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關於禪意的詩句。有關禪意的詩句我個人就很喜歡這幾首:
1.題義公禪房
唐·孟浩然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壹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
2.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唐·王維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壹聲幽。
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3.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唐·王維
龍鐘壹老翁,徐步謁禪宮。
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裏,世界法身中。
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
4.青龍山曇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齡
本來清凈所,竹樹引幽陰。
檐外含山翠,人間出世心。
5.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6.題東林白蓮
唐·齊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滿白蓮。
秋風明月下,齋日影堂前。
色後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誰知不染性,壹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題
唐·鄭谷
往事悠悠成浩嘆,勞生擾擾竟何能。
故山歲晚不歸去,高塔晴來獨自登。
林下聽經秋苑鹿,江邊掃葉夕陽僧。
吟餘卻起雙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贄
十卷楞嚴萬古心,春風是處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開日,人自縱橫水自深。
9.法海寺訪仁公
清·鄭板橋
樹滿空山葉滿廊,袈裟吹透北風涼。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簾問夕陽。
2.有關“禪意”的詩句有哪些在中國歷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關於禪意的詩句。有關禪意的詩句我個人就很喜歡這幾首:
1.題義公禪房
唐·孟浩然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壹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
2.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唐·王維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壹聲幽。
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3.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唐·王維
龍鐘壹老翁,徐步謁禪宮。
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裏,世界法身中。
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
4.青龍山曇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齡
本來清凈所,竹樹引幽陰。
檐外含山翠,人間出世心。
5.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6.題東林白蓮
唐·齊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滿白蓮。
秋風明月下,齋日影堂前。
色後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誰知不染性,壹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題
唐·鄭谷
往事悠悠成浩嘆,勞生擾擾竟何能。
故山歲晚不歸去,高塔晴來獨自登。
林下聽經秋苑鹿,江邊掃葉夕陽僧。
吟餘卻起雙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贄
十卷楞嚴萬古心,春風是處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開日,人自縱橫水自深。
9.法海寺訪仁公
清·鄭板橋
樹滿空山葉滿廊,袈裟吹透北風涼。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簾問夕陽。
3.描寫“禪意”的詩句有哪些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尋南溪常道士》——唐代詩人 劉長卿
禪意渺何著,啾啾階下蛩。《道吾山》——清代詩人 譚嗣同
知君素有棲禪意,歲晏蓬門遲爾開。《憶故山贈司空曙》——唐代詩人 李端
禪意歸心急,山深定易安。《送贊律師歸嵩山(壹作無可詩)》——唐代詩人清 江
禪意法乘俱莫問,且談舊事更依依。《蛇山》——宋代詩人 仇遠
詞語出處:
