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初中詩句中含有典故的詩句和用典意義(急求
1: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壹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於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王質人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裏,才知道已過了壹百年。 2: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亭花》。 3: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壹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後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壹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壹經玉溪運用,已經不止是壹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裏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淒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麽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淒音,送春歸去。 4:憑誰問,廉頗6老矣, 尚能飯否 5: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頷聯進而寫女主人公對自己愛情遇合的回顧。上句用巫山神女夢遇楚王事,下句用樂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獨處無郎。”意思是說,追思往事,在愛情上盡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樣,有過自己的幻想與追求,但到頭來不過是做了壹場幻夢而已;直到現在,還正象清溪小姑那樣,獨處無郎,終身無托。這壹聯雖然用了兩個典故,卻幾乎讓人感覺不到有用典的痕跡,真正達到了驅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別是它雖然寫得非常概括,卻並不抽象,因為這兩個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話傳說本身就能引起讀者的豐富想象與聯想。兩句中的“原”字、“本”字,頗見用意。前者暗示她在愛情上不僅有過追求,而且也曾有過短暫的遇合,但終究成了壹場幻夢,所以說“原是夢”;後者則似乎暗示:盡管迄今仍然獨居無郎,無所依托,但人們則對她頗有議論,所以說“本無郎”,其中似含有某種自我辯解的意味。不過,上面所說的這兩層意思,都寫得隱約不露,不細心揣摩體味是不容易發現的。 6: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7: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8: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9:親射虎,看孫郎 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在夜晚看到草叢中似乎有虎,引弓而射,早晨起來,結果非虎而石,箭已沒簇。“射猛虎”典即出此。常用此比喻有勇力 10: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壹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3.初中用典詩句及解釋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李白《行路難》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李商隱《錦瑟》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李賀《雁門太守行》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題烏江亭》 早服還丹無世情, 琴心三疊道初成。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陸遊《書憤》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夢, 鳧雁滿回塘。 —— 溫廷筠《商山早行》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駱賓王《易水送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崔灝《黃鶴樓》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絕句》 閑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4.人教版初中古詩用典 急
人教版初中語文古詩詞典故來源、解釋及其作用歸納 古詩詞很講究用典,因為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詩詞的容量增大,表達更生動、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簡意豐的效果。古詩詞中的典故和所要表達的思想常常是緊密聯系在壹起的。所以,熟記典故是我們理解古詩詞的重要途徑之壹。現將七――九年級含典故的詩句歸納如下: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典故: 聞笛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司馬氏集團而被殺,向秀經過嵇康故居時,聽見有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作《思舊賦》。 爛柯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裏,才知道已過了壹百年了。 在詩中的意思和作用: 詩人是借這兩個典故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壹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秋思》範仲淹)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後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壹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詞人在這裏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們的壹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裏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詞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鄉與憂國、報國之情交織在壹起。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 遣馮唐——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魏尚。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這裏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達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據《晉書·天文誌》說是“主侵略”的。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這裏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詞人在這句中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禦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八百裏分麾下炙,馬作的盧飛快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典故: 八百裏——指牛。據《世說新語·汰侈》載: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裏駁”後世詩詞多以“八百裏”指牛。 的盧——良馬名。據《三國誌·蜀誌·先主傳》載,劉備在荊州遇險,他所騎的的盧馬“壹踴三丈”馱他脫險。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形象的描寫了軍旅的生活和表現了抗金將士的英雄氣概。5.初中詩詞中,有運用了典故的詩句有哪些
李白《行路難》(其壹)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這兩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這兩句表示詩人自己對從政仍有所期待. -----------------------------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用了向秀《思舊賦》及王質爛柯這兩個典故.意思是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向秀的《思舊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這樣既表達對當時統治者迫害舊友的不滿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拓展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裏,才知道已過了壹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 ------------------------------- 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孫郎,孫權,這裏作者自喻.《三國誌·吳誌·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淩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這裏以孫權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孫權壹樣年少有膽識 ------------------------------------ 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典出《史記·馮唐列傳》.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漢時的郡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壹帶,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區)太守.他愛惜士卒,優待軍吏,匈奴遠避.匈奴曾壹度來犯,魏尚親率車騎出擊,所殺甚眾.後因報功文書上所載殺敵的數字與實際不合(虛報了六個),被削職.經馮唐代為辨白後,認為判的過重,文帝就派馮唐“持節”(帶著傳達聖旨的符節)去赦免魏尚的罪,讓魏尚仍然擔任雲中郡太守.蘇軾此時因政治上處境不好,調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 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星名,壹稱犬星,舊說主侵掠,這裏引指西夏.《楚辭·九歌·東君》:“長矢兮射天狼.”《晉書·天文誌》雲:“狼壹星在東井南,為野將,主侵掠.”詞中以之隱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用天狼星比喻敵人(即遼國與西夏),表達了作者愛國,想要為國殺敵,報答國家的胸懷. ----------------------- 備註:由於蘇軾的《江城子 密州出獵》有三個用典故地地方,所以都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