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遠影碧空凈,惟見長江天際流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更渡桑幹水,卻望並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2.形容“融合”的詩句有哪些1. 《鳥鳴澗 》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2. 《飲酒》
(東晉)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辯已忘言。
3. 《漁歌子 》
(唐)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體現的是漁父與自然的另壹種和諧。
4. 《水龍吟》
(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壹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壹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5. 《行路難三首》
(唐)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6.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3.情景交融的詩句都有哪些《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學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竹裏館》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山中》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山居秋瞑》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情景交融的古典詩詞有哪些呢三種不同的情景交融類型: 第壹種是景中藏情式,雖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顯得情深意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第二種是情中見景式.這種意境的創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第三種是情景並茂式.是以上兩種方式的綜合,抒情與寫景達到了渾然壹體的程度.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jì)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xiāng)陽向洛陽.。
5.大家互相交流互相促進的詩句兩人對酌山花開,壹杯壹杯復壹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先來壹枚童年的記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相思子夜更難眠,風又過西軒。荒郊野外偶相遇,壹顆心,早去雲天。
低嗅清香,凝眉仿徨,是壹季纏綿。
欲牽玉兔上廣寒,不忘把琴彈。紅蓮壹朵天池畔,***此生,眷戀雲煙。
倦怠容顏,離愁別恨,魂斷已無言
天低淡月夜難眠,鶴瘦力疲殫。朝陽囈語耳邊起,醉相思,粉淚滴衫。
弱弱嬌女,蹁躚雲袖,又是意纏綿。
濛濛殘雨斂青煙,夢繞去廣寒。柔情千裏銀箏曲,子夜歌,玉兔輕彈。
幾片翠葉,隨風零落,宮闕正鳴鵑
金陵春色滿庭芳,冷雨舞西窗。心愁萬縷纏綿意,更休聞,角羽宮商。
榮華富貴,煙消雲散,猶記舊時光。
蘭舟畫舫斷人腸,雲鬢望何方。且將思念托飛絮,到頭來,壹縷寒香。
梧桐傷懷,柳絲含怨,斜月照華殤。
相思伴我萬重山,岸柳舞風煙。
靜聽玉管吹湘淚,怨月老,壹線難牽。
醅邀秦月,攬香獨醉,消得夜無眠。
輕登水榭上樓臺,把酒壹開懷。
東風萬裏殷相送,過千山,遊雁歸來。
幾卷離愁,幾絲疲意,頓已化塵埃
奈何長夜又愁眠,烈酒醉還難。
心潮勝過江河水,滾滾流,不可阻攔。
壹抹情懷,情懷壹抹,撚作六琴弦
誰人酒醉在廣寒,珠淚也輕彈。
金風玉露催花老,落孤弦,漠漠風煙。
幾許相思,半床客夢,都已不堪言
行行散句續華章,客宦在他鄉。
凝眸懸月涵空冷,訴不盡,塵世滄桑。
迎春送秋,瀝風沐雨,難覓少年狂
6.從情和景相互交融的角度對此詩進行分析詩經·蒹葭蒹葭蒼蒼,白露《蒹葭》壹詩情景交融,詩中有畫.這詩每章的頭二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起正文.《詩經》中不少詩篇,起興與下文並沒有什麽內在的關聯.但這詩的起興,卻與正文有緊密的聯系,是全篇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既點明了季節和環境,又渲染了霜晨淒清的氣氛和烘托了人物悵惘的情緒.因而它才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這詩所描繪的蒼蒼蘆葦,重重霜露;還有岸畔道路,水中沙洲;以及伊人宛在,望穿秋水……又都仿佛是由點線構成,縱橫交錯,浩渺迷茫,而又彩色斑斕的壹幅畫卷.令人神思遐想,嘆賞不已.難怪沈德潛《說詩語》稱賞它說:“蒼涼渺,欲即轉離,名人畫本,不能到也.”其次,《蒹葭》壹詩,動靜結合,描摹傳神.詩中景物,諸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等等,都是靜態寫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尋求伊人;伊人忽隱忽現,欲即轉離;這又都是動態的描摹.如此有靜有動,動靜結合,便使這畫幅給人留下了更加生動、鮮明的印象.而在描摹人物時,寫歌者是不顧“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總之,是要沖破阻礙,尋求伊人.故而他既是“溯洄”又是“溯遊”,二次三番不肯罷休.其壹片癡心,迫切思見之情狀,已見於言外.而寫伊人則是上曰“在水”,下曰“宛在”,其朦朧縹緲,不可捉摸的影像,更是可以想見.特別是著壹“宛”字,更加傳神,甚得風流.它引人想像那位少女,可能是真的來到了水邊或者島上.也可能所謂“伊人”,只是歌者企慕過深、求之過急而產生出來的壹種幻覺而已.。
7.情景交融的詩句孤帆遠影碧空凈,惟見長江天際流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更渡桑幹水,卻望並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