出自(唐) 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詩人簡介: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禦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各名家說法相差甚遠,爭議十分激烈,壹般認為生於公元709-725年間,逝於786-790年年間。劉長卿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騷壇秘語》有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校教材 。
評價影響: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劉長卿)工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劉長卿年輩與杜甫相若,早年工詩,然以詩名家,則在肅、代以後。與錢起並稱錢劉,為大歷詩風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於近體,尤工五律,自稱"五言長城",時人許之。詩中多身世之嘆,於國計民瘼,亦時有涉及。其詩詞旨朗雋,情韻相生。故方回雲:"長卿詩細淡而不顯煥,觀者當緩緩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東樹雲:"文房詩多興在象外,專以此求之,則成句皆有余味不盡之妙矣。"(《昭昧詹言》卷壹八)唐人評長卿詩,尚多微辭。如高仲武雲:"(劉)詩體雖不新奇,甚能鏈飾。大抵十首已上,語意稍同,於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中興間氣集》)其後則評價日高。陳繹曾至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唐音癸簽》卷七引《吟譜》)王士禛則雲:"七律宜讀王右丞、李東川。尤宜熟玩劉文房諸作。"(見何世璂《然鐙記聞》)。
4.有關禪意的詩句在中國歷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關於禪意的詩句。
有關禪意的詩句我個人就很喜歡這幾首:1.題義公禪房唐·孟浩然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戶外壹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
2.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唐·王維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壹聲幽。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3.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唐·王維龍鐘壹老翁,徐步謁禪宮。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裏,世界法身中。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
4.青龍山曇壁上人兄院集唐·王昌齡本來清凈所,竹樹引幽陰。檐外含山翠,人間出世心。
5.題破山寺後禪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6.題東林白蓮唐·齊己大士生兜率,空池滿白蓮。秋風明月下,齋日影堂前。
色後群芳拆,香殊百和燃。誰知不染性,壹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題唐·鄭谷往事悠悠成浩嘆,勞生擾擾竟何能。故山歲晚不歸去,高塔晴來獨自登。
林下聽經秋苑鹿,江邊掃葉夕陽僧。吟餘卻起雙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明·李贄十卷楞嚴萬古心,春風是處有知音。即看湖上花開日,人自縱橫水自深。
9.法海寺訪仁公清·鄭板橋樹滿空山葉滿廊,袈裟吹透北風涼。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簾問夕陽。
5.讀過哪些有禪意的詩詞1.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大師《修行偈頌》
神秀是北宗禪的創始人。他將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樹與明鏡臺。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來清凈。只是由於執著,生起了相對間識,以致於經常為塵垢所染。……
2.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王維《終南別業》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水窮處」是指登山時溯流而上,走到最後溪流不見了。登山者索性坐下來,看見山嶺上雲朵湧起。原來水上了天了,變成了雲,雲又可以變成雨,到時山澗又會有水了,何必絕望?……
3.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慧開禪師《頌平常心是道》
這幾句詩有著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壹看就能明白。禪宗講究頓悟,這首詩在某種程度上也給未開悟者呈現了以手指月的姿勢。閑事,也即煩心之事。……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壹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壹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樽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以對友人的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壹的人生態度。…
