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註釋告訴的背景來迅速把握詩歌主要內容:如2008年高考詩歌鑒賞題——
春日即事①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
[註]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這道題中,註釋①告訴我們李彌遜“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第二題問“這首詩表現作者什麽樣的情緒?”,聯系背景答題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關鍵語言(標題、結尾詩句、詩眼)
古詩中的關鍵語言,例如標題、結尾詩句和其他壹些表明詩眼的詞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詩歌主題的信息。
三、看體裁
如果是敘事詩,則可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進而概括詩歌的主題,賞析詩歌語言的凝煉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詩,概括主題時則應揭示詩中所蘊含的哲理,分析表現手法時則從“托物言誌”角度出發。(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如果是抒情詩,則從寫的景物(具體名詞)中理解詩人抒發的感情,在回答諸如“這樣寫有什麽好處?”、“運用了什麽樣的藝術手法”、“請欣賞這句詩”等問題時,就考慮是否應該答直抒胸臆或間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壹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間接抒情
A托物言誌(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寫手法
①對比:勾畫……的生活畫面,突出表現詩人……的情感,或表達了對生活、社會的……思考。
②襯托(映襯、反襯、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寫鋪排)
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三修辭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活動、古詩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達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動,寄托感情;或語言深入淺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聯想,設想奇巧,勾畫了……的生活或社會圖景。
⑷雙關——意在言外,耐人尋味,具含蓄美。
A諧音雙關,含蓄,富有情趣。如“東邊日出西邊晴,道是有晴(情)還無晴(情)。B語意雙關
⑸擬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動,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壹體;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誇張,突出特點,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現浪漫主義的情感。
⑺反復,連用某字,突出特點或某種情感。
⑻設問,壹問壹答,富有情趣;反問,增強說服力,發人深醒。
⑼反語,諷刺。
⑽互文:“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壹種形式:上下兩句或壹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壹件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等。
四其它表現手法:虛實相生
五、看意象
⑴柳
“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蛾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⑵月亮
壹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⑶菊花
堅貞、高潔品格的象征。陶淵明“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
⑷梅花
冰清玉潔、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⑸松
堅貞、高潔的品質。李白《贈書侍禦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⑹蓮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⑺梧桐
梧桐則是淒涼悲傷的象征。“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⑻杜鵑鳥
杜鵑是淒涼、哀傷的象征。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淒斷,杜鵑啼血。”
⑼鷓鴣鳥
旅途艱險的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⑽寒蟬
悲涼的同義詞。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
⑾鴻雁
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等等。
⒀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誌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⒁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⒂芳草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⒃烏鴉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壹起,如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馬致遠小令《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⒄猿啼
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征著壹種悲傷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⒅羌笛
淒切之感,如範仲淹《漁家傲》:“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的淒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⒆水
在中國古代詩歌裏和綿綿的愁絲連在壹起。李煜詞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秦觀《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⒇鴻鵠
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誌氣高遠的人,如“鴻鵠去不返,勾吳阻且深”(《感遇二首》柳宗元)
六、答題的格式
1、先觀點後理由
解題時先表明觀點,再陳述理由。請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詩歌鑒賞題及其參考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壹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關於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遊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妳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A.遊子思歸鄉。前為觀點,後為理由壹、二句是遊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遊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後兩句遊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
B.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遊子;最後兩句寫思婦設想遊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
C.二者兼有。全詞以遊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壹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2、先分後總式
答題時,先分說後總說。例如,解答2003年全國高考詩歌鑒賞題,有壹考生這樣作答:
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巖石的阻擋,發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和“冷”二字繪聲繪色,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兩字的妙處。先分說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結合全詩的意境分析其妙處。再總說。此答案從用詞之妙分析其效果
3、先總後分式
答題時,先總說後分說。請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詩歌鑒賞題及其參考答案:
閱讀下面壹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壹“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壹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參考答案:
“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先總說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後分說
4、分點作答式
答題時,分成幾點,列出答案。請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詩歌鑒賞題及其參考答案:. 閱讀下面壹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為我壹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響入霜鐘③。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註:① 綠綺: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鐘:《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鐘,霜降而鳴。
結合全詩談談妳對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的理解。
參考答案:① 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
② 寫出了作者沈醉於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