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扇的出現大約在十九世紀末。據龔扇第三代傳人,龔氏健在的最高長輩、84歲的龔長榮老人介紹,龔爵五是[清末]鹽場的挑煤工人,每天把煤從煤廠挑到鹽場,所得僅能糊口。有壹年夏天,滿頭大汗的龔爵五在鹽場看見壹個從樂山來的商人手裏拿著壹把非常漂亮的竹扇,這是他有生以來第壹次看見這麽漂亮的扇子,心裏羨慕不已。沒有錢買扇的龔爵五於是就琢磨著自己編扇。沒想到,這壹琢磨,竟編出了後來被譽為中華第壹扇的“龔扇”。
天資聰穎的龔爵五用劃得細如發絲的竹絲在扇面上編出了花鳥蟲魚,人物山水,鄉紳官宦都以手握壹把龔扇為榮。1886年,四川勸業道周孝懷創辦的“寶川局”征集全省民間工藝品到成都參加“賽寶會”,龔爵五捧著自己精心編織的扇子到成都參賽,人們交口稱贊,壹致推舉龔扇為“賽寶會”魁首,獲得光緒皇帝頒發的金質獎牌。1908年,龔扇被選進皇宮。後宮嬪妃的纖纖細手上握著壹把玲瓏剔透的龔扇成為禦花園新添的壹道美景,龔扇從此名聲大震。
自龔爵五起,龔扇編織工藝代代相傳,至今已有130余年歷史,傳經五代。壹把龔扇在龔家五代人手中越編越精,終於成為“中華第壹扇”。龔爵五的兒子龔玉璋從小就跟父親學習編扇,成為龔扇第二代傳人。龔玉璋在父親編扇工藝的基礎上予以發揮。圖案更加復雜,人物更加傳神。1944年,大鹽商余述懷重金請龔玉璋編織了壹把玉柄山水畫竹絲扇,龔玉璋花了好幾個月時間才編織完畢。余述懷將這把扇子送給蔣介石,蔣十分喜歡,終日把玩不已,這把扇子至今還收藏在廬山博物館。
經過龔氏五代傳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龔扇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人們的青睞。1982年,龔扇作為四川出口工藝品赴美國費城展銷,參觀展覽的美國友人連聲驚呼“OK”,壹位美國友人稱贊道:用這樣細的竹絲編出如絹壹樣薄的扇面,還有如此美麗的圖案,真是不可思議!目前,在工藝美術品市場,壹把普通竹絲編織的龔扇標價為數千到上萬元。近年來,龔扇多次被黨和國家領導人作為禮品送給外國元首和國際友人,與杭州絲綢、景德鎮瓷器等獨具特色的工藝品壹樣,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代表.
“龔扇”創始於今已傳承第五代龔瑤妤。第二代龔玉璋先生53年出席中國第壹次藝人大會,55年當選為四川省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59年中國群英會上受到朱德元帥接見,其作品被列為國家珍品收藏。第三代龔長榮、龔玉文先生分別被授予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第四代龔道勇分別於1999年和2006年被授予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和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其父(龔玉文)父子均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實屬全國罕見。龔道通制作的《箜篌圖》已於2007年元月被國家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