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燕報春的詩句

關於燕報春的詩句

1. 白居易《錢塘江春行》中描寫鶯燕報春的句子是:

描寫鶯燕報春的句子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遊山逛景,該是壹件多麽愜意的事情呀,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松閑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將其寫入了詩中,沒想到就是這隨意的壹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

著名美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無論在哪壹種情況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裏。”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壹美學欣賞真理。

因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為他不但善於觀察,而且更善於發現和體驗。我們現在每每有逛景不如聽景的體會,或是聽朋友介紹,或是在影視風光片中,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無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壹旦身臨其境,面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沒有預期的那樣動人美麗。

這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帶著壹種發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壹種先入為主的過高的甚至是帶有幾分挑剔的眼光去遊山玩水的原因呀。試想古往今來,西湖向人們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見證了西子湖的春色?。

2.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描寫鶯燕報春的是哪兩句詩白居易的《錢塘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這是壹首西湖寫景的名篇。

春天是美麗的。春天,萬物復蘇,氣象更新,燕舞鶯歌,百花吐馥。歷代詩人騷客留下了數以萬計歌詠春天的作品。而白氏這首《錢塘湖春行》,以遊覽勝地西湖的春天為背景,攝取雲雨、湖水、動植物等幾個富有典型特征的細節,生動傳神地將西湖初春勝景展示在讀者面前,成為歷代同題詠作中的佼佼者。

據清人俞曲園《虞美人》詞前小序,杭州有壹句諺語說:“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其實,西湖景色,四時鹹宜,宋人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正是道出了這壹點。雨天的西湖,輕煙繚繞,似籠薄紗,遠山隱約,若蒙輕綃,無異於壹幅絕妙的淡墨山水畫,極富朦朧之美。而湖上看雲,湖平如鏡,雲氣蒙在水面上,天水相接,自有壹種飄忽迷惘的情趣,也是壹種藝術享受。白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即是詠此。大雨剛過,雨腳尚存,西湖經雨水沖洗,景色更秀美,湖面也更開闊。所以鶯爭暖樹、燕啄新泥,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當然也不甘寂寞,面對如此勝景,詩人情不自禁地出來踏青了。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作者抓住了早春時節的突出特征,向人們展現出初春的氣息和生機,以此預示著繁花競放的季節即將到來,以此給人們帶來更大的希望、更多的期待。

壹位著名美學家曾說,藝術所要表現的美,是壹種“不到頂點”的美;唯有其不到頂點,才能給讀者以充分的想象、回味和再創造的余地。妳看,暖樹上追逐嬉鬧的是“早”鶯;西湖邊啄泥做窩韻是“新”燕;參差淩亂的小花“漸欲”令人目眩心迷;地上的草剛剛長出綠葉,僅能覆蓋住馬蹄。這裏的壹草壹木,壹花壹鳥,都是“新”的,“稚嫩”的,剛剛發韌著,埋藏在這種景象底面的是擴張的力,是發展的源,是未來的主宰。高明的詩人就是運用這種高超的手段讓讀者與自己壹道徘徊於更為豐富的美被發現之前的片刻。不是嗎?“馬蹄”似乎也是輕盈的,詩人正在湖東柳蔭裏往來漫步,也許他會以為,絢爛的時刻壹會兒就到來了呢!

3.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描寫鶯燕報春的是哪兩句詩白居易的錢塘湖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這是壹首西湖寫景的名篇。 春天是美麗的。

春天,萬物復蘇,氣象更新,燕舞鶯歌,百花吐馥。歷代詩人騷客留下了數以萬計歌詠春天的作品。

而白氏這首《錢塘湖春行》,以遊覽勝地西湖的春天為背景,攝取雲雨、湖水、動植物等幾個富有典型特征的細節,生動傳神地將西湖初春勝景展示在讀者面前,成為歷代同題詠作中的佼佼者。 據清人俞曲園《虞美人》詞前小序,杭州有壹句諺語說:“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其實,西湖景色,四時鹹宜,宋人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正是道出了這壹點。雨天的西湖,輕煙繚繞,似籠薄紗,遠山隱約,若蒙輕綃,無異於壹幅絕妙的淡墨山水畫,極富朦朧之美。

而湖上看雲,湖平如鏡,雲氣蒙在水面上,天水相接,自有壹種飄忽迷惘的情趣,也是壹種藝術享受。白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即是詠此。

大雨剛過,雨腳尚存,西湖經雨水沖洗,景色更秀美,湖面也更開闊。所以鶯爭暖樹、燕啄新泥,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當然也不甘寂寞,面對如此勝景,詩人情不自禁地出來踏青了。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作者抓住了早春時節的突出特征,向人們展現出初春的氣息和生機,以此預示著繁花競放的季節即將到來,以此給人們帶來更大的希望、更多的期待。 壹位著名美學家曾說,藝術所要表現的美,是壹種“不到頂點”的美;唯有其不到頂點,才能給讀者以充分的想象、回味和再創造的余地。

妳看,暖樹上追逐嬉鬧的是“早”鶯;西湖邊啄泥做窩韻是“新”燕;參差淩亂的小花“漸欲”令人目眩心迷;地上的草剛剛長出綠葉,僅能覆蓋住馬蹄。這裏的壹草壹木,壹花壹鳥,都是“新”的,“稚嫩”的,剛剛發韌著,埋藏在這種景象底面的是擴張的力,是發展的源,是未來的主宰。

高明的詩人就是運用這種高超的手段讓讀者與自己壹道徘徊於更為豐富的美被發現之前的片刻。不是嗎?“馬蹄”似乎也是輕盈的,詩人正在湖東柳蔭裏往來漫步,也許他會以為,絢爛的時刻壹會兒就到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