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屈原離騷的賞析

屈原離騷的賞析

賞析: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誌為中心。

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誌。

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

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擴展資料:

創作緣由:

屈原學識豐富,“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具有遠大的理想,對內主張修明法度、任用賢才,對外主張聯齊抗秦。

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壹生為之奮鬥呼號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實現。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綿纏悱惻的情緒。

關於《離騷》的創作背景,爭論的焦點之壹是它創作於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時,還是作於屈原被流放時。

《史記·屈原列傳》裏說,年輕得誌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讒害,被楚懷王疏遠。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而《史記·太史公自序》裏說:“屈原放逐,著《離騷》。”《報任安書》裏也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對同壹事件的表述明顯存在著矛盾。

由於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離騷》本身找證據是個好辦法。詩中有這樣的詩句:“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

“自疏”意味著主動的態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為詩中有“濟沅湘以南征兮”壹句,懷疑它是屈原被放逐之後所作,但這並不足信。

因為《離騷》後半部分,全是寫詩人想像中的雲遊,“濟沅湘以南征兮”並非實有其事。總之,《史記·屈原列傳》的說法是可信的,即《離騷》創作於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時。

是屈原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創作出的壹首政治抒情詩;而《史記·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時不太忠實於史實,也是有可能的。

人物形象:

這壹形象也是追求光明和真理的美好形象,體現了詩人堅持正義的剛毅不屈的偉大精神。他堅信真理和正義的存在,雖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但他始終是“上下而求索”。

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高潔的品格,他的超群拔俗的崇高理想,都“不同於今之人”,因而招致“謠諑”誹謗,遭受種種迫害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連他親近的人都勸其隨俗浮沈,不要“博謇好修”。可是,詩人卻在詩中反復申明他決不能隨波逐流的態度。在打擊和迫害面前決不動搖,巋然如山,堅強不屈。

詩中描寫屈原三次求女嬃雖然失敗了,但他仍然不懈地探索真理,尋求誌同道合者,這種對光明和真理的追求與熱愛的精神,正是他終生奮鬥的力量源泉。這種精神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極深遠的。

百度百科-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