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位於青島市東北,黃海三圍,人稱“仙山海上第壹”。嶗山,歷史上曾有勞山、鰲山等名稱。由勞山之“勞”,可知其山之險峻和上山之艱難;鰲山之名,當是形容它似巨鰲矗立海上。午後乘車抵嶗山腳下,因時間緊,再加上導遊姑娘的鼓動,於是,就直接乘纜車上到山上。縱目遠眺,但見天碧海藍,波浪蕩搖,舟船點點;遊目四顧,翠峰嵯峨,奇形怪狀。遙想當年,秦皇漢武,登臨尋仙,徐福東渡,覓長生之方;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能不慨嘆!青山巍巍,大海蒼茫,神仙何處?循著石板山道下行,青松吟、刺杉鮮、知了鳴,在綠海中徜徉。美景賞不盡,不覺來到了明霞洞。
明霞洞位於山坡上,是道教全真金山派祖庭,額書“明霞洞”三字,傳為金元間大名鼎鼎的高道丘處機所書,也有人說是清人王序所題。洞不大,只有十數平方米。人們說,它原來極廣深,後來由於雷電暴雨,山石崩塌,就成了如今的模樣。佇立明霞洞前,但見紅日西昃,光芒四射,半天朱霞,斜鋪海中,湧金蕩霓——“明霞散綺”,信然不虛!無緣得見朝霞下的“明霞散綺”,想必那壹定是壹幅別樣的奇景吧。明霞洞旁的仙宅原為鬥母宮。鬥母宮供奉勾陳大帝、紫薇大帝和北鬥七星君的`母親鬥母,鬥母宮毀於崩塌的山石,後改稱明霞洞。現存主體建築是玉皇殿,中供玉皇大帝。道觀明霞洞雖不大,但仙風卻盛,明代孫紫陽曾修仙於此。四百年山茶,六百年紫薇,七百年黃楊,神仙家中,自是不同凡間。
循著石板道蜿蜒下行,古樹陰翳著壹座道觀,觀其山門題額,上書“上清宮”。上清宮,是趙匡胤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的修真之所,後為全真華山派祖庭。山門東側有古槐,枝幹蒼郁,歲已數百;西側有古銀杏樹,據說是劉若拙所手植,樹齡已過千歲。它最奇特之處是眾多的子株環繞巨大的主幹叢立,真可謂名副其實的“公孫樹”了。進得山門,兩側各有壹株古銀杏聳立。其中道左的那壹顆尤為奇特,橫枝上生有三個乳瘤,據宮中道士言,壹千年方才長壹瘤。據此推測,此樹已閱三千年的歲月了。後院主殿供奉玉皇大帝;東配殿供奉天、地、水三官大帝;西配殿供奉道教全真派七真。全真七子,是全真開宗祖師王重陽的七大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壹、郝大通、孫不二。全真七子中尤以丘處機最為著名。丘處機道號長春子,是全真龍門派的開派宗師,時為南宋、金、蒙當國者和人民所***同崇奉。據《長春真人西遊記》載,它曾驅馳胡沙三萬五千裏,在大雪山之陽會見西征中的的“壹代天驕”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尊其為神仙,他勸成吉思汗止殺愛民。“壹言戒殺”,保全人民無數。嶗山上多有他的仙跡和詩詞刻石。院中原植壹株白牡丹,高丈余。春天花開千百,玉蝶舞香,據說《香玉》篇中的白衣花仙香玉就是她。嘆息的是,原來的香玉在清末香消玉殞了。神仙是不死的,香魂歸來,眼前的這棵白牡丹壹定是香玉的後生了!徘徊在上清仙境,口中不僅低吟起古人的詩來:“門前排列錦為屏,墻內清陰綠滿庭。百歲牡丹千歲杏,壹花壹木亦通靈。”
上清宮道士說,不去太清宮等於沒來嶗山。於是,離開了上清宮,走過朝真橋,前往朝謁太清宮。壹路上,仙道盤紆,澗水叮咚。嘆賞間,眼前豁然壹亮,原來來到了八裏河龍潭。只見飛瀑從崖壁上飄下,猶如壹條玉龍飛落龍潭。龍潭四圍奇峰無語,青松疊翠;壹池水晶,藍天白雲出鏡心,碧綠醉人。不禁嗟嘆,昆侖山上王母娘娘的瑤池也不過如此吧!
繼續前行終於到了太清宮。太清宮背靠老君峰,前臨老君灣。遠望,海天壹色;俯視,碧浪輕輕拍打著石岸。太清宮始建於西漢建元三年,道士張廉夫開山,名道劉若拙、李哲玄、丘處機、張三豐等都曾修仙於此。太清宮掩映於古木幽篁之中,其前是壹座巨大的石牌坊,額書“嶗山太清宮”。繼續前行,便是太清宮山門。進入山門,才算是正式登入仙界。東側是元君閣,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西側為元辰閣,供奉北鬥眾星之母鬥母。前行進入儀門,來到了三官殿。殿前銀杏樹齡已過千年,據說是劉若拙手栽。最神奇的還是那兩棵樹齡數百年的耐冬——山茶,壹開單瓣紅花,壹開重瓣白花。其中,開紅花的那棵山茶高可七八米,人們說她就是《香玉》中的紅衣仙女絳雪。趨近靜觀,迷情想象,仿佛見仙子綽約。告別三官殿,踏上逢仙橋。傳說當年劉若拙大年除夕於此曾逢仙翁。逢仙橋邊斜臥壹棵奇特的古榆,體量碩大,枝幹盤曲蒼古,猶如蒼龍,人稱“龍頭榆”。據說此樹為唐代道士李哲玄所栽,已有壹千多歲了。出三官殿西行,即是太清宮主殿三清殿。三清殿供奉道教最高神玉清、上清、太清三神。三清是道的三種化身,正所謂“太上老君壹氣化三清”。三清殿院內植梅、桂、芍藥等花卉,清幽、芬芳。有壹泉,名神水泉。據說此泉,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水質甘冽,飲之清心益壽——真是太清仙境!
離了三清殿,便來到了三皇殿。拜罷天、地、人三皇,出賞院內奇景。其中景物,最奇異的當是“漢柏淩霄”了。漢柏蒼郁挺立,淩霄(紫薇)龍蟠其上,柏葉蒼翠,淩霄花紅,別樣畫圖!大道無象而象萬千;大道不言而萬物化成!大哉乾元,大哉道!
神窟仙宅靈異府,海上三清第壹山。依依回首,嶗山在滄海上搖蕩,在藍天晚霞中變幻。千裏尋仙,雖無緣“食棗大如瓜”,但我卻飽餐了嶗山的霞,清吹了仙家的風,恍恍惚惚,不覺已飄飄欲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