5.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壹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妙色王求法偈》
大多數的男男女女,世間糾葛,總難離愛恨二字。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講的是佛道修行,講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貪嗔癡念。
6.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其五》
陶淵明那天然、如璞玉壹般的詩詞直抒胸臆,沒有壹點矯揉造作的成分。“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種意境更是每壹個現代人畢生追求但卻永遠無法達到。…
7.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壹壹
唐伯虎《桃花庵歌》節選
8.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壹壹
吳承恩《西遊記》烏巢禪師偈子
字數限制,供參考。
6.禪意在山水田園詩王唯的山水田園詩富有禪意:(詩人名“維”、字“摩詰”、後世稱他為“詩佛”)1.《山居秋暝》(很著名的壹首,收入了《自考大學語文(本科段)壹書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解釋:真個是詩意即畫意,十幾種景致與觸嗅視聽等感覺俱會聚在壹方畫布上,令妳人在畫外看,神在畫裏飄。
這裏,有徐徐晚風拂面,絲絲秋雨沾衣,朗朗圓月照地,沈沈青松迎風,清清山泉流石;這裏更有亭亭綠竹搖倩影,片片蓮葉貼池水,朵朵蓮花笑秋風,裊裊浣女蕩扁舟。妳看這幅畫裏,不僅有山有水,還有人——浣女;有物——秋雨、空山、晚氣、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蓮葉、蓮花、漁舟;有光——月光、水光;有影——樹影、竹影、人影;有聲——風聲、雨聲、水聲、竹聲、搗衣聲、漿聲、笑聲……;有色——翠竹、綠葉、白花、金光……;有味——花香、竹韻;有情——素靜月夜、盎然生機與恬美自然的情致。
這等美妙的山光水色,如此迷人的詩情畫意,不把妳熏死,也把妳醉傻。確實,在清新寧靜而生氣勃勃的山水中,感受到萬物生生不息的生之樂趣,精神升華到了空明無滯礙的境界。
這種空明境界和寧靜之美,是王維山水田園詩藝術的結晶。王維在《山居秋暝》中所極力描繪的萬般物象的用意了:清新,寧靜,生機,凈美。
這種自然的美與心境之美完全融為壹體,創造出如水月鏡花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含意豐富,耐人尋味。
2.《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解釋:中年篤佛,晚年棲隱終南山。興來隨意獨行,勝事自知,罕有人同調知賞其趣。
“行到水窮處”,無拘無束,悠閑至極,何等愜意與自樂。“坐看雲起時”,窮盡水路,似乎景致壹覽而盡,孰知坐下時,雲霧飄飄而起,水景的盡處帶出雲霧勝景。
“水窮”而“雲起”,似巧合,又非巧合。這情趣是多麽的濃郁,這意境是多麽的深遠,這禪機是多麽的玄妙啊!——似乎,詩人想讓我們知道,淡然處事者,隨處都有美景,由世事多變轉到求學之處無窮,讓我們明白,結束意味著開始,結束就是開始,開始就是結束。
水窮盡處,自然是深山空靜無人處,人無意而至此,雲無心而出岫,思與境偕,神會於物。無心處,偶然間,坐看時無思無慮的直覺印象,那無心淡泊、自然閑適的“雲”,是詩人心態的形象寫照。
對境觀心而道契玄微,靜極生動、動極歸靜、動靜不二的禪意,滲入到山情水態之中,化作天光雲影,空靈而自然。詩末與“林叟”的“談笑”,又把詩的境界拓深了壹層。
詩人的淡泊清閑,隨意而安,任運自然,無往不適,這意態情致,在詩中表現得真是淋漓盡致。寫景不泥於景,敘事不止於事,壹“行”壹“到”,壹“坐”壹“看”,極盡灑脫之態;壹“往”壹“知”,壹“值”壹“談”,見出隨意之緣。
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在田園山水風光的描寫中讓我們見到了隱士生活和禪理的揉合。3.《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解釋:佛家常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是指世俗中有形象和占有空間的物質。空,就是假和不實。
在我們來看,色與空不亞於是有與無的對立關系。而王維的這首詩很自然的會讓妳感受到這種禪機的深蘊。
“空山”,道出了深山的幽寂空曠,給人灰蒙蒙壹片林山樹海的感覺,茂密幽深,不見人影,甚至於山中的飛禽走獸也銷聲匿跡。畫面中所有這些都旨在渲染壹份山林的寂靜,因而後面說“不見人”。
接下來的“但聞”進壹步印證了這壹點。然而,“人語響”壹語又否定了前面的“空山”,嗬,深山老林裏竟還存有人的蹤影,看來,這山是不空的了。
這“人語響”打破了“空山”的寂靜。看似矛盾的說法恰恰展示了王維的獨坐感悟,正是這“但聞人語響”又不見響語人,這就更見其寂靜。
試想,這莽莽林海中,不是萬般寂靜,妳怎能聽得壹聲人語?這是靜寂,壹種平靜,壹份心無雜念的寧靜,寧靜的心態下,細微的聲響也就如雷貫耳。這不正是王維的禪悟嗎?“返景”,是說太陽落山後的光線雖弱,還是輻射到茫茫深山,於是,光線透過枝繁葉茂的空隙,“復照”在山林裏的青苔上。
這種回光返照雖說微弱,只是斑斑點點灑在青苔上,但由於這斑斑點點的幽光,深林反而顯得更幽深更晦暗,更幽深更晦暗的山林又反襯了這日光返照的微弱。王維創造的這壹空寂幽深的境界,正是他修禪過程中的壹種心理體驗,是禪宗所說的壹種頓悟。
空山人語,林苔夕暉,這情景的微妙,缺乏寧靜純凈心境的人是無法體悟的。原文請參閱以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