為祭以祈年豐,亦稱“小天倉”、“小添倉”;大填倉則在二十五。《介休縣誌》:“二十日,名‘小天倉’。煮黃米糕,燃燈禮佛。”《大同誌》:“二十日,為‘小添倉’;二十五日,為‘大添倉’,添買米面、柴炭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