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代後宮的妃嬪是如何分配居住的?比如皇後住“宮”,妃子住“殿”,以此類推,有誰知道?

古代後宮的妃嬪是如何分配居住的?比如皇後住“宮”,妃子住“殿”,以此類推,有誰知道?

宮: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廟,前者如:故宮,後者如:雍和宮。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寶殿,後者如:太和殿。

皇帝住乾清宮或養心殿,皇後住坤寧宮,公主壹般是住在後宮,由皇帝賞賜,出嫁後就不住在皇宮了,太後住慈寧宮,朝會在太和殿(金鑾殿),藏書的地方是文淵閣,皇帝批閱奏章的地方是養心殿或禦書房 古代皇子教書的地方是欽天監,老師是有學識的大臣或是太傅。

後寢是皇帝和皇後、殯、妃居住的地方,皇帝和皇後居住在中軸線上的宮室中,左右各有六處宮院稱東六宮和西六宮,供姨、妃居住。嬪以上分居東西十二宮,各有專房,貴人以下則住在壹塊。

前朝後寢,分工明確,不得隨便逾越,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等級分明、內外有別的倫理觀念後妃設皇後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沒有定數,分居東西12宮。東宮有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啟祥宮、長春宮、鹹福宮。每宮都有宮女供役使。

故宮

太和殿

俗稱“金鑾殿”,太和二字出自於《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極、宣布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

皇後,命將出征,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

中和殿

中和,取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在明清兩代舉行大朝禮的時候,皇帝在趕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

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員朝賀。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時候,還要在前壹日閱覽祝文或者檢查種子農具。清朝規定每十年都要修壹次皇室的家譜,

也就是玉牒,在修訂好以後,就要在中和殿內讓皇帝閱覽,並舉行存放儀式。

保和殿

名稱來源與太和殿相同,都是取自《周易》“保合大和”。明朝的時候,在舉行冊立大典的時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內更衣。在年底,還要在此

宴請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時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舉行宴會。而且這裏還是清朝舉行殿試的地方。

乾清宮

乾清,取自唐代韓愈《六合聖德詩》中的詩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寢宮壹直都是這裏,

到了雍正皇帝以後,就挪到了養心殿,從此,乾清宮九成了皇帝聽政的地方。在每年過節的時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宮舉行慶典活動,清朝康熙乾

隆年間,還在宮內舉行了“千叟宴”。而且皇帝死後,必須要在這裏停靈,祭奠15日,表示壽終正寢,之後才可以轉移到其他地方。

交泰殿

交泰,取自《易經》中的天地交泰,象征著帝後生活和諧。交泰殿是皇後在元旦、千秋(皇後生日)等節日接受大臣朝賀的地方。在每年皇後到

先蠶壇舉行儀式的前壹天都要在這裏檢閱采桑工具。

坤寧宮

在明代,坤寧宮是皇後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滿族的習俗,將其改為祭神的場所,把東曖閣作為皇帝大婚的洞房。

東西六宮

這是嬪妃居住的地方,俗稱“三宮六院”。

東六宮

鐘粹宮

明代為妃嬪所居,曾壹度為皇太子宮。清代為後妃居所。恭親王奕昕的生母靜貴妃、鹹豐帝慈安皇後、光緒帝的隆裕皇後都曾在此居住。

景陽宮

明代為嬪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後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後改作收貯圖書之所。

承乾宮

明代為貴妃所居。清代為後妃所居,清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後、琳貴妃、佳貴人,鹹豐帝雲嬪、婉貴人都曾在此居

住。

永和宮

壹直為妃嬪所居。雍正帝的生母德妃、道光帝靜貴妃,鹹豐帝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光緒帝的瑾貴人都曾在此居住。

景仁宮 壹直是歷代貴妃的居住地,像康熙皇帝的生母康妃、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後、乾隆的生母禧貴妃、鹹豐帝的琬貴妃、光緒帝的珍妃等曾居住

於此。延禧宮 明清兩朝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人曾在此居住。

西六宮

太極殿(啟祥宮)

明萬歷年間,乾清、坤寧兩宮火災,神宗朱翊鈞曾暫居啟祥宮。遜帝溥儀出宮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極殿。

長春宮 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宮殿。明代天啟皇帝的妃子李氏,清代乾隆皇帝的孝賢皇後曾在這裏住過。晚清時,同治皇帝親政後,西太後也曾在

這裏居住。

鹹福宮

為後妃所居,前殿為行禮升座之處,後殿為寢宮,乾隆年間改為皇帝偶爾起居之處。道光帝琳貴人(莊順皇貴妃)、成貴妃、彤貴妃、常

妃等都曾在此居住。嘉慶和鹹豐年間還曾壹度作為皇帝為先帝守孝之地。

永壽宮 為歷代後妃所居之處。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恪妃,嘉慶帝如妃、乾隆帝生母禧貴妃都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間和恪、和孝兩位公主下嫁還

曾在此設宴。道光中晚期,外侮內患日盛,而朝廷內部壹味諱飾,將各疆吏密奏匿於永壽宮。光緒以後,此宮前後殿均設為大庫,收貯禦用物

件。

翊坤宮

是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地方。慈禧太後住儲秀宮時,每逢重大節日,都要在這裏接受妃嬪們的朝拜。光緒帝選妃也在此舉行。

儲秀宮

意思是“內藏後妃秀美如花”,是慈禧太後初入宮居住的地方。

此外故宮裏還有壹些別的宮殿:

奉先殿(現為故宮鐘表館),顧名思義就是皇宮裏的小太廟,是供奉帝王祖先牌位的地方。

養心殿 乾清門內的養心殿,從雍正清末近200年間,清朝皇帝大多住在這裏。在同治、光緒兩朝,養

心殿東曖閣是慈禧與慈安“垂簾聽政”之地。

慈寧宮 按照封建禮儀,皇帝不能與前朝妃嬪同居東西六宮。為了安置業已歸天的老皇帝的妃嬪,特

地建造了慈寧宮供她們居住。明朝慈寧宮為前代皇貴妃所居。清代慈寧宮主要是為太後舉行重大典禮

的殿堂,凡遇皇太後聖壽節、上徽號、進冊寶、公主下嫁,均在此處舉行慶賀儀式。特別是太後壽辰

時,皇帝親自率眾行禮,並與近支皇戚壹同彩衣起舞,禮節十分隆重。皇太後薨,梓宮奉安於慈寧宮

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禮。

頤和軒 為乾隆皇帝歸政後憩息之所。“頤和”,即頤養精神。

外東路---寧壽宮景區(現為故宮珍寶館)

養性殿 乾隆做太上皇帝的寢宮;光緒年間慈禧太後居樂壽堂時,曾在養性殿東暖閣進早、晚膳。

寧壽宮 寧壽,出自《尚書》中的“五福”,有 健康 長壽之意。乾隆皇帝準備當太上皇時在此宮祭

神。乾隆帝八十壽典、嘉慶帝五十壽典,曾在

此賜宴皇子、王公大臣。

皇極殿 是乾隆皇帝第二次興辦千叟宴的地方;西太後也曾在皇極殿接見外國使臣。西太後死後,在

這裏為她停靈治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