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劉叉是誰?什麽時候的詩人?

劉叉是誰?什麽時候的詩人?

劉叉,唐朝元和時人。

少任俠,因酒殺人,亡命,會赦出,更折節讀書,能為歌詩。聞韓愈接天下士,步歸之,作《冰柱》、《雪車》二詩。後以爭語不能下賓客,因持愈金數斤去,曰:“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遂行,歸齊魯,不知所終。其詩詩風峻怪,才氣縱橫,辭多悲慨不平之聲,如刀劍相擊,鏗鏘作響。代表作有《偶書》、《代牛言》、《冰柱》、《雪車》、《勿執古寄韓潮州》、《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塞上逢盧仝》等。其中以《冰柱》、《雪車》和《偶書》三首為最善。《冰柱》寫冬天雪化所凝成的檐間冰柱,“鏗鏜冰有韻, 的皪(音li立)玉無瑕”,通篇奇思聯綿、有聲有色、虛實相生、意象萬千,其才氣幾與李白的名作《蜀道難》不相伯仲,令人擊節稱賞、嘆為觀止。《雪車》寫“阛阓(音huanhui環卉,街道之意)餓民凍欲死”、“人家千裏無煙火”的時代裏的壹個冬天,官家仍然“盡驅牛車盈道載屑玉(即指雪)”以“秘藏深宮以禦炎酷”,詩人見此情此景不禁感嘆“豈信車轍血,點點盡是農夫哭”,其悲氣沖天的藝術感染力幾與杜甫的《兵車行》相仿佛。由此可見劉叉之傑出才華,所謂“高人多怪異”,劉叉客於韓愈,自持其金數斤且留諷語,揚長而去,亦難怪也。!詩壹卷(全唐詩中卷第三百九十五)。

劉叉詩膽大於天

唐朝詩人不少,狂放孤傲者也屢見不鮮,但是豪邁如江湖好漢的卻只有劉叉壹人。劉叉,這名字就叫的不同凡俗,壹般人都叫些典雅端麗,或者溫正和平的字眼兒。可劉叉兄弟的名字卻不是,單壹“叉“字,江湖豪氣就迎面而來,確實劉叉人如其名,性格也是如梁山好漢壹般。

據說劉叉少時就“任俠”,還因酒殺人,亡命而逃,倒是和魯智深有些相仿。但劉叉沒有去當殺人放火的“花和尚”,等到朝廷大赦,就改為發憤讀書,後來竟也能寫的好詩。他聽說韓愈接納天下的讀書人,就去投奔,作《冰柱》、《雪車》二詩獻給韓愈老師。劉叉的這兩首詩,歷來被評為險怪之中的代表作,用險韻(險韻是指韻腳比較少,字也比較生僻的韻部,像《冰柱》這首詩用的“麻韻”,其中的“柤”字和“舥”字等都極少有人能用的到)。全詩顯得如奇山怪石,崢嶸嶙峋:

師幹久不息,農為兵兮民重嗟。騷然縣宇,土崩水潰。畹中無熟谷,壟上無桑麻。

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有客避兵奔遊僻,跋履險厄至三巴。貂裘蒙茸已敝縷,

鬢發蓬舥。雀驚鼠伏,寧遑安處。獨臥旅舍無好夢,更堪走風沙。天人壹夜剪瑛琭,詰旦都成六出花。

南畝未盈尺,纖片亂舞空紛拏。旋落旋逐朝暾化,檐間冰柱若削出交加。或低或昂,小大瑩潔,隨勢無等 差。始疑玉龍下界來人世,齊向茅檐布爪牙。又疑漢高帝,西方未斬蛇。人不識,誰為當風杖莫邪。鏗鏜 冰有韻,的皪玉無瑕。不為四時雨,徒於道路成泥柤。不為九江浪,徒為汩沒天之涯。不為雙井水,滿甌 泛泛烹春茶。不為中山漿,清新馥鼻盈百車。不為池與沼,養魚種芰成霪霪。不為醴泉與甘露,使名異瑞 世俗誇。特稟朝澈氣,潔然自許靡間其邇遐。森然氣結壹千裏,滴瀝聲沈十萬家。明也雖小,暗之大不可 遮。勿被曲瓦,直下不能抑群邪。奈何時逼,不得時在我目中,倏然漂去無餘些。自是成毀任天理,天於 此物豈宜有忒賒。反令井蛙壁蟲變容易,背人縮首競呀呀。我願天子回造化,藏之韞櫝玩之生光華。

