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欣賞的名句是“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最愛誦讀的詩句是“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但,近來我卻發現了壹個問題,在喏大的文庫裏,卻只有這壹篇是寫蓮子的。
我以為,這是不公平的,這是對蓮子的不公平。殊不知,無論是中通外直的荷藕,或是香遠益清的荷花,還是亭亭玉立的荷葉,均出自於壹粒平平淡淡的蓮子。
如果沒有了蓮子,也就沒有荷藕,沒有荷葉,更不用說荷花了。按理,蓮子是最應值得贊頌的,可事實恰是相反,我想,這大概是壹種歷史的疏漏,或是文人的偏見吧。
我愛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藕,也愛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但我更愛平平淡淡的清清蓮子。故作此拙文,以補歷史之漏,代伸蓮子之不公。
寫蓮花的詩句浪霞穿水凈,峰霧抱蓮昏。經破薛舉戰地李世民映桐珪累白,縈峰蓮抱素。
喜雪李世民近谷交縈蕊,遙峰對出蓮。詠小山李世民花臺無半影,蓮塔有全輝。
從駕幸少林寺武則天參差碧岫聳蓮花,潺湲綠水瑩金沙。遊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上官昭容摘蓮拋水上,郎意在浮花。
橫吹曲辭·白鼻騧張祜拾萍萍無根,采蓮蓮有子。相和歌辭·江南曲溫庭筠魚戲蓮葉間,參差隱葉扇。
相和歌辭·江南曲陸龜蒙魚戲蓮葉東,初霞射紅尾。相和歌辭·江南曲陸龜蒙魚戲蓮葉西,盤盤舞波急。
相和歌辭·江南曲陸龜蒙魚戲蓮葉南,欹危午煙疊。相和歌辭·江南曲陸龜蒙 魚戲蓮葉北,澄陽動微漣。
相和歌辭·江南曲陸龜蒙夏蓮開劍水,春桃發露花。相和歌辭·門有車馬客行虞世南鏡花搖芰日,衣麝入荷風。
相和歌辭·棹歌行駱賓王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相和歌辭·胡無人行李白摘荷空摘葉,是底采蓮人。
相和歌辭·讀曲歌五首張祜畫舸雙艚錦為纜,芙蓉花發蓮葉暗。相和歌辭·棲烏曲二首劉方平弄舟朅來南塘水,荷葉映身摘蓮子。
相和歌辭·采蓮曲二首鮑溶采蓮朅來水無風,蓮潭如鏡松如龍。相和歌辭·采蓮曲二首鮑溶蓮花復蓮花,花葉何重疊。
相和歌辭·采蓮歸王勃蓮衣承玉釧,蓮刺罥銀鉤。相和歌辭·采蓮女閻朝隱鸂鶒膠膠塘水滿,綠萍如粟蓮莖短。
相和歌辭·張靜婉采蓮曲溫庭筠。
2.有關"李世民"的詩句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
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餘。
連薨遙接漢,飛觀迥淩虛。
雲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
巖廊罷機務,崇文聊駐輦。
玉匣啟龍圖,金繩披鳳篆。
韋編斷仍續,縹帙舒還卷。
對此乃淹留,欹案觀墳典。
移步出詞林,停輿欣武宴。
雕弓寫明月,駿馬疑流電。
驚雁落虛弦,啼猿悲急箭。
閱賞誠多美,於茲乃忘倦。
鳴笳臨樂館,眺聽歡芳節。
急管韻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鳳肅來儀,玄鶴紛成列。
去茲鄭衛聲,雅音方可悅。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
橋形通漢上,峰勢接雲危。
煙霞交隱映,花鳥自參差。
何如肆轍跡,萬裏賞瑤池。
飛蓋去芳園,蘭橈遊翠渚。
萍間日彩亂,荷處香風舉。
桂楫滿中川,弦歌振長嶼。
豈必汾河曲,方為歡宴所。
落日雙闕昏,回輿九重暮。
長煙散初碧,皎月澄輕素。
搴幌玩琴書,開軒引雲霧。
斜漢耿層閣,清風搖玉樹。
歡樂難再逢,芳辰良可惜。
玉酒泛雲罍,蘭肴陳綺席。
千鐘合堯禹,百獸諧金石。
得誌重寸陰,忘懷輕尺璧。
建章歡賞夕,二八盡妖妍。
羅綺昭陽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動,扇掩月初圓。
無勞上懸圃,即此對神仙。
以茲遊觀極,悠然獨長想。
披卷覽前蹤,撫躬尋既往。
望古茅茨約,瞻今蘭殿廣。
人道惡高危,虛心戒盈蕩。
奉天竭誠敬,臨民思惠養。
納善察忠諫,明科慎刑賞。
六五誠難繼,四三非易仰。
廣待淳化敷,方嗣雲亭響。
帝京篇十首李世民
3.關於蓮子的詩句有哪些1、《畫堂春·外湖蓮子長參差》
宋代:張先
外湖蓮子長參差,霽山青處鷗飛。水天溶漾畫橈遲,人影鑒中移。
桃葉淺聲雙唱,杏紅深色輕衣。小荷障面避斜暉,分得翠陰歸。
