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雀臺賦》
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 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蝦蠑。 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 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君壽於東皇。 李炯峰先生書寫的《銅雀臺賦》
禦龍旗以遨遊兮,回鸞駕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願斯臺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
登樓賦 登茲樓以四望兮(1),聊暇日以銷憂(2)。覽斯宇之所處兮(3),實顯敞而寡仇(4)。挾清漳之通浦兮(5),倚曲沮之長洲(6)。背墳衍之廣陸兮(7),臨臯隰之沃流(8)。北彌陶牧(9),西接昭丘(10)。華實蔽野(11),黍稷盈疇(12)。雖信美而非吾土兮(13),曾何足以少留(14)! 遭紛濁而遷逝兮(15),漫逾紀以迄今(16)。情眷眷而懷歸兮(17),孰憂思之可任(18)?憑軒檻以遙望兮(19),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20)。路逶迤而修迥兮(21),川既漾而濟深(22)。悲舊鄉之壅隔兮(23),涕橫墜而弗禁(24)。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25)。鐘儀幽而楚奏兮(26),莊舄顯而越吟(27)。人情同於懷土兮(28),豈窮達而異心(29)! 惟日月之逾邁兮(30),俟河清其未極(31)。冀王道之壹平兮(32),假高衢而騁力(33)。懼匏瓜之徒懸兮(34),畏井渫之莫食(35)。步棲遲以徙倚兮(36),白日忽其將匿(37)。風蕭瑟而並興兮(38),天慘慘而無色(39)。獸狂顧以求群兮(40),鳥相鳴而舉翼(41)。原野闃其無人兮(42),征夫行而未息(43)。心淒愴以感發兮(44),意忉怛而憯惻(45)。循階除而下降兮(46),氣交憤於胸臆(47)。夜參半而不寐兮(48),悵盤桓以反側(49)。[1]
2.關於建築的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滕王閣詩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潛心畫棟亦雕梁,
恍如隔世散古香。
時光仿佛已倒轉,
孔孟入室已登堂。
3.形容徽派建築的唯美句子關於徽派建築的經典句子
1. 徽派建築在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磚雕為壹體,顯得富麗堂皇。
2. 客人們被迎進壹幢淡青色的別墅。在他們面前展現了世界上壹些國家元首曾經居住過的房間--舒適恬人的臥室,富麗堂皇的起居室和氣魄很大的會客室。水曲柳制成的拼花地板,鋪著大幅的紅色暗花地毯,墻上鑲嵌著工藝精致的護墻板。穿過房間,有壹條晶瑩透明的暖廊,憑窗眺望,絢麗多姿的園地景色像油畫壹般映入眼簾……
3. 徽派建築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等等,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
4. 徽派建築在平面布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
5. 徽派建築它在總體布局上,壹般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
6. 徽派建築在造型、空間結構和空間利用上,講究造型豐富,以馬頭墻、小青瓦最有特色。
7. 走近壹看,五亭橋的橋身是由巨大的石頭砌成的,成壹個“工”字形,橋下有十五個橋洞。據說,每當中秋節的夜晚,皓月當空時,每個橋洞裏都倒映壹個月影,形成“每洞含壹月”的天下奇觀。橋的中間是壹座大亭子,大亭子的四個角連了壹座造型相似的小亭子,這座橋也因此而得名--五亭橋。五座亭子既是隔開的,又是相連的。再看看亭頂,金碧輝煌的琉璃瓦,綠色的檐上雕著各種各樣的精美的花紋。五座亭子各有四個翹角,每個翹角上都系著壹只銅制的風鈴;壹陣風吹過,風鈴發出“叮叮、叮叮”悅耳的鈴聲。每個亭子的四周都是用四根大紅柱子支撐著。這壹切把五亭橋打扮得分外華麗。如果人們把瘦西湖比作是壹位窈窕淑女,那麽五亭橋就是束在淑女腰間的鑲有五顆寶石的彩帶了。
當地放著壹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壹般。那壹邊設著鬥大的壹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壹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墻上當中掛著壹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壹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雲: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設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壹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壹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東邊便設著臥榻,拔步床上懸著蔥綠雙繡花卉草蟲的紗帳。”
4.關於建築的詩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
更上壹層樓。
註釋:此詩不僅刻畫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而且寫出了登高遠望的襟懷。向西遠看,夕陽貼著高山落下,黃河滾滾流向大海。要想看到千裏之遠,就得再登上壹層高樓。後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壹生活哲理,成為不朽的名句。
王之渙 (698-742),字季淩,唐代詩人。盛唐時期有壹批詩人,善於描寫塞外風光和征戰生活,稱為“邊塞詩派”,王之渙是其中的壹位。
①鸛雀樓――舊址原山西省永濟縣西黃河中壹座土山上,樓有三層,唐代為遊覽勝地,宋朝以後隨土山被河水沖沒。
②依山——緩緩向山貼近。
③欲窮——想要用盡,含有假設的意思。
④千裏目——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的視力。
⑤更——再,繼續。
詩人登上高高的鸛雀樓,眺望遠遠近近的山川景色。
扶欄西望。壹輪白日正巾近山梁,徐徐下落,下落,終於隱身到西山背後去了;腳底下的黃河流水,波濤滾滾,哆嗦遠去,遠去,為投入大海的懷抱而奔騰不息。多麽雄渾的景象,多麽壯闊的大自然!
