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鐵證如山,武松是喜歡潘金蓮的

鐵證如山,武松是喜歡潘金蓮的

武松與潘金蓮首次相見,施耐庵首先描寫武松對潘金蓮的印象——武松看那婦人時,但見: 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裊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施耐庵以前對潘金蓮相貌進行過兩次描寫。——“年方二十余歲,頗有些顏色。”“金蓮容貌更堪題,笑蹙春山八字眉。”每次都是輕描淡寫壹筆帶過。

到了武松的眼裏呢?美得是那麽雨恨雲愁、那麽風情月意、那麽玉貌妖嬈、那麽窈窕生香!

為什麽先描寫武松的感受?為什麽武松的印象比潘金蓮的印象進行了更加濃墨重彩的描寫?這樣的對比,施公表達了什麽?各位看官明白了嗎?讀偉大的名著,要細細地讀,它畢竟不是故事會。

細細地描寫完武松對潘金蓮的感受後,然後才寫潘金蓮的心理——我嫁得這等壹個,也不枉了為人壹世!據著武松,大蟲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氣力。……說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來我家裏住?……不想這段因緣,卻在這裏!”

金風玉露壹相逢,火了靈魂流盡熱淚灑下壹地的悲傷。

那日,大雪紛飛,銀鋪世界,玉碾乾坤。潘金蓮想到意中人不久就會從縣衙回來,又是滿心歡喜又是忐忑緊張,她去武松房裏簇了壹盆炭火,準備了酒肉瓜果。她不管不顧決定對武松主動攤牌了。

武松回來後,她忍不住埋怨:“奴等壹早起,叔叔怎地不歸來吃早飯?”

這個時候,武松是這樣告訴她的:“便是縣裏壹個相識,請吃早飯。卻才又有壹個作杯,我不奈煩,壹直走到家來。” 壹個英雄,中午“不奈煩”和朋友們壹起吃酒,壹心只想走到家來。看官細看——“壹直走到家來”。言外之意是什麽?是沒有停留,是心存急切,是潛意識裏的行為,為什麽?因為家裏有個滿心歡喜服侍他的女子。

武松是梁山上為數不多心思細膩有勇有謀的好漢,宋江都不敢和他玩心計。妳看他如何調戲孫二娘,他哪不懂潘金蓮的心思!

潘金蓮撩撥他:“天色寒冷,叔叔飲個成雙杯兒。”武松壹飲而盡。潘金蓮酥胸微露,雲鬟半亸,笑著撩逗說武松養了壹個女人,武松只是回應說“嫂嫂休聽外人胡說,武二從來不是這等人”。

武松知道了嫂子八九分的心思,也只是“自家只把頭來低了”。潘金蓮壹只手去武松肩胛上只壹捏說 “只穿這些衣裳不冷?”武松只是不應她。此時的他,如果完全無意,早就隨便找個借口出門了。只是可惜,武松是英雄,英雄最在乎的是自己的江湖名聲!

直到潘金蓮徹底攤牌:“妳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武松終於大發雷霆了:“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發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為此等的勾當。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裏認的是嫂嫂,拳頭卻不認的是嫂嫂!”為什麽武松這麽憤怒話說得這麽絕情不給人半點臺階?是他真的如此愚蠢到不會說話讓叔嫂壹瞬間徹底生分嗎?不是。他很大程度上是潛意識裏的憤怒,那種內心向往卻又偏偏不能的痛苦讓他徹底失態了!

施公擔心讀者還是讀不懂,在第二十六回還有這麽壹段描寫:“且先去縣裏交納了回書,知縣見了大喜。……武松回到下處房裏,換了衣服鞋襪,戴上個新頭巾,鎖上了房門,壹徑投紫石街來。” 武松何等英雄,見上司都如此隨意,見嫂嫂卻“換了衣服鞋襪,戴上個新頭巾”稍作打扮!

雖然武松曾決絕地對潘金蓮進行了不留半點情面的破口大罵,但潛意識裏武松還是沒有完全擺脫對潘金蓮的喜歡的。所以他見潘金蓮前,又是換衣服鞋襪,又是戴心頭巾,“壹徑投紫石街來”。

還記得上次施耐庵是怎樣描寫武松回嫂嫂家的嗎?是“壹直走到家來”。和這次的“壹徑投紫石街來”僅僅是用詞上作了壹點點區別而已。武松作為名人作為英雄,認識他的希望結交他的不少吧,但他每次都是中途不願意做半點逗留。為什麽施公反復強調這點?因為他有希望表達的含義在裏面!

武松殺了潘金蓮後,他穿的行者衣裳飾物就為他準備好了,“壹似與我身上做的”, 好似“前生註定”,施公是有所象征的。殺嫂後,他就變成了那個拿著兩把半夜鳴嘯的戒刀、戴著壹百單八顆人頂骨做成的數珠的行者武松了。 他連身份文牒都成了行者了,也就是說,以前的打虎武松死了。

從此,他心冷似雪,殺人如麻,鴛鴦樓上他不論男女不論有仇與否他殺個幹幹凈凈。後來,他壹生都不願意脫下這身行者的衣裳,即使不再需要躲避官府的追捕!征討方臘成功後,斷臂已傷的武松也拒絕回京領賞,他在六和寺出家,成了壹名真正的修行者——這麽多年來,他始終逃不開壹些事擺脫不了某些心魔,那麽,在晨鐘暮鼓裏在青燈古剎中用心修行後,不知道武行者最終悟透了這紅塵情苦人倫悲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