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壹下,在詩歌作品中是沒有糖水這個概念的。只是便於解說把攝影中的用語借用了過來,糖水意味著甜美好看,但不是那種深沈的紀實。相比於雞湯型或者半格律詩來說這樣會準確壹些。如徐誌摩、林徽因等的大部分作品都可以歸屬此類。
如果說純詩適合空靈的聲音的話,那麽深沈的聲音就適合推進節奏類的豪放作品。甜美的聲音最好能夠配合壹些回環型且的作品,以突出聲音特點。但是要盡量避免冷抒情、超現實等風格的作品。
作品推薦:
《念壹首詩給妳聽》
作者:方文山
下雨過後的屋檐
果然
是適合風鈴
妳從窗外看到
風剛剛冒出嫩芽的聲音
很輕
而我決定了
在貓的眼睛上
旅行
於是乎
所有的神秘都向後退
退成風景
只有隱藏的夠靈巧的事情
才能長成
蒲公英
然後毫無負擔的跟著
前進
很小心
因為害怕
將只敢在夢中喜歡妳的我的那部分
吵醒
於是乎
我默念了壹首詩
給妳聽
打開詩集的動作
很小心
很輕
很輕
很小心
就像貓跟風鈴
我念了壹首詩
給妳聽
………………………………………………………………………
附:
人們聽詩時能否產生情感反應。產生多大的情感反應大約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壹、朗誦者聲音本身的質量(這和朗讀者有關);
二、聲音的節奏感(詩人的責任在於提供節拍標誌,朗誦者要將潛在的節奏表現出來);
三、詩歌意象(這和詩歌質量和聽眾修養相關);
四、朗誦者個人情況(有名壹點、漂亮壹點都有助於提高讀者心靈開放的程度)。
聽詩和聽歌的差別,只是在於這幾種因素的排序不同而已、聽歌的重要程度排序是:
(二)、(四)、(壹)、(三)