但是詩人知道,大自然實在太大,自己的眼界還很狹小,要想進壹步地開闊視野,眺望那更遠更壯觀的世界,還需要登上更高的地點。而自己,就連這***有三層的鸛雀也還沒登上最高層呢!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這是詩人登樓過程中的具體感受,但它給予我們的啟示卻深刻得多。站得愈高,看得愈遠,人生也是這樣。只有不斷攀登,不斷進取,不斷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才能在思想上達到愈來愈高的境界,在事業上取得愈來愈高的成就。人生就像登樓,這不是很有教益的生活哲理嗎?
這是壹首五絕(五言絕句)前兩句寫景,景中含情;後兩句抒情,情中見理。短短二十個字,有景,有情,有理,結合得又是這樣自然、完美,在藝術上真可說是“爐火純青”了。
登嶽陽樓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登嶽陽樓
內容: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註釋:
吳楚:指今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壹帶。
簡析:
大歷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峽,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這年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嶽陽,這首詩就是登嶽陽樓後所作。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淒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關心。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壹體。
黃鶴樓
年代:唐五代
作者:崔顥
作品:黃鶴樓
內容: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註釋:
黃鶴樓:舊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大橋武昌橋頭黃鶴磯上,背靠蛇山,俯瞰長江。
昔人:傳說中的仙人。其說有二:壹說三國時蜀人費文褘跨鶴登仙,曾在黃鶴樓上憩息;壹說仙人子安曾乘鶴經過黃鶴樓。這句壹作“昔人已乘白雲去”。
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
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位於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
鸚鵡洲:位於漢陽東南二裏長江中,後漸被江水沖沒。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於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後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
簡析:
以豐富的想象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壹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淒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5.晉祠有不少詩人題過詠,請問有哪些詩句大詩人李白遊晉祠之後,寫下了《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壹詩,詩中用比喻與白描的手法渲染了晉水之美,其中“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百尺清潭寫翠娥”等句,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宋代範仲淹《題晉祠》寫道:“神哉叔虞廟,地勝出佳泉。壹澤甚澄澈,數步忽潺溪。
此意誰可窮,觀者增恭虔。錦鱗無敢約,長生如水仙。”
歐陽修《秋遊晉祠》雲:“古城南出十裏間,鳴渠夾路何潺潺。行人望祠下馬謁,退即祠下窺水源。
並人昔遊晉水上,清澈照耀涵朱顏。晉水今入並州裏,稻花漠漠澆平田。”
兩詩謳歌了難老、善利二泉匯為清流晉水的美景,歐詩還熱情歌頌了晉水給人民帶來“稻花漠漠”的豐收景象。金代元好問的《過晉陽故城書事》,元代小倉月的《晉溪》,明代楊基的《觀晉祠泉》、孫玉的《遊晉詞》、朱鑒和的《晉祠山水》、雷霖的《遊晉詞》,清代王爾詳的《難老泉和韻》、吳重光的《難老泉》、於漢翔的《難老泉》、周景柱的《晉祠記》、鄭昆英的《晉祠難老泉賦》等詩文,從不同側面或描寫泉水的秀美,或歌頌泉水惠澤百姓的美德善利,其中佳句多多,如“泉流戛玉清盈耳,禾稻邊雲綠滿疇”(孫昱);“清泉已代千家井,美利猶滋萬頃田”(雷霖);“嵐光凝黛,翠草含碧,湛珠輝於星夜,流鏡彩於月夕。
……稻花溪畔,紅霞與日影同新,靛草池邊,紫霧***春禽並飏”(鄭昆英),凡此種種,舉不勝舉。
6.關於“建築”的詩句有哪些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釋義:天色黃昏,壹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壹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2.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釋義: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妳這美人現在何處教人吹簫?
3.雨裏雞鳴壹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 王建《雨過山村》
釋義:雨中傳來雞鳴,山村裏依稀壹兩戶人家。村路竹溪之上,壹條板橋斜橫。
4.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 陸遊《蔔算子·詠梅》
釋義: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
5.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 溫庭筠《商山早行》
釋義: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依稀,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6.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 林傑《乞巧》
釋義: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7.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 誌南《絕句》
釋義: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著拐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
8.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張繼《楓橋夜泊 》
釋義: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裏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9.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 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釋義:***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
10.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 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釋義:兩條江之間,壹潭湖水像壹面明亮的鏡子;江上兩座橋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