劉叉此詩是用冰柱來比喻自己的才華得不到施展,但比喻的怪,詩也寫的怪,可韓愈老師是喜歡這樣的怪僻詩風的,所以就收留了劉叉。但劉叉也不是那種習慣於低三下四地寄人籬下的人,韓愈老師又壹付儒者的派頭,所以劉叉不久就不耐煩了,據說劉叉臨走時“持愈金數斤而去,曰:‘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這裏順便說壹下韓愈老師是當時有名的寫墓誌銘的專家,當時寫墓誌銘收費極高,尤其像韓愈老師這樣的名人寫墓誌銘,更是壹種身份象征,所以豪門望族都重金禮聘韓愈老師來寫,同理負責寫碑的書家如柳公權等也發了不少財,當時認為如果貴族中哪家子孫為父輩辦喪事時,沒有請上述兩位來寫文書丹,就是不孝。當然寫這東西時,不免有些無謂的吹捧,人死為大嗎,就是現在追悼會上的悼詞壹般也是只說好話嘛。劉叉對於韓愈老師這個做法卻並不以為然,竟理直氣壯地拿走了韓愈的錢,還說妳這是吹捧死人得來的,還不如給我劉某人當生活費吶。大有“不義之財,取之何礙”的意思。不知道韓愈老師的鼻子有沒有氣歪。看這劉叉的脾氣確實很像綠林豪客們的性格。

此後的劉叉,“歸齊魯,不知所終”。唉,古代的文獻中記載的多半是帝王將相,壹般人往往入不了史書,只見於筆記小說之類的,所以生卒年和事跡什麽的都不完整,我們現在知道的劉叉的事跡,也就這點事兒。

不過劉叉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不少耳目壹新的好詩。江湖夜雨很喜歡劉叉這首詩:

偶書

日出扶桑壹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這首詩寫的很是與眾不同,“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這樣的句子恐怕只有劉叉能寫的出來。在唐代詩人的作品中,還沒有看到用“刀”來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因為壹般的文弱書生類的詩人,看到世間的不平之事,也只能或是暗自懷恨,或是長籲短嘆,像娘們兒壹樣淚沾衣襟的更不在少數。但豪氣填膺的劉叉看了,卻別具壹番情懷。劉叉見到世間不平,恨不得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是世上不平之多,現實情況所限,又不能真的“敢出手時就出手”。所以這些不平之事將心中萬古留傳的正義寶刀都漸漸磨蝕了。看到這句,不禁想起梁山好漢如李逵等的思路,見到世間的不平不義之事,首先想的就是“拿俺的板斧來,砍他娘的鳥頭”,劉叉之胸懷,約略如此。

劉叉後來“歸齊魯,不知所終”,江湖夜雨猜想,也可能是劉叉大哥實在忍不住,也到梁山泊等類似的地方,成了綠林豪傑,從此行俠仗義,快意恩仇去了。

通過劉叉為數並不太多的幾首詩,可以看出劉叉大哥不怕天,不怕地,不信神,不信道,豪爽無羈,確是詩人中的好漢。像“勸君修真復識真,世上道人多忤人。披圖醮錄益亂神,此法那能堅此身。心田自有靈地珍,惜哉自有不自親……”諷刺了騙人的道士們,“請君勿執古,執古徒自隳”(《勿執古寄韓潮州》)勸韓愈不要壹味崇古,“莫問蔔,人生吉兇皆自速。伏羲文王若無死,今人不為古人哭”對於蔔卦迷信也執反對態度。劉叉之詩,實在是唐詩中的壹株奇葩。當時孟郊等就對劉叉的詩很欣賞,劉叉有兩首詩寫給孟郊,看來他們倆關系還不錯,比如這首:

答孟東野(孟郊)

酸寒孟夫子,苦愛老叉詩。(嘻,上來就說孟郊寒酸)

生澀有百篇,謂是瓊瑤辭。(嘻,這裏的瓊瑤辭可不是瓊瑤阿姨的小說呀)

百篇非所長,憂來豁窮悲。唯有剛腸鐵,百煉不柔虧。退之何可罵(退之指韓愈),東野何可欺。

文王已雲沒,誰顧好爵縻。生死守壹丘,寧計飽與饑。萬事付杯酒,從人笑狂癡。

從孟郊後來的好多詩中可以看出他也受了劉叉的影響的,有些詩也比較險怪,後來宋代蘇軾在《雪後書北臺壁二首》中寫道:“老病自嗟詩力退,寒吟《冰柱》憶劉叉。”可以看出他對於劉叉的詩也是很贊賞的。但江湖夜雨覺得劉叉詩中那種綠林味的豪氣是其他人誰也學不來的。

劉叉有首《自問》,江湖夜雨覺得很好,在此和大家***賞:

自問彭城子,何人授汝顛。酒腸寬似海,詩膽大於天。

斷劍徒勞匣,枯琴無復弦。相逢不多合,賴是向林泉。

“酒腸寬似海,詩膽大於天”江湖夜雨在此以之復贈豪客劉叉,竊以為非劉叉無人可當此語也。

從軍行

海畔風吹凍泥裂,枯桐葉落枝梢折。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