譯文:外湖長滿了蓮蓬,望去參差錯落,頗有韻致。天已放晴,雨後青山格外翠綠,在湖山掩映的綠陰深處,有壹起起雪白的鷗鳥兒在藍天碧水間飛翔,極其鮮明悅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見水天相連,藍天蕩漾於碧波之中,綠水漾入雲天之上,廣袤天際,蔚為奇觀。
遊人為飽覽湖光山色,聽任畫船在水上緩緩行進。湖水明澈,波平如鏡,遊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鏡中移動,別是壹番幽美的境界。
船上歌女雙雙唱起《桃葉歌》來,輕柔婉轉的歌聲,久久在空問回蕩。歌女所著的杏紅衫子,在青山、綠水、藍天的交相映襯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鮮艷色彩。
偏西的陽光照射到遊船上面,歌女們都采了壹枝荷葉用來遮面,以躲避斜暉,直到遊船歸去時,自己還感到分得了壹份綠荷扇子帶來的涼意呢。
2、《江南行》
唐代:張潮
茨菇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
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
譯文:茨菇葉爛時我們分別在西灣,如今蓮子花開還不見妳回還。 我的夢離不開那江上的流水,人們傳說妳已經到了鳳凰山。
3、《采蓮子·船動湖光灩灩秋》
唐代:皇甫松
船動湖光灩灩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譯文: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蕩著小船來采蓮。她聽憑小船隨波漂流,原來是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姑娘沒來由地抓起壹把蓮子,向那少年拋擲過去。猛然覺得被人遠遠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4、《采蓮子·其壹》
唐代:皇甫松
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采蓮遲。
晚來弄水船頭濕,更脫紅裙裹鴨兒。
譯文:荷花的清香飄滿遼闊的湖陂,年輕的姑娘貪玩愛耍把采蓮延遲。傍晚她戲弄湖水把船頭淋濕,更脫下紅裙網羅池中鴨兒。
5、《清平樂·村居》
宋代: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鋤豆溪東,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無賴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4.關於蓮子的詩句有哪些1、《畫堂春·外湖蓮子長參差》 宋代:張先外湖蓮子長參差,霽山青處鷗飛。
水天溶漾畫橈遲,人影鑒中移。桃葉淺聲雙唱,杏紅深色輕衣。
小荷障面避斜暉,分得翠陰歸。2、《采蓮子·船動湖光灩灩秋》 唐代:皇甫松船動湖光灩灩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3、《江南行》 唐代:張潮茨菇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
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4、《寄人 》 唐代:李群玉寄語雙蓮子,須知用意深。
莫嫌壹點苦,便擬棄蓮心。5、《梁公子》 唐代:李賀風彩出蕭家,本是菖蒲花。
南塘蓮子熟,洗馬走江沙。 禦箋銀沫冷,長簟鳳窠斜。
種柳營中暗,題書賜館娃。
5.關於描寫李世民的的詩句有的是,比如:
有壹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個大臣建議,不滿十八歲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詔書卻被魏征扣住不發。唐太宗催了幾次,魏征還是扣住不發。唐太宗大發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說:“我聽說,把湖水弄幹捉魚,雖能得到魚,但是到明年湖中就無魚可撈了;把樹林燒光捉野獸,也會捉到野獸,但是到明年就無獸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強力壯、不到十八歲的男子都征來當兵,以後還從哪裏征兵呢?國家的租稅雜役,又由誰來負擔呢?”良久,唐太宗說道:“我的過錯很大啊!”;於是,又重新下了壹道招書,免征不到十八歲的男子。,以這個故事寫壹句描寫李世民的詩句,好的給200分
6.關於蓮心的詩句《青玉案》(陳允平)
涼亭背倚斜陽樹。過幾陣、菇蒲雨。自棹輕舟穿柳去。綠裙紅袂,與花相似,撐入花深處。妾家住在鴛鴦浦。妾貌如花被花妒。折得花歸嬌廝覷。花心多怨,妾心多恨,勝似蓮心苦。
《摸魚兒》(仇遠)
愛青山、去紅塵遠,清清誰似巢許。白雲窗冷燈花小,夜靜對床聽雨。愁不語。念錦屋瑤箏,卻伴閑雲住。蓮心尚苦。謾自折蘭苕,答書蕉葉,都是斷腸句。鷗沙外,還笑失群鴛鴦。淒涼煙水深處。碧箋空寄江南弄,鴉墨亂無行數。梅半樹。悵未識、佳人日暮情誰與。何時輦路。***系柳遊韉,印苔金屐,湖曲步春去。
《寄人》(李群玉)
寄語雙蓮子,須知用意深。莫嫌壹點苦,便擬棄蓮心。
7.關於“蓮心”的詩句有哪些1、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西洲曲》南北朝:佚名
釋義:把蓮花放在懷裏,蓮心變紅了,思念郎君郎君卻不來,擡頭看看天上的飛鳥。
2、警柳眼之貪眠,釋蓮心之味苦。《芙蓉女兒誄》清代:曹雪芹
釋義:睜開眼睛十分的貪心,就像蓮心釋放他的苦味。
3、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金朝:元好問
釋義:蓮的根部有多少的藕斷絲連,蓮心的苦又有誰知道呢?
4、根底藕絲長,花裏蓮心苦。 《蔔算子(荷花)》宋代:辛棄疾
釋義:蓮藕的根部藕斷絲連,他的蓮心卻是十分的苦味。
5、寄語雙蓮子,須知用意深。莫嫌壹點苦,便擬棄蓮心。《 寄人》唐代:李群玉
釋義:把祝福放在蓮子上,必須知道他的用意是什麽,不要嫌棄他有壹點苦,就放棄他的心。
6、蓮心暗苦,月意難圓。《安平樂慢》宋代:劉弇
釋義:蓮心很苦,月的情意很難圓。
7、應是采蓮閑伴侶,相尋。收取蓮心與舊人。 《南鄉子》宋代:周邦彥
釋義:應該是采蓮的休閑伴侶,相互尋找,收取蓮心和舊人。
8、拳攣荷葉子,未得展蓮心。 《龍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唐代:李群玉
釋義:手裏撰著這個荷葉,卻不得打開這蓮心。
9、路隔秋江。蓮子深深隱翠房。 《南鄉子》宋代:歐陽修
釋義:道路隔著秋天的江水,蓮子隱身在翠房裏。
10、小棹碧溪津。恰似江南第壹春。 《南鄉子》宋代:周邦彥
釋義:小亭子裏綠水攤攤,就像江南的第壹個春天的到來。
11、楊柳在身垂意緒,藕花落盡見蓮心。 《竹枝》唐代:孫光憲
釋義:楊柳在身邊垂意滿滿,荷葉落盡看見了蓮子的心。
12、見面知何益,聞名憶轉深。 《龍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唐代:李群玉
釋義:見面知道意義何在,聽到名字記憶回轉了。
13、味苦蓮心小,漿甜蔗節稠。《想東遊五十韻》唐代:白居易
釋義:味道苦的蓮子心很小,漿水很甜甘蔗的節很濃稠。
14、橘苞從自結,藕孔是誰鎪。 《想東遊五十韻》唐代:白居易
釋義:橘子的苞是自己結起來的,藕的孔也是自己長出來的。
15、笑指白蓮心自得,世間煩惱是浮雲。《 贈天卿寺神亮上人》唐代:趙嘏
釋義:笑著指出白蓮的心得,世間的煩惱都是愁雲。
8.描寫唐太宗的詩句《飲馬長城窟行》李世民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
瀚海百重波,陰山千裏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
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
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幹戈戢,車徒振原隰。
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
荒裔壹戎衣,靈臺凱歌入。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壹說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陜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後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壹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壹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參考資料
百度知道:
百度百科:/item/%E6%9D%8E%E4%B8%96%E6%B0%91/44058?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